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国锥弹可地毯式轰炸美航母
(2009-11-22 13:06:26)
下一个
航母联合舰队,仍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降服敌国最主要的制胜法宝,他们往往只需调动一、二个航母舰队逼近敌国,就足以让弱国招架不住,直至屈服。
如何有效抵御强大的航母联合舰队,也是我军挥之不去的心头大患。虽然近期我国在军工方面已取得飞跃,但仍受限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现状,尤其是在导弹的精度和突防方面,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军走向世界和最终彻底解决台湾问题。
目前,各国用以抗击航母舰队最主要武器仍严重依赖传统的精确制导武器,如导弹等。而弱国的导弹数量有限,且精确度不高,想要单纯依靠导弹来突破世界最先进的联合舰队层层严密防护网的拦截,并最终击中甚至击沉航空母舰,成功率极低。
而航母舰队最具威力的制胜武器,就是数量和种类众多的舰载机,以及舰队的机动快速的前进速度。如果我们能够成功阻挠或阻止舰载机在航母跑道上起飞,并给前进中的舰队制造大量的“麻烦”,同时,又能破坏航母舰队各舰船的动力系统,延缓其快速向目标推进速度,就能打乱敌军事部署,使联合舰队的军事进攻和防御威力大打折扣,为被入侵国组织有效的导弹饱和攻击,创造十分有利的战机和宝贵的时间。
经过近年研究,我国设计出一种十分符合现状的非常规武器——“多功能锥弹”。
锥弹的简介
一、最主要功能:(锥弹群经飞机或大炮发射到航母舰队上空爆炸后被抛洒)
1、落到舰船上的锥弹群,能有效阻止或拖延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在甲板跑道上起飞升空,从而最大限度制约舰载机投入战斗的次数和频率;
2、落到海里的锥弹群,能破坏舰队各舰船驱动系统,使其无法正常运转,拖缓舰队的前进速度;
3、落到舰船上的锥弹群,直接威胁到甲板上所有作战人员安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摧毁、损坏甲板上的飞机、武器系统和舰船设施等,并引发火灾和一系列连锁反应,削弱舰队各武器系统原有的功能,迫使敌方不得不临时投入更多救援人员,去应急解决锥弹群在舰船甲板上所制造的大量“麻烦”,而此时,甲板和跑道上已布满了数以千计且牢牢吸附在甲板上尖尖凸起的锥弹群,大大增加了敌方清除障碍的难度和时间,更何况其中还参杂着许多与普通障碍锥弹外形一样,但却会在被清除瞬间一触即爆的地雷锥弹,达到拖延清空跑道以便让舰载机可以安全起飞的时间;
4、舰队结束战斗后返航,在基地需花费大量时间,用来清除驱动系统内部所吸入的大量(悬浮)锥弹,以及被锥弹破坏的动力系统,从此极大地延长了舰队再次投入战斗的周期;5、舰队极其先进的防御系统,根本无法拦截一波波天女撒花式锥弹群的密集攻击,此时我方可抓住有利战机,施以精确制导武器的饱和攻击,将会大幅提高导弹命中率;
二、锥弹的分类:
1、障碍锥弹
2、地雷锥弹
3、燃烧锥弹
4、炸弹锥弹
5、悬浮锥弹、
6、扁平锥体
7、其它功能锥弹(根据实际需要制造)
三、各种功能锥弹的结构和特点:
(一)、共性
1、外观——各种功能锥弹外形均呈正四面体(即正三角锥型),每个正四面体由四个等边三角形扁平锥体围合而成,使正三角锥弹成为一高强度整体,每个扁平锥体的平面上嵌有一片强力磁铁,该平面就是得以让锥弹能牢牢吸附在钢制甲板和跑道上的工作面;为增加敌人排除甲板和跑道上锥弹群难度和时间,特使各种功能锥弹的外观颜色一样。锥弹规格从数厘米(指正三角锥的任一边边长)至几十厘米不等(具体尺寸依据需要而定),相应重量从几十克到几十千克。为了避免各锥弹间相互吸引,则将所有磁铁的磁性朝向一致。
这样外形结构,确保当锥弹落到甲板上无论如何翻转,都始终有一个三角平面在其强力磁铁作用下,能牢牢吸附在钢制甲板和跑道上,让该尖尖凸起的锥弹能固定在甲板和跑道上,阻碍舰载机在跑道起降。
