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硬摇滚在后台的轰鸣,埃隆·马斯克一个箭步走上舞台。这段吉他连复听起来就像是一位专业摔跤手或者美国职棒小联盟第四号击球员的上场音乐。音乐渐渐变弱,马斯克俯瞰台下的观众,点了几次头,然后把手放进了裤袋中。“我今晚准备演讲的内容是,”他说,“关于这个世界运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这位特斯拉汽车和 SpaceX 的 44 岁 CEO(还有太阳能供应商 SolarCity 的董事长)穿着一件深色衬衫,外面套了件缎饰的运动外套,在此刻露出了会意的笑容。作为乔布斯的崇拜者,马斯克从某种精神层面上是这位硅谷巨人的继承人。
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上,他从未被误认为是那位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的舞台表演有条不紊,伴有严峻的敬意和重要的停顿,而且,他会把经过精心编排的大会安排在工作日的早上,以获得最大的媒体影响力。相反,马斯克则把活动设置在不讨好媒体的早上 8 点(太平洋时间),更像是临时安排的。他的举止有些极客范,而且充满恶作剧感。他打手势、言辞重复、眼神不定,笑话一个接着一个——他的表达能力几乎无法跟上思考的速度。
马斯克在演讲一开始展示了一幅照片。照片中浓浓的黄色烟雾从一列巨大的工业烟囱中喷出,与之对比的是基林曲线。这个著名的气候变化图表展现了 50 多年来二氧化碳级别激增到了快要引起灾难的程度。这张照片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出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的那部《难以忽视的真相》。“我只想说清楚,”马斯克说,伴以一种不安的咯咯笑,他的口音暴露出儿时曾住在南非的经历。“这是真实的。”
这个四月的晚上,在公司位于加州霍桑的设计中心,马斯克面对一群喧闹的特斯拉车主(还有一些记者)发表了这样的言论。这场演讲是典型的马斯克式的——很有分量但是略显顽皮。但这仅仅是开场词。
他的电动汽车制造厂正推出新的生产线:为家庭存蓄电能的大容量电池,还有为公共部门和商业公司而设的更大容量的电池。Powerwall,那个为安装在你车库而设的设备推出了 5 种颜色,售价从 3000 美元起步;而目标客户为能源产业的 Powerpack 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像公用变压器的 8 英尺长的钢盒子,售价大约是 25000 美元。它们的价钱大约都只是竞争对手的一半。
“现有电池的问题就是它们太糟糕了,”马斯克说。“它们很贵、不可靠、会发出恶臭而且长得很丑。每一方面都很烂。”而他的想法是让新的特斯拉产品和太阳能电池板配对——无论它们是在住宅的屋顶上还是在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厂——这样就可以在有太阳的白天里储存电量,晚上免费使用,替代掉会产生温室气体的发电站。
马斯克觉得这或许就是解决全球变暖的方法。他解释说,拥有 10.3 万人口的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仅需购买 1 万个 Powerpack 并且匹配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就能完全摆脱对传统发电站的依赖。而整个美国也只需 1.6 亿个 Powerpack,就能实现同样的效果。然后马斯克提出了更大的数字:9 亿个 Powerpack,配上太阳能电池板,就能让全球的碳排放发电站都离开历史舞台;而如果到 20 亿则能让世界同时摆脱掉汽油、民用燃料油和厨房用气。
“这看起来是一个疯狂的数字,”马斯克说,但他指出今天在路上共有 20 亿辆汽车,而每隔 20 年这些汽车就会被更换一次。“我想表明的观点是,这实际上是人类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一个拯救地球的计划,最终结论是向公众售卖价值 50 万亿美元的新颖而且未被证实的产品。这听起来有些鲁莽,但好吧,这也是非常“马斯克式”。在泡沫时代创立了两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一家是 PayPal,以 15 亿美元被 eBay 收购)后,马斯克把帮助人类自我拯救当作了自己的志向和生意。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成为了这 20 年间最成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未来某一天,他的火箭公司 SpaceX 可能在地球被破坏后提供逃离的太空舱,这是马斯克很喜欢自夸的事;眼下,除了其他的收入,SpaceX 已经得到了一份价值 50 亿的订单,内容是将货物(很快就会是宇航员)运到国际太空站上。而特斯拉的目标则可能是让全球摆脱化石燃料,但在今天,它却是作为拥有极为成功产品的高档车生产商。据马斯克所说,在 2015 年的上半年,公司的 Model S 轿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超过了奔驰 S 级轿车,而且,它正向一年 50000 台的销售量进发。
