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春雪哗哗下,压弯了别人家的树枝。
雪下得挺大的,后院今天都没有化完呢,本来看下周有雨,想再给草地上一次肥的,这么多雪,不化只能算了,下周再说吧。
Costco是要去的,到了停车场一看,轱辘上什么东西亮晶晶的,仔细一看,冻了冰。赶紧拍一下,从来没见过,冬天也没有这样过呢。
开到Costco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儿,冻成了这样,路面倒不滑。
小树上的雪也很湿,还好不是很重,否则小树也会压趴下的。
Costco买了一些水果,买了一大袋子土豆,还有鸡蛋、豆腐等等的,一百多块钱。现在一百多就像过去的30、40块,不禁花。
核桃仁,买的生的,老公负责烤这些东西,我觉得烤得有点欠火候,他经常烤过了,所以就轻烤,技术不过关:)反正我不吃这个,我感觉油多。我就吃花生、瓜子。
中国超市买的排骨,里面有软骨挺好吃的,就是比较贵,这一盒是20多块钱,6块多一磅。别的都比较便宜。
我用藕、海带跟排骨一起烧的,非常好吃,装盘的时候分开装,免得拿的时候翻来翻去地找排骨。一起经常这样做,好久没有这么个做法了。
什么做法,什么东西天天吃都会腻,再好吃的都一样,要变换各种方法,吃不腻。还的说,吃得多了,不知道饿了,饿的时候吃什么都非常香,怎么做吃着都香,天天吃都不够吃。
买了一盒肚,酱了做肚丝。非常好吃。凉了,吃的时候切,新鲜、好吃。
买的肉馅,包包子非常棒,这个肉馅里面有肥肉,所以做包子就比自己剁的里脊肉馅好吃。
馅包包子没有用完,晚上就烙了馅饼,比包子好吃,咋不说费工夫呢。
原来烙馅饼总是中间有点厚,这回我两张皮擀薄点,像做盒子一样扣起来,再用碗边把边切掉,很棒。
吃完饭我说这个做法,老公说,还是你原来那种做法香,中间有点厚不怕的。这人咋这样,我感觉挺好的。我要不说,他还一直说好吃呢,也没有说有啥不一样。
是不是领导都这样,凡事儿一定得指示一下:)下次还用原来的方法,更省事儿呢。
我不大喜欢吃的东西吃不出什么差别来:)就像馒头揉圆了蒸和切着蒸,味道我觉得区别不大,我老公就觉得区别特别大。他喜欢吃馒头的时候扒着吃,一层一层的,还卷点菜进去。
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人,真的习惯各异,仔细观察就会觉得特别的逗。
疫情厉害的时候,担心手不干净,被我管着,他不扒馒头皮吃了,后来干脆我不揉圆了蒸了。
很多问题,都是跟习惯有关系的。,没有什么好不好,坏不坏的,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习惯,所以就都的互相将就,因为习惯不管好坏,都很难改变。咱自己也是一样的。
最近国内登上热搜的事件,是车展上宝马mini车展摊位有免费冰激凌发,发着发着就说发完了,没了。结果外国人来了,两个发冰激凌的小姑娘却拿出了冰激凌发给了人家。
这下就出事儿了,发展到最后砸宝马车,让宝马车滚回德国去,据说一下宝马股票下跌了百分之好几,损失了多少亿,说,这么多亿能够发多少冰激凌的。
有些问题一出来大家就开始激烈地争论,直到最后情绪失控,语言失控,本来有理也成了无理。
要说这事儿到底责任在谁,我感觉并不在两个小姑娘。据说两个小姑娘被解雇了。
问题已经出了,应当想想以后怎么样避免这样的问题。
我感觉不是说以后要不要大方点,管够地发冰激凌,也不是要教育大家不要崇洋媚外,要一视同仁。
商家或者商店,免费预备点吃喝,吸引顾客是商家运作的常用手段。
美国的商家也经常这样做。比如银行在周末的时候,会在一进门的地方有张桌子上摆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十几二十个甜圈,边上有个咖啡壶,有一次性杯子在边上,你来银行办事儿,排队的时候,等着客服招呼你的时候,办完事儿要出门的时候,都可以拿一个甜圈,倒一杯咖啡,也许有人还没吃早餐,就垫巴垫巴。很正常。
这是商家让你感觉到温暖,心里很舒服。但不会有人因为这个早上就去这家银行专门拿个甜圈,倒杯咖啡。
