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总第一百零七期

(2010-11-21 11:49:05) 下一个

病中手记之十八                                 

 

永远的榜样


                                      王振义
/ 温哥华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移居温哥华后,在暮年回忆的屏幕上,经常浮现出这位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的故友王小健,尤其在病中常常怀念他,因为他是我永远的榜样。

在新生入学的那一天,年仅14岁的他,脖子上挂着鼓鼓的钱袋,兴高采烈地跨进梦寐以求的中学校门,挤进了交学费的长蛇阵中。轮到了他便满心欢喜地打开钱袋,“哗啦啦”地把数百枚亮晃晃的硬币倾倒而出。硬币顿时撒满了整个桌面,有的还叮当地滚到地上。收费员怒不可遏,瞪目拍案地训斥着:“你顽劣至极,专门换来一、二分的硬币,故意作弄人,滚!”顿时,他木雕泥塑般地呆立在那里,眼里噙着委屈的泪水。

在那“瓜菜代”的年月里,他考入海边的一所名校。他家三餐难以为继,那有办法供他上学?但是,穷困艰难并没有挡住他的求学之路。没有钱交学费,他穿街过巷地叫卖到河沟里摸的田螺、河蚌,到海里捞的海苔、长钉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冻得裂开条条小口子,也没有停止过。就这样一分、二分、五分地积累着,等待到交学费的时候才倾袋倒出。三年来,他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读完了初中学业。

回乡务农,恰遇大旱。为了解救旱情所带来的危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胆大包天地带领二十多个男女青年日夜苦战,开挖个自古以来所没有的3 丈宽的大井。当挖到近三丈深的时候,泉眼四溢,个个击节欢呼 。但他却急呼:“快,抽水机上!让泉水漫高井壁,会引起塌方的。”于是,三台抽水机伏在井边,“突突突”地拼命地吸着井中的泥水。夜间,人停机不停,他自告奋勇与两个年轻人露宿井边。有一天夜里,忽觉抽水机的吼声变小了,他一跃而起,见二台已变成了哑巴。他不忍心叫醒正在打鼾的伙伴,自个儿跳进齐腰深的泥水中,没入水底奋力排除水泵被泥沙堵塞住的故障。突然一声巨响,井壁塌方。伙伴被惊醒,往井中一望,只见在泥水中飘浮着一缕头发。他们急忙跃进井中,拼命地挖出了昏死过去的他……

他带领的“青年军”,成功地开出了第一个大井以后,全村各生产队纷纷仿效,继而在全县、市掀起一个开大井的热潮,使得大旱没减产反而得丰收。小健立头功,但许多荣誉他却没有丁点儿的份。心底无私天地阔,对此他一笑置之,继续带领他的青年军,转战新开的大井。

有一次,他看到了一则“沼气广告”,忽而灵光一闪,心里盘算着:这玩艺儿三乡五里很少见到,也许能从这里杀出一条农村新能源的血路来。于是,他入迷般地钻研起沼气来了,不仅研读众多的沼气书籍,还倾尽家资在门口左边角上开个沼气池。他又是村中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然而他妻子却不理解他,放下三个幼小的儿女离他而去,巨大的精神创伤没有使他放弃所追求的理想。他一边当爹又当娘,一边坚持刻苦用心钻研学习,义务当沼气技术员的帮手,久而久之,建沼气池的技术了然于胸,在县沼气站招聘技术员的理论与现场操作的测试中无懈可击。

从此,十多年来的日日夜夜,他与沼气结下了不解之縁。群众眼见使用沼气有那么多好处,又见他技术过关及创建了便利用户的“一条龙”服务措施,便争先恐后找他建池,从而掀起一个建沼气池的热潮。但他并没有以此为满足,继续开动脑筋,解决了许多难题,尤其发明“简易破壳机”,得以在全国推广。他以执着追求的精神与毅力,从一条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出发,走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他不仅荣获国务院能源部授给的“全国农村能源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还经常被市、省级沼气会议邀请作经验介绍。每当他的讲话不断地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时,他的心里充满着幸福与快乐……

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活得流光溢彩。在人生的旅途中,特别在与病魔的搏斗中,我常常引他为心灵的伙伴,精神的激励和启迪者。他使我悟到:战胜苦难,首先要战胜自己。要有一个执着的信念,为此而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人生就会在追求中永驻春天!

