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God We Trust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个人资料
正文

我上过的一堂印象深刻的印度历史课

(2013-07-20 18:51:23) 下一个

那是MBA的一堂课,那堂课讨论印度独立的历史事件,几个主要影响人物:代表英国利益的总督蒙巴顿,代表印度各派利益的甘地,尼克鲁,真纳。教授发下来的材料有好几百页,要求我们读透这些历史资料,并对以上人物的立场观点策略等在课堂上讨论。

我之前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印度的历史,但是对印度并不陌生,自己觉得对印度独立的那段历史脉络还是很清晰的。二战之后大英帝国没落了,而印度民族觉醒,要求独立的声浪不断高涨,英国人再也没有能力控制印度次大陆,所以英国不得不撤出印度,给以印度独立自治。

二战前数百年,英国人以区区4千万人口占领和统治了地球的大部分地区,称为日不落帝国,主要手段就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我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蒙巴顿的策略就是分化印度,暗中挑拨尼克鲁和真纳的矛盾,使印巴分列,英国好从中渔利。英国殖民印度几百年,充分利用了印度国内宗教,种族,文化众多的矛盾,分化瓦解印度,这是英国一贯的策略。蒙巴顿作为英国任命的总督也不例外,肯定是他分化了印巴,并种下印巴战后至今几十年的矛盾;而印巴国内民族宗教众多,差异和不平等到处都是,因此产生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这正是印巴至今经济仍然落后的主要原因,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由于当时上的课比较多,时间很紧,没有足够的时间分配到每门功课中,有些课我必须偷工减料。这门课我觉得凭我以前的知识可以应付过去,就没有认真去读那些厚厚的资料,只是泛泛的翻了翻,根据自己定下的调调,找出一些支持的数据而已。

上课的时候,我坐到第一排。我的策略是越是不想花时间的功课,就越应该争取主动,一开始就发言,这样能按自己准备的话题讲,否则到后面讨论,前面没有发过言的人肯定会被教授提问,被问到没有准备的问题,就很容易露馅了。所以上课一开始,当教授问谁愿意想做些总结的时候,我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教授没有叫我,叫了印度人纳丁。

纳丁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是印度理工的高材生,本科毕业后曾在朗讯工作了4年再考的MBA.他 各门功课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我想教授很高明,讨论印度历史,请印度人先发言当然是最合适的。大家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看看印度人是怎么看这段历史的,而不是我这样的相聚千万里之外的没有什么干系的人物。

纳丁准备得很好,做了一个很出色的presentation.他的看法跟资料里的观点完全一致,对蒙巴顿的评论完全是正面的。他认为蒙巴顿为协调尼克鲁和真纳的矛盾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和杰出的工作,避免了印巴矛盾的激化,对印巴独立的和平过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观点跟我的完全相反,这使我很吃惊。我开始后悔坐到第一排了,第二轮发言我不敢举手了。我期待后面有不同观点,可是后面其他几个印度人的发言都是支持纳丁的,美国人和欧洲人的观点也一样。我有点坐不住了,我没有认真看资料,观点又跟大家完全不同,这使我对自己的结论完全失去了信心。

我根本不相信英国人希望印度独立后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历史也证明没有。印巴争端不断,印巴国内也因民族,宗教众多,宗教,文化,贫富等差距太大,而问题成堆,经济发展一直滞后。我认为这些问题都跟英国人有关。可是我没有准备好,没有足够的资料。再说那些资料都是西方人写的,我能找得到对他们不利的证据吗?没有材料佐证,我就不能乱说。我决定不再发言。

我静静的坐在那里想,印度人这么想有什么好处? 好处很多:第一,能保持跟英国的良好关系,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留在英联邦里,在各方面对独立后的印度帮助非常大。第二,宗教和民族矛盾是历史问题,即使是英国人搞出来的,独立之后,英国人也不可能对这些问题再有影响力,再使坏。为这些问题跟英国人搞僵于事无补,得不偿失。

我再回想中国的历史,老蒋跟司徒雷登关系搞坏,失去了美国支持,从而失去了大陆;退守台湾还是不尿老美,如果不是金日成打响冷战的第一枪的话,就被CIA策反孙立人取而待之了。还有老毛,跟赫鲁晓夫闹翻,差点跟苏联打核大战,跟苏美抗衡了几十年,社会经济差点崩溃。

我明白了老印和老中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待比自己实力强大的势力时的态度不一样,老印姿态比较低,能看到长远的利益,能为长远的利益放下身段。老中自我高大,没有眼光,或者即使有眼光,知道长远利益受损,为了眼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争个你死我活,寸土不让。

同学们的发言转了一圈,最后回到了前排。教授问我,一开始抢着举手要发言,后来都不见我举手了,为什么?我说,大家的发言把我想说的都说了,他们说得太完美了,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其实我有很多感慨,只是不知道怎么说,该不该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zhu7charlie 回复 悄悄话 多谢你的文章。有生活有深度!

Totally agree ----“我明白了老印和老中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待比自己实力强大的势力时的态度不一样,老印姿态比较低,能看到长远的利益,能为长远的利益放下身段。老中自我高大,没有眼光,或者即使有眼光,知道长远利益受损,为了眼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争个你死我活,寸土不让。”

约9年前,我干活组里有很多老印。一个Tamil 人,三个Telugu人,一个Bangalore native, 一个北方人姓Desai, 一个孟买人姓Shah, 还有一个靠巴基斯坦沙漠地带的,也姓Shah (这姓有穆斯林背景,相当于 王,King, Khan), 还有一个印度东部人,但基本不与其他印度人往来。
这些老印之间私下交往,与我交往中,与一个老黑交往中,会不断罗列英国人的种种劣行。但在白人面前,我从未听到他们讲一句英国人的坏话。
我的感觉是,老印很多是玩政治的高手(very well trained if not born with),很可能是其历史文化造成的。很多老印说话办事,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
我们老中说话办事都很实在。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就把握不好。(我就是这样)
我觉得,我们老中在团结起来挺直腰杆的同时,可向老印学习玩政治的高招(白人里当然高手也很多),用来提高自己。
carbon101 回复 悄悄话 也可能是中国文化中缺少强调双赢和原谅。一定要你死我活。与人斗其乐无穷。要阴谋论. 不能吃亏。
LordofMoney 回复 悄悄话 What is the professor'view,
do you think so still?

I don't want china like India at al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