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文电视,是从中央四台开始的。原来的节目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常年看那几台节目,倒是都挺好看的,也看不腻。只是每天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都是旧得不能再旧了:)
现在可好,隔段时间就换新节目。除了新闻之类的节目,娱乐节目是经常换的。旧得不能再旧的电视剧依旧天天播放。
最近有一台新节目《世界听我说》,是辩论会形式的擂台赛。
今天早上辩论的题目是关于留学生孝顺父母的话题,就是说留学生是回国回到父母身边算孝顺,还是把父母带出来算孝顺。还有一个话题是关于应当不应当在媒体上晒生活的。
看了几期这个节目,无论是什么话题,争论的正方反方,我感觉都是为了赢,至于说话围绕话题的争论是不是现实,能不能做得到,似乎根本不重要。
比如,一方说,父母在国内几十年了,习惯了国内的环境,他们在国内我们就应当回去孝顺他们,因为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另外一方说,孝顺父母可以把父母带在身边,跟我们一起在国外生活,这才是孝顺。
比如,一方说媒体上晒生活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加深朋友间的友谊。另外一方说,应当走出去,面对面地跟朋友交流,这样不泄露隐私。
辩论是很激烈的,评委也都是名人。
年轻的正反方代表,情绪激动,慷慨激昂!
我觉得这些人真是年轻人,这样的节目也只是个辩论会。我不觉得通过辩论会能说明什么,因为辩论的话题实在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时候让人有好像是非黑即白的感觉。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等等的。所以呆哪儿更好,留学生是回国算孝敬父母还是把父母带在身边算孝敬父母?媒体上晒生活好还是不好?都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的,喜欢的就是好的,适应的就是好的,感觉好的就是好的。不是吗?
大家留学完了都回国?大家都把父母带在身边?大家都在媒体上晒生活?大家都走出去跟朋友交流?不可能,那样就是独木桥了,会塞车的。
这个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平台,为啥?就是因为我们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生活水平的人,要过不一样的生活,不同思想的人有自己生活的理念。硬把一些人的一些行为说成是对的,或不对的,怎么看都不客观。
我们回头看看自己,不用追溯的太远,去年,前年,大前年,你的梦想是什么?再往前点,你二十多岁的时候,你觉得你是不是有得是时间?你是不是也觉得你也不年轻了?有人是啊,也有人不是啊。
所以,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你硬要制造,硬要别人承认你的答案,我感觉不现实,也实现不了。
所以,有些争辩,我感觉真的很徒劳,当然为了办节目,为了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也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些思考和讨论的话题,这样的节目也是有意义的,但它的意义不是给大家结论,而是给大家题目!
其实,眼下不少电视剧倒是能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像《猎场》,虽然它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剧情,但总的说来,很多情节,让人耳目一新。郑秋冬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女人,她爱哪一个,爱上了哪一个?他的这三个女人哪个爱他,哪个更爱他?她要娶会娶哪个女人?
顺着这样的思路下去,我们会思考很多问题,虽然很累,但值得思考。我觉得难怪过去男人都三妻四妾的呢?这跟谁都能过不是吗?哈哈。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其实挺不容易,不容易的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生活紧张,赚钱不容易,买东西都贵。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就好像说农民工进城,感觉他们进城后就不愿意回去了,真的就想最好变成大城市的人。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的老人家是不喜欢生活在城市里的,就好像咱们留学生的很多父母,他们并不喜欢跟孩子一起生活在美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习惯了家在哪儿,就愿意在哪儿生活。这跟什么城市大小,条件好坏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很多人用自己的感觉和认为的好与不好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其实不客观。
人有三六九等,但那只是在我们心里的标准。在我们认为生活的不如我们的人群的眼里,你能确定你是高大上的吗?换句话说,你能确定你一定是让人羡慕的吗?我感觉未见得。所以,别去站在自己比别人强,也要为别人争取点啥的角度上评判别人的生活。真的不合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有自己的命。想想我们自己,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吗?你认为你能,而且已经做到了,那是你自己认为的,也许还有一部人认可你的人也这么认为的,那你就是对的,你就真的是成功了吗?我不这样认为。
很多人没有生活在乡下的经历,这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还不完全一样。所以,就好像在那台辩论会上的年轻人,慷慨激昂地在用自己的想象,希望自己能胜出比赛,坐上擂台一样。至于说有没有可行性,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他们会不会按自己辩论的观点去做?更是不用问就知道的。
理论离实际相差的不是十万八千里那么近,而是很远很远的。所以那些夸夸奇谈理论的人,永远都高昂着自己的头,视别人为等待救赎的人。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那个水平线上,高于你的人有,不如你的人也有,主要看如不如的标准是什么了。有文化的人觉得没文化的人好可怜,其实没文化的人在骨子里,在心里也有一杆秤,别以为他们把文化视为多高贵的东西,多么渴望跟你一样也能写,能读?他们心里的那些道理一点都不比你少,真说起来,你未必能赢!
