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11月17日天,为中国倾注一生的留学生之父容闳出生。
【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人】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今珠海市南屏镇。7岁时,跟随父亲前往澳门入读马礼逊纪念学校。1839年(11岁),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交恶,学校解散,容闳回乡。父亲在不久后去世。
1841年(13岁),美国教育家勃朗牧师抵达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重新复课。1842年,香港割让英国,学校迁往香港。1847年(19岁),勃朗牧师返回美国,带容闳等三人到美国留学,但只有容闳一人最终留在美国完成学业。
【拒绝太平天国的耶鲁人】
容闳赴美后于麻省的孟松预备学校就读,1850年毕业后考入耶鲁学院,是首位进入耶鲁的中国人。1852年(24岁),容闳入籍美国。1854年获文学士毕业,随后返回中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在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
容闳曾到南京,与太平天国的洪仁玕会面,提出以西方文明引入中国的“治国七策”。洪秀全授予他一枚四等爵位的官印,但最后容闳拒绝赐封,选择了离开。
(容闳塑像)
【第一批留美幼童的促成者】
1870年(42岁),容闳倡议派幼童前往欧美留学,得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成立“驻洋肄业局”。“肄业”是学习的意思。1872年起,120名幼童分批前往美国留学,容闳被任命为留美学生监督及清政府驻美副公使。
1881年(53岁),李鸿章本想让这批学生进入军校就读,但美国当时只允许日本人读军校;再加上留美学生沾染西洋风气,甚至归信基督教和剪辫;最终朝廷准奏,召回了大部分留学生。
这一批留学生返国后,对中国的现代化有不俗贡献。当中最著名的有外交官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刘玉麟、周寿臣等。
【维新派幕后的总参谋长】
1883年(55岁),妻子病重,容闳回美国照顾。1886年,妻子病逝,容闳独自教养两个孩子。
1894年(66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容闳应召远赴伦敦,向外国商借军费。1895年,他回到中国,定居上海,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人士。他曾上奏设立国家银行,结果因盛宣怀干扰不了了之。
维新党人对容闳十分倚重,容闳也对维新运动的大小事务,积极参与。“保国会”成立的那一天,容闳亲自到场,年近70岁,比康有为年长30岁。他的住所成了党人聚集商议之地,俨然是维新派幕后的总参谋长。维新失败后,容闳先藏匿于上海租界数月,再辗转逃往香港。
【维新走向革命的转折点】
1900年3月(72岁),建立自立会,同时号召维新派、清军士兵、革命党、以及各会党人员参与。7月26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议会,投票选出容闳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决定以自立会为基础成立自立军,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北上营救光绪皇帝,建立满人天子,汉族执政的君主立宪国家。
然而,由于没有得到康有为许诺的金钱资助、以及张之洞的背叛,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斩首。这次“中国议会”与“自立军”的失败,使得维新党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想法,走向革命,打造“民主共和”。这是中国革命在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用生命见证革命的成果】
容闳经历了“太平天国”、“自强运动”、“戊戌维新”、与“君主立宪运动”,也最终投入革命。他亲身参加了三次起义计划。1901年至1903年,与兴中会、太平天国旧部密谋广州起义,拟建立大明顺天国;1909年,与两个美国人,提出中国红龙计划,打算筹款五百万美元,购买十万支枪和一亿发子弹,支持孙中山;1910年,参与长滩计划。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请容闳归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容闳终于亲身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成果,但1912年4月21日,容闳于美国去世,享年84岁。
1998年,容闳诞辰170周年,耶鲁大学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宣布,将9月22日(当年第一批中国幼童在美入学的日子),设为“容闳及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
已有0位网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