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八个样板戏之前世今生

(2009-07-15 18:02:35) 下一个


[内容速览]这几个戏在经过江青改造之前就在艺术上非常成功了。江青自称是“文艺革命旗手”,她本人也在延安时演过京剧,但是她水平有限,而且为人刁钻,比如她在看了《奇袭白虎团》以后认为节奏太拖沓,就严格规定了每一场戏每个段落甚至道白和动作的时间,然后就披着大衣捏着秒表看戏,演员们如果违反了她的时间规定就是“破坏革命样板戏”,因此大家的动作道白都非常快,演完了以后江青哈哈大笑,说“就像一群狗在掐架”。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样板戏知之甚少,而这之前出生的人们则有着各样的深刻记忆。这里我们来看看样板戏的方方面面。

  访谈

??受访者:谭志湘,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八个戏不都是京剧

?? 记者:请问我们通常所说的八个样板戏是指哪些?

?? 谭:我们所说的样板戏其实并不都是京剧,而是包括五个京剧两个芭蕾舞和一个交响乐。五个京剧是指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山东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北京京剧院的《海港》以及《杜鹃山》,两个芭蕾舞是指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是指中央交响乐团的《沙家浜》。

?? 记:样板戏这个名字是怎样产生的?

?? 谭: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出现了《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等比较好的剧目,到1965年江青在接见《智取威虎山》的主创人员时把这些戏攫取为自己抓的“样板”,这是有关样板戏的最早的提法。后来《戏剧报》《解放日报》等报纸纷纷刊登文章称其为“样板”,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领导人要亲自抓,搞出好的样板”,于是“样板戏”一词很快在各地传开了。江青多次把这些戏称为“我的样板戏”并给与特别重视,称这些剧团为“样板团”,他们穿的衣服叫“样板服”,后来大家把这些演员喝水的大罐头瓶子都叫做“样板杯”。在四人帮覆灭以前还在搞《春苗》等第二批样板戏。

??江青严格规定每场戏时间

?? 记: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样板戏的改造?

?? 谭:这几个戏在经过江青改造之前就在艺术上非常成功了。江青自称是“文艺革命旗手”,她本人也在延安时演过京剧,但是她水平有限,而且为人刁钻,比如她在看了《奇袭白虎团》以后认为节奏太拖沓,就严格规定了每一场戏每个段落甚至道白和动作的时间,然后就披着大衣捏着秒表看戏,演员们如果违反了她的时间规定就是“破坏革命样板戏”,因此大家的动作道白都非常快,演完了以后江青哈哈大笑,说“就像一群狗在掐架”。

?? 这是对艺术和艺术家极其不尊重。扮演阿庆嫂的洪雪飞就说过:“我那个时候整天提心吊胆,我前面已经有了两个阿庆嫂了。”在她之前的赵燕侠就是因为没有穿江青给她的毛衣就成了反革命。

?? 破坏革命样板戏是很严重的罪名,我当时所在的干校有一位女同志是搞编舞的,就是有人说她让英雄人物在走台步的时候进一步退两步是破坏革命样板戏,最后她喝了敌敌畏。

??不完全是被强化的结果

?? 记:样板戏能够进入到民族记忆中是由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记忆不断被强化的结果?

?? 谭:样板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被不断强化出来的,但是也有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因为如果单靠强化,在有了更多选择以后是会被抛弃的,可是现在没有,说明剥离开政治,样板戏是有它自身的艺术魅力的。样板戏也在现代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没有了水袖厚底,怎样表现人物,怎样演军人,演李奶奶的高玉倩就说过她在“痛说革命家史”那一段里运用了话剧曲艺说唱的手法,她把这些都化成了京剧。另外,在舞美上、音乐上、人物形象上都表现了非常高的水准。应该说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而他们创造的艺术被政治利用了。

?? 记:那我们现在应该怎样评价样板戏?