在自己的生活水平的线里,好好握住自己的线,能保持住你的生活水平,到你老来还在那条线上,你就算赢了。东张西望地,想要越过自己的这条线,往上跑一跑,谁都有这样的愿望,但真不容易实现。因为起步的时候,基本上决定了你的这条线的高低了,再挣扎,也许你以为成功了,但付出的要很多很多,更多的时候,付出的比得到的多得太多了。也就是说,有些得到,不一定值得。
就好像,有些人在乡下生活一辈子都无忧无虑,而有些人在城里奔波半辈子都累得要死。为啥?在农村不奔波也能活,在城市里呢?奔波都不一定活得下去。在美国也一样,美国不是天堂,你靠川普?靠希拉里?靠政府?还不都得靠自己。你以为美国的穷人靠政府呢?以为他们活得比咱们乡下人好呢?也许是,也许就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
看到不少人在憧憬退休后的生活,在憧憬老年时候的生活。有人说了,如果想知道自己老来啥样,最好去养老院看看,然后再说。的确,我去过的,看到过那里的老人,人到老了都一样的。所以,憧憬只能是憧憬,梦想也只能是梦想,现实永远是残酷的。
再说,你都靠自己呢,没有能力让别人靠你呢,你有什么权利去让别人做你认为应当能有依靠的人的依靠呢?好好安心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吧。
记得有人说过,说婚姻就是阶级,我非常认同,什么阶级就是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儿。说白了就是门当户对。这阶级,这门当户对说的什么呀?就是人的等级,差别呀,有等级不见得就是有好坏,哪个等级的人是好的,哪个等级的人是坏的。这好的和坏的跟等级没关系,要说好坏,那是哪个等级里都有好的,也有坏的。这样说我感觉是客观的。
有人把一些显山露水的人当成好人,当成标准,这很坑人的。往往最后这样的人变成孤立的人了,大家对他都有要求,而且得越来越好,那还是正常的人了吗?正常的无论人还是物,应当都不是完美的,因为你喜欢,所以这个才完美,因为你喜欢所以这个才是好的。物是这样,人也如是啊。我们生活的环境,落脚的地方,都是。
很多人都相信,人是会改变的,对吧?错了。你看他改变了,那是你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最多是他掩盖了你看不见的东西,露出来的是你不讨厌的一面,所以等他另外一面露出来了,你就觉得他变了。那是你的错觉,不是他的错。
别光看自己的光鲜的一面,更不能用自己光鲜的一面去跟别人不如意的一面比较。那样你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了,就觉得别人怎么都不如你了。要相信,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环境的要求,尤其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认可也是不一样的。生活不是大城市最好,不是环境好就好,也不是有工作就好。甚至说有块地方哪怕乱糟糟的,只要让我呆在这里就好。不是那样的。
我们这些生活在美国的人,相信都没有生活在那种乱糟糟的地方,也不是在只让我们呆着就好的境地里。可依旧时不常地感觉到有被歧视的时候,或者说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都是什么样的文化程度,在美国我们都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多数人,只有还没有发挥出自己全部能力的状况,没有说根本做不了什么还在这里熬着的事情吧。不少人带着才华海归了,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了。不是吗?
如果让我们生活在美国某一个专门啥也不用干,每天吃点喝点的地方,你觉得幸福吗?所以,我们想过没有,我们为啥要让别的人过我们不想过的日子呢?因为你有文化?因为他们不如你?是这样的吗?这是不是一种歧视的心理在作怪?