 

短信时代                                    

杨光(大华笔会会员)
/ 银川

(六十八)

 

EK逼着三D与他俩继续进行短信游戏。

D说:小E的“停水停电”好像有点太政治了?“对墙撒尿”倒是随处可见,我们说物质文明不了,文化就无法文明,现在偏偏是有钱人最不文明。

K说:管他呢,我们只管高兴。现在我也发布一条,抛砖引玉,三D最后给我们来个精彩总结!

 

长问最喜女人哪个部位?

政治老师说:一中心,两个基本点。

师说:生我我的地方。

数学师说两个圆锥体,一黑三角。

师说:我B

 

屋里重又响起啪啪的掌声。

D又说:你们今天说的段子咋都离不开政治,连“中心”“基本点”都上来了?

笑笑罢了,谁还当真呢,别的不说了,该你了!小KE一起催三D

D说:我脑子空空的,狗舔了一样。哎这个你们听过没有?

 

最引人目的哥哥-

最年的奶奶-二奶

难设防的窃-

热闹的走廊-

畅销-女秘

 

KE诡异地一笑:都老掉牙了,重说一个!

D拗不过,只好再说一个:

 

对双胞胎,在母肚子里聊天,突然伸个脑

弟弟:哥,爸爸又进来咱们!

哥哥看了看:不是隔壁家王叔叔,爸爸一般进来

不戴帽子的!

 

三个人哈哈大笑。小KE问是否来自上海,三D说,想哪去了,文G咋能发这个!

KE又说,不对,这几天你沉默干活,除了受罚心情不好,是不是上海方面战事紧急,哥们,有事说说,不要一个人兜着!

 

                               白露                       

郭梅(大华笔会会员)/ 杭州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白居易这首清丽晓畅的《凉夜有怀》告诉我们白露节气的两个特点:天气转凉,夜间草木上出现露水——露是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透明水珠。清晨早起,人们可以看到凝在花瓣和树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花叶和水露相互映衬,美得让人怜惜。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讨厌的蚊子也渐渐销声匿迹,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气候宜人。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东北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也开始秋收,而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也将秋播,而黄淮、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则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还有,产茶区正在采制秋茶。喜欢吃枣和核桃的人们正可以大快朵颐——农谚云,“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新鲜的红枣和核桃香甜了无数孩子的梦,也红润了许多姑娘的笑颜。

白露是新秋的消息树,透着无限的清凉与收获的丰美,正如杜甫诗云:“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白露》)不过,自古逢秋悲寂寥,中国文人喜欢说“悲哉,秋之为气也”、“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意渐浓,宋玉悲秋,古今文人留下了无数悲秋的佳句,如:“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唐·卢殷《悲秋》)、“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唐·羊士谔《郡中即事》)。宋人王安石抱病客途,羁旅凄凉,有感而发,曾写下了《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病中凄苦,又逢风露秋至,不由得心头秋浓,归思梦长,与杜工部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露珠很纯很美很女性,惹人怜爱,于是“露”从《诗经》开始就常常出现在著名的爱情故事里,“露”这个字也成了很常用的女性人名用字——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里,崔莺莺在红娘护送下去西厢与张生幽期密约的途中,红娘要唱一支[驻马听]:“不近喧哗,嫩绿池溏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金莲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矜持端庄的深闺小姐鼓足勇气去赴高唐之约,在静谧清幽的月色下她蹑足潜行,竟顾不得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这情景,和李后主笔下“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小周后,何其相似乃尔!

可惜,美丽的朝露转瞬即逝,美丽的爱情也往往和圆满无缘。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之后,痴情的苦苦等待换来的只是张生的始乱终弃,妹继姐嫁的小周后在李煜降宋后受尽凌辱,曾经贵为国主的丈夫只会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却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在曹禺先生的《日出》里,美丽而薄命的女主人公原名“竹筠”,青翠秀美,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做了交际花的她改名“白露”,内心虽依然美丽纯洁,但却像露珠一样,随着黑夜沉沦,再也见不到旭日东升……

转瞬即逝的朝露自古以来常常引起哲人的思考,成为哲学和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比如,佛家的《金刚经》中有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而横槊赋诗的曹操在人生的暮年回望所来之路,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悲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最耳熟能详的,大概是汉代无名氏的《长歌行》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偶成二联   

   (大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

(一) 
  团结和谐, 众人协力终成曲;
  
四海一家,  晚景为霞尚满天。
      (二) 
 新老移民港澳台,国语粤语都是中国话;
 
东西文化欧亚美,洋人华人同居地球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