我在这家银行二十多年了,疫情之前很多年他们都一直这么做的,我从来没吃过,但也从来没见有人专门来吃的。都是客人像我前边说的,来来去去的时候顺便。
真讲究吃甜圈喝咖啡的人,未必喜欢他们准备的那种,人家回去咖啡店做外边慢慢地享受,手中再拿份报纸。这种情景,疫情前都是常态。
商场也一样,经常打折是一种应销手段,偶尔发点纪念品也是。发两个杯子,上边印着店家名字,发两个手提袋,上边也有店家的名字,十块八块、三块五块的,也不是一个劲地发,一早发个十个八个的吧。
所以,让你逮着了人家有免费发放就得让你可劲造,是不现实的想法。
这是不是说明美国人素质高,中国人素质差,我觉得跟素质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不能完全说是素质问题。
习惯,还是习惯问题。
所以,有这样的活动的时候,想要吸引客户,咱们最好想别的办法,千万别免费发吃喝,因为说不定有人就奔着冰激凌去了,拿着就走,根本起不到吸引客户的作用。
看过很多电视剧,讲公关公司的故事。看到他们那种为了赚钱设计的公关计划,看到他们为了抢客户使用的那些手段。
说实话,紧急公关属于没办法,正常公关还得讲点方法。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做营销,不能想着出奇制胜,尤其那些高档商品包括车,房子之类的,要在可消费人群中需要的东西上下功夫。
比如你想卖别墅,可以送剪草机,普通人不会来排队领剪草机的吧,不买别墅的人也不会来领剪草机。真想买的人才会想着今天赶紧去看看,要是有合适的买了还能拿个剪草机。
你宝马mini车多少钱一台,冰激凌有条件没条件的人都需要吃,都爱吃,都想吃,大人不吃孩子想吃,年轻人不吃,老人想吃。
真讲究吃冰激凌的人,未必奔冰激凌去看宝马车,真想买宝马车的,也未必惦记着你有冰激凌可以免费吃而去看车。
你用免费发放冰激凌的方法,来的人会多点,但真的要买车的,或因此看上车的人,我想不会增加。
公关不能只为赚钱,要动脑筋想办法,别出这样的损招。
高级商品公司雇人设计的时候,也真得好好动脑筋,不亲力亲为想做好生意,不大容易,尤其在中国。
优惠政策很多,卖车可以送免费换油,免费换轮胎,免费第一次车检、第一次车维修。这种优惠比冰激凌,比汉堡包,比任何小吃小喝都更有吸引力,也不多花你多少钱。
我原来在Costco换过车轮胎,换胎的时候,你要等,其实大家都是逛逛Costco买买东西就可以了,但人家送你个券去里面店里,取个热狗吃吃。这种优惠是在赚到你钱了给你的,那时候每个热狗一块钱。
这种优惠,现在是没了,当时也没有人当回事儿,但觉得也挺高兴的。人家也没有赔钱白送你。
人,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想当然,不能简单地照猫画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方针政策。
在Costco天天都有免费品尝,很少有人当饭吃,因为从饼到肠啥都有,我不知道国内的Costco里有没有这样的服务,如果有,估计也得排大队。
人的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好的坏的都是。话说回来了,你免费赠送、品尝,为啥我不能享受。这问题问得是对的,更别说你跟我说没了,外国人来了又有了。
这个问题不能纠结在发冰激凌的人身上,也不能说舍不得法是对错,而是本身这个招揽客人的方法就是错误的,你买冰激凌的地方可以免费品尝了再买,但你买宝马车的地方免费发冰激凌,这本身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招数。
总结经验教训吧,以后动动脑子再出招,睁大了眼睛,找好了真正能公关的公司,别找那些拍拍脑袋就瞎出招的人。
看看电视剧就知道,国内那些公司有多少人真的用心工作的?它的真实就是每部剧都在反映着真实的生活。
我感觉国内也好国外也罢,问题多数都出在管理上,搞好管理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
人的素质是各种各样的,不能靠每个人都有素质做好自己来解决问题,要在出招的时候想到各种各样你要面对的人群,他们的优势和问题,平衡好了再行动。
