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在伊拉克的日子(三):劳工生活

(2009-05-18 15:18:55) 下一个
记在伊拉克的日子(三):劳工生活
据说中国工人开始在中东地区承包工程兼劳务输出时,雇主按照国际惯例是要提供食宿的。中国工人第一次嘻笑颜开的坐下来舞刀弄叉的吃起了外国雇主提供的西餐
:面包,三明治,喝牛奶;但是一个星期下来,中国工人就喊着出工没有力气,看来
是饮食结构不对胃口;后来就提出由我们中国工人自己承包伙食,这样既吃得饱,
又能节省点‘伙食尾子’,发给大家作零花钱。不少中国传统的食品,如大米,面
条,炒菜的食油,都是从中国用集装箱运过来的;有些配料也在当地采购一些。有
一次我从工地回来吃饭时,顺便说到我在路上看到一头驴子被车撞死;营地管理员
与食堂司务长听了后互相很快交换了一下眼色,不一而同的往营地卡车跑去;第二
天食堂就出了告示:"今日供应红烧驴肉"。
伊拉克是内陆性沙漠气候,日间温差很大,午间非常炎热,早晚凉爽。夏季中午最高温度可达到近六十摄氏度,但是人不会出汗,因为气候非常干燥,汗水一出就马
上蒸发掉了;也感谢湿度小,否则在野外工地,太阳当头,都会中暑晕倒,不要说
还要干活。工人开工时都把水壶灌满而且要放在太阳晒不得的地方,这个时候丢了
水壶就等于是丢了命,因此我经常帮他们看好水壶。早先来的老工人告诉我,温度
最高的时候,人体动作都要非常缓慢,否则心脏承受不了,会出问题;也不能坐在
铁轨上,因为屁股皮肤会被烫伤。伊拉克的冬天又极其寒冷,而且常常有沙暴,这
种沙暴来临时非常可怕,前后看不见人,如同黑夜一般,鼻子里都灌进沙子,所以
当地阿拉伯人都有盖及面部的长头巾,就是为了防沙暴用的。中国劳工劳动环境的恶
劣和艰苦可想而知。一般劳工合约二年,经过沙漠地区这样的气候和劳动回去时,
皮肤都变成了古铜色。我以后在国外生活,工作,很快可以从对方肤色来判断他是
否来自中东阿拉伯国家。
中国劳工的工余生活极其苦燥,周围都是一望无间的沙漠,除了休假日集体组织外出活动以外,中国工人按照外事纪律不准单独外出行动。营地虽然有电视机,但播
放的是阿拉伯语节目,看不懂;当时正值二伊战争,伊拉克为了宣传它的战果,天
天新闻都是播放战场上被打死的伊朗士兵的尸首。有些中国工人因为无聊,因此看
得非常仔细,都给这些尸首编了号,结果发现不少都是伊拉克电视台重复播映的。