歧视有时候不仅仅是表现得出来的那种,让你感觉得到的那种,还有一种歧视,就是你认为人家不如意,你非要给人家一个你认为对他好的条件,你能给他你生活的条件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他不如你,对吗?这是什么?这不是脑筋急转弯,这是现实。
请记得,人家有家,为啥要住在你给的窝棚里,还显得你那么的慈悲?非常不好。
写到这里,想起来我原来在北京工作时候的一个经历,不妨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北京有过好多下乡的知青,后来返城了。她们中的一些人因为家里有条件,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也有一些人家里本来条件就很差,所以孩子返城也只能自己找出路。
我们单位当时就有一个知青返城的人来当临时工。那时候的下乡的青年,在农村也常常被人欺负,尤其是女孩子。有的人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得不选择嫁给当地人,加上当时也不知道有一天还能返城。我们单位的这个返城知青的员工就是这样的情况。
她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农民,但这个农民家条件不错,有房子,也有不少地。在当地也算是不穷的人。但也是一个普通农民,比较能干的农民。
就叫他李师傅吧。他也来到我们单位,给他安排的也是临时工,专门负责我们单位的垃圾清理工作。那时候我管后勤,所以他属于我管的员工。
要说管个垃圾有什么难的,每天收拾好院子里的垃圾,送到垃圾站去就行了。但,那时候,垃圾要送出去,垃圾站能接受都不容易。李师傅虽然是农民,但他并不是那种一点能力没有的。
记得有一天,负责管我经理找我,说让我跟李师傅去趟垃圾站,因为李师傅说,垃圾站对我们从来不对他们有所表示不满了。让我跟着李师傅给人家表示表示。
我跟经理说,让李师傅拿着他认为可以的礼去给人家就行了吧,干嘛要我跟着。
说是说,我还是跟着去了,我也好奇,想看看,收垃圾的是怎么想“腐败”的。那时候还没有腐败这个词儿:)
到了垃圾站,看见一个50开外的人,很牛地在那儿转来转去,李师傅小心翼翼地跟他说:“我们部长来了,要见见你。”那人说:“谁见我也没有用,这里垃圾根本装不下了,以后不能往这儿送了。”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是啊,是啊,垃圾确实很多,这区里应当管的,放不下得给找地方放啊。”我赶紧迎合地说。那人皱着眉头背着手,来回的走。说实话,现在真很少见到这么牛的人呢,尤其是个垃圾站的。你说垃圾站不让放垃圾,垃圾往哪儿送。据说还有一个很远的地方,要开车走很远才能到的地方,也可以收我们单位的垃圾,但这个点,走走就到了。
趁火打劫,算不算。知道你不想也不能每天开车往外送垃圾,所以提点要求不算什么。我走近那个人说:“师傅,你是不是能帮帮忙,我们这么长时间在您这儿放垃圾,都习惯了,再说离我们也近,还是尽量让我们继续往你这里送吧。”他看了我一眼说:“领导,不是我不让你往这里送,你看看,这里就这么大地方,放不下啊,我也为难呀。”我赶紧说:“理解,我非常理解您的难处,可是我也难,你说我咋办?垃圾归我管,我往哪儿送呢?”“那我也不知道。”那人说。
这时候,李师傅走过来了,手里拎的包递给那个人说:“我们领导给你带的酒。”那人说:“不喝,我不会喝酒。”我赶紧说:“就是你不会喝酒,这酒你也能喝,低度的酒,是特产,给你尝尝,喝得惯,以后想喝就跟李师傅说,我们拿给你。”说着把酒连包都给了他。
他的态度当时就好了不少,虽然还说我们难为他什么的,但看得出来,问题应当不大了。我赶紧说:“师傅,帮帮忙,跟你们头儿说说,还是让我们继续在你这儿到垃圾吧。好不好,就这样了。”那人没再说什么。李师傅一直在边上跟着说好话。看得出来,他跟垃圾场的师傅也是做过工作的,只是人家想要表示。
那天,跟李师傅一路聊天,知道了他内心的很多苦衷。他很后悔跟着媳妇回到了北京,他们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回来后,岳母家地方小,给他们在房子边上接了个小屋,根本住不下四口人,他每天白天在我们这里上班,晚上找了个看大门的地方,也算解决了住处,还能多赚点钱。
夫妻俩要想亲热得午休的时候,趁孩子们上学不在家,跑回家去呆上一会儿。他说:“在农村,我是有家的,有房子有地的,来北京都卖了,结果过这样的日子。真是后悔来北京。”他还形容给我听,他家的样子,那时候,我也心想,还后悔,你要不是娶了个北京知青,你这辈子都不一定有机会来北京看看,更别说来北京生活了,你的孩子多半也只能继续当农民。说实话,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他真不一定喜欢北京。
当时我说,已经这样了,就好好在北京生活吧,能来北京也是好的,孩子起码在北京上学了。他说:“你不知道,我家挺好的,真的,我家有房子有地。”说着话,我们也就回到单位了。跟李师傅说最多话的也就是那一次。但印象非常深刻。
这是不是跟我们现在不少人,无论是日子好了还是不好的时候,都想回国看看,回国工作一段时间,甚至打算回国养老的心理是一样的。
有时候看到有人讨论将来去哪里养老,也有人说应当去欧洲养老,多么多么好。其实在哪儿都不是条件多好,环境多好的问题。至少不仅仅是这样的问题。
我在北京的那些年,咱们的农村还不像现在,也就是说条件不如现在好呢,而且是东北的农村,不是北京周边的农村,条件应当更差一些。而那时候的北京可真的不是谁都能去的,有钱没钱都不能随便去,进京是要有介绍信的。