有些问题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无法挽回的。所以,还是要尽力避免问题的发生才好。
本来这个问题跟崇洋媚外,跟两个小姑娘,跟宝马在中国设立公司没什么关系,但你冰激凌有限,又想留点给那些看上去能买车的人品尝,就导致了今天一系列的问题。
还是我前边说过的,真想买车的人不见得在乎你这个免费冰激凌,不买车来吃冰激凌的人才是在意你是不是真的发完了冰激凌的人。
美国的车行,矿泉水,咖啡,小点心,都是免费的,但从来不缺,也不会有人拿着走。在国内不知道会不会也有这样免费的东西,据说高级理发店排队的时候会给你护指甲呢,但前题是你排队理发,理一次2000多块。而不是你进来就给你护甲!理发店都会的公关,怎么车行不会呢?发小吃小喝促销,看来是比较糟糕的手段。
通过各种事件,咱们从中学习吧,因为做人做事儿都用得着各种方法,用错了方法就麻烦。关键是要有头脑,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要了解你面对的人群。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如果知道因此股市损失那么多,还不如全买足了冰激凌可劲发呢。想到了的事儿就不会发生了,就是觉得发生不了才去做呢。对吧?
大事儿小事儿都一样,虽然看着各异,其实道理就一个。
长脑,长眼还得长心。
事后诸葛亮,抱怨、攻击别人跟自己没关系似的没有用。尤其把做事儿的小姑娘裁掉,一点都解决不了问题,小姑娘还纳闷呢,为啥裁我:)
你指望小姑娘懂得一视同仁,不顾及外国人是客人,应当留一点给他们?
我们原来在大商场的名牌柜台经常买东西,有个女服务生经常卖给我们东西,一来二去我们关系很好,她是一个外国人。
每次她都会告诉我们什么好东西来了,每次都送我们好的衣服挂,还送我们防虫的装毛衣盒子,贵的衣服降价了我们去找马上退我们钱。她的客人非常多,很多人就等着她服务。别的店员很生气,很嫉妒。
后来她生小孩了,不能上全工了,学了理发,回家带孩子当理发生了。
谁图那点好处吗?衣服架谁家都有,装毛衣的盒子我们从来没有用过,但她的态度让我们这么多年都记得她,更不用说我们当时在她手里买了多少东西了。他们是靠营业额赚钱的。
她非常有耐心,也做得非常努力和辛苦。
不喜欢的也遇到过,好多年前了,有一家名牌店,我们进去老人家是店员,里面没有客人,他看见我们,根本不搭理我们,我们自己转,选了一件500多块的皮夹克,中国做的,非常好。买了,他说,我工作了几十年了,我一看就知道谁能买,谁不买:-)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去,一进门他就招呼我们,我买了一件皮夹克,他特别热请,还帮我免费改短一点袖子。
这两件皮夹克我们穿了十几年,我的现在还在穿,质量真好。这个老人家估计现在都不一定在了,因为那时候他70多了,二十年前了,但他的那些言行我们依旧记忆犹新。
两个店员截然不同的态度,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真是转眼不认你的,买手机就更明显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所以,各种商家各种管理,各种雇员,决定着你是不是做得长久。
从小店员,到公司总裁,到我们这些消费者,都需要学习,看别人学习,自己长脑子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国内有些管理和公关太差。
国内的事儿,啥样都不奇怪,随便听听说说吧。看微信上说是车展发冰激凌。
是啊,又好气又好笑,这人咋这样:-)
晓青的周末总是好多令人流口水的美食,咋这么能干勤快呢,夏天的时候花园也被晓青打理得很漂亮,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晓青先生真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