总部为了调节工人的工余生活,也供应一些录相带,多数是香港的武打片;如果有什么春节晚会之类的节目,那就非常受欢迎。也有外语片,由于我懂英语,所以看
了不少美国片子,都很精彩;奇怪的是,这些美国片,在我来到美国以后反而没有
见到过。看来美国好莱坞拍的片子也分出口与内销二种:出口的纯粹是为了在国际市
场竞争赚钱,因此无法无天,而美国国内发行的就涉及法律问题,有等级制度,所
以比较规矩。
中国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想家,可说是度日如年,一天天熬著,最后神情都比较麻木。有个工人颇有手艺,在营地旁的一块沙石上刻上<望乡石>三个大字,虽然
一开始受到营地经理的批评,说他动摇军心,造成不好影响,后来倒反而成了营地
一景;有不少过路人都要来看看。
在这样的沙漠里居然还有传教活动,可见上帝无处不在;这是由南韩人撒发的中文福音,许多中国工人看得很专心,但是那里没有教会,因此不能洗礼入教。
我利用工作的方便对在伊拉克的各国劳工情况进行考察,获得了不少知识。我发现在野外做苦工的就是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苏丹以及中国劳工;菲律宾人做室
内空调管道系统;巴西人做室内装饰,意大利人负责机械修理,南韩修高速公路,
约旦工程师负责工程监理,这些都是属于工民建部分。军事工程则由南斯拉夫,罗
马尼亚,苏联(当时苏联没有解体),北朝鲜以及中国中航技(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
司)承包。有人在哈迪萨的街上看到过南斯拉夫飞行员,我本人没有见过。但是我知
道哈迪萨市附近有个空军基地,不容许我们靠近;有一次中国工人上街走散,走到
了空军基地附近,伊拉克军方向我们营地提出警告,要求下不为例,否则就要驱赶
我们中国劳工。
我有在晚饭后散步的习惯,散步地点就在建造中的‘哈克拉尼西亚车站’及其附近,常常一个人跨过尚在修建中的铁道,走到一个立交桥上注目四望,四周都是一片沙漠,只有远方的哈迪萨市有灯火在闪烁;沙漠给人巨大的心理压力是非有如此经验
的人所难以想象的,我在这个桥上一般要待半个小时左右,在这种静静的夜晚,我
特别思念自己的家人,我也跪下来像阿拉伯人这样的磕头祈祷,祈祷不要发生什么
事情,让我平安回到自己的祖国,尽管那个时候祖国和亲人对我来说是那么遥远,
遥远得不可思议。
奇怪的是,我常常在这个时候,看到有军用吉普车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像发疯一样的开着转一圈,卷起一阵黄沙,然后又消失在茫茫的沙漠之中了;有时我能看
清楚,车上坐著穿军装的伊拉克军官。我把这件事告诉德国工程师赫斯,他说:这有
什么好奇怪的?这地下都是军事工程,这些军官在地下实在闷得发慌,就这样开车出
来转一圈,解解闷。一个在英国留学过的约旦工程师对我说,萨达姆由于石油输出
所带来的巨大财富而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做着希望回复过去波斯帝国萨拉丁时代
的美梦,称霸中东,如目前进行的二伊战争就是最没有道理的战争。
前几年,美国为了寻找伊拉克究竟有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伤透脑筋,我就给美国国防部写信,说也许我可以帮你们找到那个地方,因为我确信就在‘哈克拉尼西亚车
站’的西面,这下面肯定有名堂。但是美国国防部没有给我任何答复,他们大概认
为我是个神经病患者。
事实上我一直在关注美军在伊拉克的动向,我知道美军在哈迪萨市遭到过一次伏击,损失不少;我认为美军至今没有搞清楚哈迪萨市及其临近地区错综复杂的地下设施。

在伊拉克劳务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对来到本营地的过客或来访者都要‘留饭’,免费招待食宿,这可能是因为所有工地的周围根本不可能找到饭店或酒店的
缘故。我就利用这个方便常常以工作为名出去吃白食。我发现巴西工人吃自助餐,
伙食很好;菲律宾人自己做饭,因此在这个全部是男人的劳务市场里只有菲律宾人
带"姐妹"。印度人用手抓饭吃,再怎么洗手,我总感到不干静;有一次与一些印度
工程师共进晚餐;吃完饭,他们从冰箱里拿出一包像麦片一样的东西,说是作为饭
后消遣,香得很,让我们尝尝,算是上宾待遇;尝尝就尝尝,情意难却,我就与跟
随我的小田也像印度人这样用手抓一点放在嘴里嚼着,当时感到有点像炒麦子的味
道,其它吃不出什么。但是当天晚上回到营地就有反应,小田一躺下去就醒不过来,
第二天不能出工,脸部浮肿,数日不消;我则在当晚在德国人的营地(因为他们正好
找我有事)像发酒疯一样唱啊跳啊,大声讲话,激动无比,兴奋异常,不能控制自己,
实在是斯文扫地,把这些德国人笑得前赴后仰。第二天德国人问我,昨晚为什么像
发酒疯一样?因为他们知道我从来与烟酒无缘;我告诉他们可能是与我在印度人那里
吃了一把"炒麦片"有关。德国人告诉我这种"炒麦片"事实上是 罂粟在收割前结的花籽,
先摘下来,炒熟了放起来;这是一种毒品。据说吃这种毒品,是印度上层社会的一
种习惯和爱好,非常流行。但这以后我再也没有与印度人一起吃过饭-我对他们从
此敬而远之。

劳务市场是个男人的世界,而性,是我们男人的弱点。加上沙漠里炎热的气候,阳极盛,阴极衰;德国人是三个月休假一次,当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二年一期的时候,都感到让人难以相信,摇摇头说:"这太不人道了"。可能是作为一种调节,那里
到处泛滥着裸体画报和色情杂志,你不看也得看,有的外国公司的办公室大门上就
是一个向你明送秋波的裸体女人,让人看了心惊肉跳,这真是在没事儿找事儿!因此
互相交换色情图片往往也是一种友谊的表示;在那种场合,各国佳丽云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dreamroamer 回复 悄悄话 good stories. I really enjoy them.
喜气连年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读战地之类的文章,写得很好,请继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