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风范长存我心系列篇.
三.特立独行一孤鹤
——我认识的国画大师张朋
吕孟申 吕涓漪
2005年深秋时节,我随青岛画家徐一石朋友徐稼圃的引荐下,一天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一行三人,怀着诚惶诚恐、虔诚的心情,轻轻叩开位于青岛市区一幢及其普通的老式红砖外墙,六层住宅小区,最低层张朋老先生的家。!听稼圃兄说先生很清苦,很孤傲,谢绝一切采访,我们例外。为了礼貌,不能空手,我特意就近买了一大兜大鲜桃,一条红塔山香烟。
这是八十年代的旧房,三室无厅,大概居住面积约40多平方,张朋先生蜗居十余平方米的起居室,水泥地,石灰墙,一个两斗小桌,一张木板单人床,没有沙发,没有任何摆设,最为醒目的就是
小书桌上那套老版已经泛黄的《词源》。
早就听徐稼圃讲过,跟
家中的傻儿子,咿咿呀呀身体倒还健壮,就是智力低下。徐稼圃是
听稼圃兄介绍,
先生未出名前,一直是在小学任美术教员,他一生不爱攀附权贵,一味埋头学问。早时,每逢市里办画展,他都认认真真画好多送去,有时主管画展的人,看不懂他的画,向废纸篓里一扔,他也无怨无艾,仍一如既往画自己的画,走自己的路。
“天将欲之,必先苦之”。一生历经坎坷艰难,他强学力行,焚膏继晷,孜孜不倦于书画艺术的追求,这也正是在这落寂无欲的艰苦生活中,成就了
多少不堪回首的岁月里,这位被遗忘的老人,独自坐在斗室,昂首苍穹,悲怆地默默思考人生,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他始终不逐时风,坚持走自己的路。
妻儿久病,家中缺少温暖,他画自己心中的山水花鸟鱼虫,暂时将尘世的烦恼忘诸脑后,他用思想作画,用生命燃烧自己,用血和泪来书写心中的逸气,将自己孑然无助,寂寞而无可奈何的心境融入画中。
穷其数十年的心力,摒弃杂念,以墨磨人,,研习传统笔墨语言,又能从传统中脱出,自成一家,他的笔墨,秉承传统却不陈腐,而是沽古开今,赋传统以新意。
欲画,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画之,。中国画的革新,并不在形式的繁简满空,而在于本质的文化内涵,形式只是一种浅显的躯壳,学识的渊博,笔墨的深度,雄劲的旷达等,才是中国书画所需要关注的要点所在。“大画家以学问涵养,小画家以技巧取巧”。
张朋笔下的狐狸,目光诡秘,神态狡诘。还有勇猛的,雄狮、好斗的公鸡、天真的麋鹿、相依成双的鸳鸯、苍鹰、顽猴等,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将动物的本能灵性表露的淋漓尽致。 先生的人物,画世人知之甚少,它发自天籁,返璞归真,稚气盎然。
先生斗室中曾挂一副画,画面上一位银髯长者,手端酒杯,静静沉思,寥寥数笔,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尽情表露于毫端,画上题诗,“来时空手去空手,富贵荣华何所有,看破人生万事休,及时行乐一壶酒”。
先生又精通书法,篆刻,他的书法自由洒脱,信笔天成,既有书家的严谨,又有画家的放恣,独成一体。先生喜好自己操刀篆刻,自刻自用,自娱自乐。常自谓曰:“多少烦心事,磨于水磨中”。先生还喜欢诗词文赋,画上多题自作诗句,文风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几经风雨后,名利两无因。老病有余兴,陶然一纸新”。
他手中的笔墨已不再只是对物象的描摹,而是灵魂思想深处的袒露。他笔下的松、鹤、竹、梅、劲健挺拔,力可扛鼎,随意点成的线条墨点,都会让你叹为观止。大美不雕,他的画从不卖弄技巧,而随心所欲,虽一点一画,无不古雅内蕴,一笔胜万笔。
“其绘画格高而韵美,其诗词金声而玉振之”。他的画简约凝练,逸笔草草,笔墨已 臻化境,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深厚华滋是一种美,肃 疏淡薄亦是一种美,曲高和寡,大音希声,高处不胜寒,他感到孤独,寂寞知音难觅的惆怅。
其自作诗,大都表现出目无宇宙睥睨世界,笑傲江湖的大家气魄。