?? 谭:我只能说,我们要给样板戏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艺术上是没有什么样板可言的,所谓样板就是时代的产物,而那个样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我希望,它永不再来。

??学界

??美学魅力 附庸工具

?? 要想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样板戏”,是十分困难的,原因在于:备受人们关注的“革命样板戏”并非作为纯粹的戏剧样态独立存在着,在“文革”十年的历史场景中,它始终都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政治地位与巨大的红色魅力支援和效力于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

?? 按照常规,艺术若是沦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附庸和工具,那么它的“工具”价值必然盖过乃至消解审美价值。然而,历史独独在这里偏移了自己的逻辑言路,与“文革” 纠结攀缘的样板戏,非但没有导致总体美学风貌的沉落和贫困,反而艺术的光彩照人;不仅“情节紧凑、唱词晓畅、曲调优美,更兼其在表演方法上将传统的写意、虚拟手法与西方戏剧的写实及可视场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古老的京剧艺术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即使是在民族戏曲危机重重的今天,这几出样板戏仍然魅力不减,而且还被贯以红色经典常演不衰,“创下了近年戏曲舞台少有的连演百场的的纪录”?样板戏与“文革”政治意识形态的和睦共处及其在艺术方面的极大成功,再清楚不过地向我们昭示:“文革”时代确实具备适宜传统京剧生长的文化条件和土壤。因为“传统戏剧曲目基本上都是以忠孝廉节这些基本道德观念与君臣父子这类尊尊卑卑的伦理方法为基本内核的?这些抽象的道德原则通过反复的程式化处理?使观众的接受过程从不自然到自然。到后来?京剧的内容已经看不清了——它变成了形式。 京剧的程式变成了‘形式的意识形态’。事实上?属于京剧‘形式’范围的脸谱、服装、 音乐无一不显示出价值判断的意义。当观众日复一日地沉醉于这些程式时? 他喜欢上的不仅仅是形式?还是形式蕴含的道德原则。”

?? 我们甚至可以将十年“文革”本身看成一出大型的广场京剧。在这出京剧里?按阶级本质论划分的各类行当角色?红卫兵、革命群众、走资派、修正主义者??穿戴着主流意识形态规范的不同脸谱服装?红卫兵袖章、 草绿色军服、批斗用的大高帽??通过固定的行为举止?集会、游行?? 表演着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冲突。

?? 样板戏在京剧改革方面的成功,似乎向人们证实了“内容和形式”两者的矛盾是能够被克服与解决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无产阶级新文艺”,所要反映的“现代生活”与传统京剧之间,其实不存在什么矛盾,他们在根本精神上是同构和暗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样板戏无疑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缓了中国传统京剧的衰亡。但是,问题在于,样板戏不仅仅是一般的艺术文本,它还肩负了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因此,我们在为这一艺术样式产生的美学魅力所震撼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他曾经给民族文化带来的专制灾难。

?? 节选自刘艳《京剧的写意特征与“样板戏”的英雄形象塑造》(刘艳 南京大学戏剧学博士)

??声音

??正方: 郭师傅(出租车司机):我还是非常喜欢样板戏的,原因就是听熟了……

?? 王楠(学者):我们这一辈45岁左右的人一听到样板戏马上就把它变成合唱,也许现在的人觉得非常夸张可笑,但我们觉得一点不可笑,完全能理解。这种狭窄的、被迫的、单一的欣赏模式一旦形成,不管多可笑多荒诞多夸张你都一样会接受它喜欢它,这是人的心理审美定式。另外,样板戏也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价值,有汪曾祺这种大师加盟,再左再反动,它也难看不到哪里去。

?? 王先生(教师):那十年出了八个样板戏,是很不够,可要是连这八个样板戏都没有呢?简直不敢想象。

??反方:邓友梅(作家):京剧样板戏原作比较好,江青改编后带上了帮派气味。“文革”时期,我被折磨,一听到高音喇叭放样板戏,就像用鞭子抽我。我不主张更多地演样板戏。

?? 王元化(资深理论家):只要还留着那段噩梦般生活记忆的人都很清楚,样板戏正如评法批儒、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一样,都是“文化大革命”“大破”之后“大立”的文化样板。它们作为文化统治的构成部分和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紧紧连在一起。

?? 冯英子(作家):“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天之骄子——样板戏,难道还应该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去肯定它吗?

?? 巴金:在听到样板戏重播的当晚,做起“文革”噩梦。


责编:阿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