2、内部结构——各种锥弹的整体构架材料由轻质高强度合金或非金属制造;锥弹由四片扁平锥体围合成的内部空腔,统一填充一悬浮气囊;腔内剩余空间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填充相应的材料,制成不同功能的锥弹。
(二)、个性——除了上述 “共性”外,各种锥弹功能还具有以下特性(主要体现在空腔内部除悬浮气囊外剩余空间填充物的差异):
1、障碍锥弹——填充的是与构建锥弹架构相同的材料,且与构架融为一体,以增强其整体强度。落到舰船甲板上的障碍锥弹,在其三角平面强力磁铁作用下,它能紧紧吸附在钢制的甲板上,短时间内极难通过人工、机械或其他方式对其破坏或清除。障碍锥弹其最主要功能就是封锁甲板跑道,阻止舰载机起降。障碍锥弹数量在整个锥弹群中的比例最大。
2、地雷锥弹——填充的是炸药和引信。当它落在甲板上后不会自行爆炸,吸附在甲板跑道上的地雷锥弹只有被敌方清除时拉离甲板才被引爆。它最主要功能是掩护吸附在甲板跑道上封锁跑道,且数量最庞大的障碍锥弹群。由于各种锥弹外观和颜色一样,敌方在清除遍布甲板跑道上锥弹时,必须小心翼翼,避免引爆地雷锥弹,造成排除人员的伤亡和周边武器、设施受损,从而拖延了敌方清除锥弹的时间,最大限度抑制舰载机起降。同时地雷锥弹被引爆后,会自动分解成四片更难清除的扁平锥体,也吸附在甲板上。
3、燃烧锥弹——填充的是高燃性燃料和引爆装置。当它从空中被抛洒后,落到甲板上的瞬间即爆炸,引起火灾。同时它爆炸后,也会分解成四片扁平锥体吸附在甲板上。
4、炸弹锥弹——填充的是炸药和引爆装置。当它落到甲板上的瞬间爆炸,直接对被击中的人或物造成伤亡和破坏。它爆炸后也会产生四片扁平锥体,散落并吸附在甲板和跑道上。它最主要功能是让甲板上人员陷入混乱。
5、其它功能锥弹——根据战场需要,可在锥弹统一的空腔内部十分便捷地填充不同材料,就具备相应功能。结果与燃烧锥弹等相似。
6、扁平锥体——是各种功能锥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磁铁的载体。当类似炸弹锥弹等爆炸分解后,就会产生四倍数量扁平锥体,被抛洒后大量吸附在甲板上,由于它外型呈扁平状,易被强力磁铁牢牢地吸附在甲板上,清除扁平锥体的难度比其他功能锥更大,且数量更庞大。
7、悬浮锥弹——当锥弹群在舰队上空被抛洒后,那些没有击中舰船的各种不同功能的锥弹群落入海里,它们均能在腔内悬浮气囊作用下,漂浮聚集在联合舰队四周的海面上,此时它们已全部自动变成悬浮锥弹。悬浮锥弹主要功能,是悬浮集结在舰队周围或舰队经过的海平面上,强劲的航空母舰等舰船动力系统,极易将它们大量吸入空气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内部,破坏其驱动系统,给快速前进中的舰队制造大量“麻烦”,使整个舰队步履维艰,从而延缓或阻止舰队正常前进和增援速度,打乱其战略和战术部署;同时还增加返航后舰队维修周期,使舰队无法迅速再次投入战斗。
四、运送锥弹群方式:
锥弹群攻击航母舰队时,是应用飞机投放或大炮发射到舰队上空引爆播撒,每波数以十万计的锥弹群,轻易突破舰队防御系统, “天女散花”式从天而降,围攻航母舰队。
五、实施锥弹群攻击的可行性:
1、实用性
首先将锥弹群发射或运载到航母舰队上空被抛洒后,瞬间数以十万计的各种锥弹同时涌向舰队,其中一部分成功落到航母和其他舰船的甲板上,直接击毁、击伤和引爆停留在甲板上的飞机、武器装备、弹药和舰船设施,引发火灾,并直接威胁到甲板上人员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落到甲板而没有爆炸的那些锥弹(如障碍锥弹),能牢牢吸附在甲板上,使得无数尖尖凸起的三角锥遍布甲板和跑道,制造“障碍物”,封锁了舰载机跑道,使舰载机无法起降。客观上讲,单纯锥弹群并不能击毁舰队,但却可以给航母舰队添加大量“麻烦”,让其陷入混乱,导致整体威力大打折扣,并为我军实施导弹饱和攻击创造极佳战机。
其次,联合舰队通常分布的水域范围较广,所以对投放锥弹群运载工具的精度要求不是非常高,只要能让锥弹群在航母舰队上空或在舰队必经之路抛洒即可。那些投偏而散落到舰队四周水域的锥弹群,在其腔内悬浮气囊作用下,全部变成悬浮锥弹,在海上对舰队形成包围网,因此它们极易被吸入舰船驱动系统内部,破坏动力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经改进后的锥弹群,还可有效封锁陆基机场跑道。