张朋画作追求以真为本的人生哲学,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它包含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笔墨语言,高尚的人格魅力,远离名利,超然豁达的人生观念。雅是中国画的高深境界,而这种境界不是仅凭苦练所能得来的,它是画家文化修养、才情学识的表现,必是心境澄澈,腹有诗书的大学问家,方能达到的境界。
张朋先生晚年的作品更是疏简苍润,潇洒率意,超以象外,得其寰中,他将所追求的艺术境界,笔墨情趣,哲学思想融为一体。他已完全摆脱物质与笔墨的束缚,笔墨只是画面的载体,状物抒怀,以行写神 ,任心性在宣纸上自由的驰骋宣泄,完全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地。
八十年代后期,在中国画坛上,相继出现了,张朋、 陈子庄、黄秋园等一代大画家。他们都置身于社会主流艺术之外,不被社会所倚重,却又是超前启后,开宗立派的大家,与现在人们所追求的浮泛画风,大奖文化大相径庭。最高境界的绘画是远离功利主义的。当今书画界,人心浮躁,名利熏心,把获奖卖钱当成终极目的,因之,对于技术技巧的过度追求,对于名利的追逐,使现代中国画艺术变成简单的工匠堆彻,没有思想内涵,丧失艺术的本真。当头衔、地位、金钱俨然成为书画艺术,评骘高低的标准,艺术便失去神圣的光环,遂使许多不随流俗,不趋名利,卓有成就的大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张朋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是集大成而超越时代者。
张朋画作无不显出朴厚学养,大家风范,那么纯净,醒透的笔墨的确将人们的身心引入幽远难尽的宇宙太化,笔墨中浸透超旷空灵的清气。真可谓:“一清玉骨,寒墨生香”。纵观先生存世不多的有限绘画,无不蕴含独具的清简洒脱,不拘成法,笔墨时而诙谐,时而庄重,时而淡雅,时而浓郁,笔简意繁,寓意深远,笔砚耕耘,超脱俗尘视浮名若云烟,然愈如此,其画格愈无媚俗之气,愈为人重。
有论者评述张朋画作,“得白石形神似与不似者,张朋是一人”,这话实不为过。在某些方面张朋已超越齐白石。南京
张朋成名之日亦是他封笔之时,这就是性情中人张朋,试问当今书画界能若张朋翁,视名利若浮云,视钱财若粪土,耿耿硬骨者能有几人?
自八十年代末,张朋基本上与世隔绝,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读非书画方面的书籍,只静读《辞源》,《辞海》,不参加一切应酬活动,做到身在红尘不染尘,心如止水不扬波。若张朋翁数十年如一日,孤守心灵一方净土。张朋病妻长期营养不良,造成贫血,他弱智的儿子看病急需用钱,多少高官辗转托人求画,多少画商高价买他的画,当市场上,他的画已经涨到三万元一平方尺,,但他仍不为之所动。这就是特立独行一孤鹤的张朋,他知道妻儿需要钱看病活命,他知道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窘境,但他坚守自己的诺言。
“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喧嚣的滚滚红尘,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因鹤的存在,我等得以偶闻来自天表的孤鸣逸响,重温高山流水情怀,一时把酒临风,宠辱皆忘,幸也!
张朋一生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胸怀宽广,心境淡泊,不无身外之物所束缚,潜心作画,寂寞求道,正因为他心境澄明不尚利禄,所以他的绘画格调高雅,无尘俗气。他一生疾恶如仇,不事权贵,不趋势随流,人品高洁当今书画界无人能出其左。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青岛人视张朋为青岛“三宝”,青岛啤酒,海尔电器,书画家张朋。青岛市政府有关领导几番劝其迁入“名人公寓”、“文化公寓”,只要他肯答应,一切有政府操办,一则体现政府对文化名人的重视,二则解除他蜗居小屋的寒酸,而
盖欲避名利尘嚣,但图清寂耳。张朋被誉为书画界的活化石。先生一生引起多少人的扼腕叹息,多少人的误解和非议,但他依然故我,不改初衷。
与
斯人已乘黄鹤去,空留遗爱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