别人做梦都想去北京,他却不喜欢北京,为什么?因为他想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他心目中的生活就是他要有家,有房子,有院子,有老婆在身边。我想对于咱们说的那种在大城市给外来人一个能落脚的地方的慈悲,也未见得就是他们想要的。
就好象好多老人,孩子在美国,要他们来美国他们就不来,无论你有不要钱的公寓还是不要钱的看病,他们都不愿意来。
我有个同事,孩子在美国,我说,你俩将来也得移民美国吧。女的愿意来,想跟孩子在一起,男的不愿意,说来美国他会得老年痴呆的。现在老两口在北京生活,冬天去南方过冬,每年或隔年来美国看看孩子。生活得悠哉悠哉的。
所以,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真的不同,意愿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一切都顺其自然吧。我觉得谁的日子都是自己的日子,不愿意被别人左右。那么我们也得想想,我们干吗要去左右别人的日子呢?揣测别人的内心,想着可怜别人,按照自己的生活要求去希望别人都能过上应当过的日子,别人应当过什么日子,我们并不知道。我感觉我们单位的李师傅,他当时的日子是他应当满足的日子。但他内心并不是我想的这样的。
人原本是哪儿来的,在哪儿生活得久了,会有一些固定的习惯和思想。有些东西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就跟我们生活在海外,都想融入,你再努力,再刻苦也未必能真的融入,只有等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根本不用努力也不用刻苦,自然而然就融入了。
所以,道理都是一样的,大城市的外来人总有后代,慢慢会生在大城市,一代代人慢慢地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城市的人了,为啥要人家那么困难地生活在大城市的某个区,某个角落里呢?为啥人家不能住在你家小区里,住在你家对门呢?为啥你早上起来不肯自己做早饭,要人家早早起来给你做好早饭,你买了吃呢?卖你10块钱一根油条,你干吗?可是不卖贵点,咋在你城市落脚呢?咋买房买车呢?
你就安排人家在某个区,某个角落里生活着,吃点低保?太不善良了。可是谁能提供他们跟我们一样的生活条件呢?为啥他们不能享受跟我们一样的条件?
就好像常有人诉苦,国内的家人要把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办出国来,要让这边的亲人养着,付学费,还要给家人在国内买房子,这边亲人说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关系就紧张起来了,这样的贴几乎隔几天就能看到。我们从无到有,我们含辛茹苦,有了今天了,凭什么我要来养全家?我养不起怎么就不行呢?
千万别说这不是一回事儿,冷静下来好好想想,然后再慷慨激昂。想好了,我们能具体做点什么?不做,不想做,做不到,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自己好了,全家都好,等有了能力了,比如中奖了啥的,再去拯救全人类。广说嘴就算吧。条件很重要,为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为啥我们天天这样不容易地拼搏,奋斗,谁不想天天睡懒觉,可是,我们还在想怎样节约每一个铜板去投资,去理财,然后巴望着有一天钱花都花不完呢,有资本操心别人的事儿吗?
真正的有条件的人,早在默默地做着呢。
今非昔比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要靠自己奋斗。“每个阶层的人都可能出现不满的情绪,但都不是另外一个阶层的罪过。”这是一个网友的话,也许不是原话,我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难道不是吗?看看哪个阶层的人没有抱怨,都有。为啥说知足者常乐?有常乐的人吗?所以,不知足的人居多!他是,我是,你也是。
其实现在的日子跟过去比,好了不知道多少了,而且还会更好。这个好的关键是对谁都是这样的,不是一部分人,而是大家一起好起来了。
好几个话题,又写到一起了,有耐心的慢慢读吧。
祝大家快乐!
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各人喜好不同,学会尊重他人为上。
写作辛苦了!祝福每天开心!!
爬梯怎么能少了领导!有吃有喝有礼物,晓青一定要来!凡是做了圆食的,都有礼物赠送!
菲儿不用请也会到,人家是仙女,飘然而至,来去如风,你说是吧?
有很多共鸣, 比如
“我们这些生活在美国的人,相信都没有生活在那种乱糟糟的地方,也不是在只让我们呆着就好的境地里。可依旧时不常地感觉到有被歧视的时候,或者说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都是什么样的文化程度,在美国我们都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多数人,只有还没有发挥出自己全部能力的状况,没有说根本做不了什么还在这里熬着的事情吧。”
问好蓝蟹!
特别赞同这一段!
如果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住在自家的“祖屋”里,娶邻家的女孩为妻,一生也会有不少挑战和烦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还是那句老话,疼爱眼前人,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