2、经济性
锥弹的规格可从数厘米(指正四面体的一个边长)到十几厘米,或几十厘米,造价成本约几元到几百元人民币不等。以一次攻击波十万锥弹计算,每个锥弹平均成本 30元计,则每波攻击费用仅为300万元(不含发射成本),这还不及一枚高精度导弹的价格,但其发挥的实际效果和突防成功率是一枚导弹无法比拟的,连续十个攻击波也就3000万元。
敌联合舰队针对导弹攻击的防御能力极强。但防御系统却对科技含量低、造价十分低廉、数量极其庞大的锥弹集群,根本无法施展其高效的拦截能力。
总之,利用性价比极高的锥弹群,配合价格高昂但数量有限的导弹攻击战术,成本比起单纯使用高科技导弹攻击要便宜得多,更重要的是成功率也高得多。锥弹的应用十分符合我国国情,使我国能真正打得起并打得赢一场现代化战争,最大限度降低我军的战争成本。
3、制造技术工艺性——各种锥弹,其制造工艺均很简单,完全可以临时根据战场的需要,对锥弹群种类进行最佳搭配,通过流水线短时间内大批量快速生产出来。
4、本人认为,我军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常规性武器系统的同时,应打破习惯性军工发展思维模式,大胆研制性价比很高的“非常规”武器系统,两者相辅相成,建立最科学、最经济、最快捷的武器系统,大幅度提高我军综合作战能力。
依据我国现有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想要在短时间内赶超发达国家军工水平,是十分困难和不现实的,经济上耗不起,时间也等不起。我们要严防国际和台湾形势随时可能发生不测,如果我们无法短时间内研制出可以有效应对类似航母舰队的武器系统,今后我国的处境将会十分严峻。
其实许多“非常规”武器的研制,并不需高科技和高投入,它需要的只是切合实际的“点子”,一旦方向对头,它就能在短期内被快速制造出。那些实用性极强又省钱的非常规武器所发挥的作用,是传统高科技武器所无法取代的,完全有可能达到“四两破千斤”功效。
建议国家今后不应单纯追求发展高科技高投入的军工传统项目,还应开始高度重视各种投入少、见效快的“非常规”系列武器研发工作。
美国一语惊人:中国可地毯式轰炸美国航母
美国科学家联盟(FAS)中国核问题专家汉斯·M.·克里斯滕森日前接受马来西亚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引进新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和新弹头,预料会微幅增加其核弹头数目。同时他还认为,中国弹道导弹可地毯式轰炸美国航母。
马来西亚《KLS》报道,汉斯·M.·克里斯滕森说,现在有许多焦点聚集在中国使用弹道导弹攻击战舰,特别是航空母舰。他个人对中国使用弹道导弹的寻找、瞄准和打击一艘船的能力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他说,有关报道很肯定地指出,中国在发展这种能力,但要形成作战武器系统就需要非常尖端的配套,即先进技术和系统一起工作以发现和追踪战舰,并持续性把追踪资料传送给再进入载具的制导系统,再使用有关资料修正以高速飞向海洋目标的航线。如果你知道它在那里而瞄准该艘船是一回事,更新移动中的船只的坐标则是完全另一种挑战。
他说至于中国是否能发展此能力,则有赖于他们正尝试发展的东西,而这有待观察。回想起苏联曾在冷战时代经过多年的尝试发展一套技术,来瞄准在挪威海巡逻的美国航母战斗群,但我所知是成功不多。
他强调,当然,中国就像其他军事强国般努力改善其弹道导弹的总体精确度,但在拥有多种潜在用途的反舰导弹及其性能获得改善后,现在却吸引了最多的关注。现在有许多短程弹道导弹部署在台湾对岸,而且也具有以“地毯式轰炸”发现有航母存在的海域,来执行地区反介入的任务,但他要强调这只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