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圈子,黑话,及其他 --- 答立兄

(2019-10-12 05:59:51) 下一个

我在谈起民科时提到科学共同体,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一些圈子。为了增加这些圈子的exclusiveness, 圈子里的人们往往生造出许多“黑话”让圈子外的一般人听不懂。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近年来在国内外都颇享盛名。前一段忍不住把几本简史都拿过来读了一遍,在欣赏感叹写的真不错之余,我心里有个疑问是作者在这些书里有什么新发现吗?说“八卦”或“虚构的故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不就是我们初中就学过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的影响,这些政治和哲学里的黑话的翻译吗?

看起来,新的事情总是不断的出现,但也有一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尤瓦尔·赫拉利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些哲学,政治,人类学等学科圈子里的(有些话几百年前的哲学家们就讲过的)黑话翻译为邻居大妈们用的比较自白,甚至有些cynical的八卦语言。不要误会说我在贬低尤瓦尔·赫拉利的工作,因为同时懂得并说好这两种语言的人不多。

。。。

多年来,立兄的文章我是看的很多的。立兄的许多文字是非常漂亮 的。(有时心里忍不住偷偷地想,无论从文学技巧还是思想深度,这也不比高行健,莫言的文字差啊。)这使我感觉无偿地享受如此enjoyable的文字,有白占作者便宜的惭愧。惭愧之余,就在想作者是否应该考虑扩大自己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可以分国内国际两部分。

我自认为从小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喜欢看小说闲书的一个好听一些的说法和借口:))。 十几年前,一阵心血来潮,写过一点自鸣得意的文字。有一天甚至突发奇想,考虑是否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说不定哪天不小心额头碰到天花板,会在国内造成一点什么小小的影响也未可知。和一个在国内文学科班出身的发小谈起来,他告诉我,国内的文坛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圈子,如果你不是某个圈子里的人,你文章写的再好也不会给你发表。哇呀!科研有圈子,文学更有圈子!想到此,我的这点兴头立刻飞到爪哇国去了。 又想到立兄的一些文字往往有触犯一些国内政治禁忌的嫌疑,扩大国内影响恐怕暂时不易。

出国后和遇到过的几个学习和教授英语文学专业的朋友有过一些探讨。两三年前,有一个在写比较文学博士论文的小朋友还要我帮忙翻译一些东西, 因此不经意地往一个比较文学研究的圈子里瞄了一眼,感觉这个圈子里做的事情也就是在说一些黑话,颇有些boring。(不过,有几个学术圈子不boring呢?)。 因此对这样的圈子不太感兴趣,所以也没想过进入这样的圈子是否困难。

和中国的几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相比,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中的影响真的是非常可怜。除了西方的鼻孔朝天的自我文化优越感以外,缺乏杰出的翻译家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翻译是一个再创作过程。翻译者不仅仅需要精通两门语言,而且他本身必须是一个杰出的作家。这样的人才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要有国际影响,除了要有杰出的翻译家,有影响力的评论家也很重要。世界哲学史上的巨擘叔本华,写了一辈子,却一直是默默无闻,但却一直坚持写。如果不是英国评论家约翰.奥森弗德的一篇评论使已经步入晚年的他一夜成名,说不定今天不会有什么人知道叔本华。在坚持这一点上,我对立兄的锲而不舍的努力精神是很钦佩和有信心的。

上小学的时候就读到过一句话:“感动读者的文字,一定以五倍的力量感动过作者。” 认真写过文章的人大概都应该知道: 岂止五倍!至少十倍到百倍!所以,当我们完成一篇文章时,不管我们写的文字影响大小,我们自己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头一次遇到有人赠我文章,使我深感荣幸。文章中的一些描述凑巧又是我近来正在思考又使我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关于阿多诺的诗似乎在描绘一个我们未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事物都是处于一种叠加态。假如用“是否”和“好坏”一类的符号来描述这个世界的一种事物,你会发现既有好,也有坏,既是好,也同时是坏。 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既不存在好,也不存在坏。。。似乎我们在一个水族馆观察隔着玻璃墙之外的一个光怪陆离的未知世界。可是当你的目光真的穿透这堵墙来看清那个世界时,你会惊恐的发现,玻璃墙突然消失了,你所处的世界和墙外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理解的矛盾。

即使是语言上,我们也在处处自我矛盾。前面刚刚说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但我们不可能趟过同样一条河流,每一秒钟,我们都在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全新的自己。新的事情就是在不断的出现,也在不断地消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小玄人 回复 悄悄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