特斯拉的崛起让人感觉特别的震惊。在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当马斯克开始向外界描述他的计划——制造比汽油车更便宜、性能更好、速度更快的高端电动车时,他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因为电动车被认为是速度缓慢、不切实际而且古怪愚笨的,而且自 1925 年沃尔特·克莱斯勒之后,没有一个美国的企业家能成功地经营一家汽车公司。在很多年的时间里,马斯克引开了几乎每一位重要的汽车专家的批评,而且在这过程中还差点破产了。但是特斯拉的设计不仅仅让它自己走上生产线——更是成为了令人惊讶的东西。
应该说,它比让人惊奇更出色。最新版本的 Model S——由远离底特律的团队制造,而且,其领导者的名声源于因 PayPal 董事会政变而被解雇——在《消费者报告》杂志上获得了 103 分的评分。这成了一件麻烦事,因为这本杂志是按照总分 100 的标准来评分的。(这本杂志不得不为这个破纪录的分数而修改评分范围。在对特斯拉汽车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之后,它的激动之情已经降下来了,造成了特斯拉股价的大幅下跌)。另外,Model S 还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得到了最高的安全系数评分。
现在,马斯克正双倍下注,在扩大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主要汽车组装工厂容量的同时,在内华达州里诺郊外建造“将终结所有工厂的工厂”。这个工厂将同时为汽车和家庭生产电池组。在马斯克演讲后的 6 天(这场演讲也被放上了 YouTube 和公司网站),特斯拉宣布已经收到了价值 8 亿美元的 Powerwall 和 Powerpack 的订单,这样的收入相等于特斯拉汽车三个月的销售额。
“我觉得,在没有销售人员和广告的情况下,我们真正打动了人心,”马斯克跟我说。“有了这个,你就可以做出任何事。”
“你知道功率和能量之间的差别吗?”
“嗯,”我回答说。
“那你知道它们的计量单位吗?”
我刚刚向马斯克问了一些关于电池技术改进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回答我,而是给了我一个“突击小测试”。
当我给出关于能量计量单位的正确答案——“焦耳?”——马斯克露出了笑容。“嘿!”他说。“不错。那功率呢?”
我陷入了沉默。
“瓦特,”他以一种训诫的语气补充道,“我其实想说明,这些是很重要的。功率代表了你能跑多快,能量说明你能跑多远。”
马斯克这么说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不像在过去几十年有了长足发展的电脑芯片,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效率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部分原因是我们向它提出太多要求了。今天的锂离子电池必须要装进狭小的空间里——不管是塞进 iPhone 屏幕后的小空间里,还是放到 Model S 的车壳内。据说,一个电池包里要放上千个电池,重达 1000 磅,总长度有底盘那么长。这些电池需要在里面工作好多年,而且必须非常稳定,可以极端的温度下维持运作(而且不能爆炸)。
那个预言计算机性能每两年就会提升一倍的摩尔定律并不能应用到电池上。“电池创新的本质就是它是增量式的,”马斯克说。“重大的突破非常罕见,因为限制条件太多了。你可以很容易改进功率,但同时会让它的能量变差。”
通常情况下,马斯克很乐意做一个可持续能源方面的老师,但是在这个场合上,他看起来比平时火气大,可能是因为他刚在洛杉矶的县法院花了一整天。大多数人把陪审义务看成一件麻烦事;而马斯克,这个需要把时间分配到 SpaceX 和特斯拉两个公司,还要和前妻 Justine Musk 共同承担五个孩子的监护权的大忙人,看起来刚从一场自然灾难中起死回生。“那个程序低效得让人难以置信,”他皱着眉头说。
陪审义务花费了一整天,这让马斯克非常疲劳,所以他要求我到他家去,而不是先前计划的位于加州霍桑的 SpaceX 办公室。他穿着 T 恤和牛仔裤,走进他那间 20000 平方英尺豪宅中的钢琴房,递给我一个可循环再用的大水瓶,之后瘫倒在一张扶手椅上。
这栋房子是马斯克在 2013 年买的,现在和妻子——英国女演员 Talulah Riley——一起住。房子布置得非常得当——在马斯克椅子后有一幅看起来是查格尔所画的水彩画,还有一个《广告狂人》风格的吧台——但也看得出来这个房子并不是经常有人居住。我能看到的唯一私人印记是一本放在咖啡桌上的关于尼古拉·特斯拉的书以及安装在壁龛上的巨大的 SpaceX 火箭引擎。
当我提到有关火箭的时候——马斯克告诉我那是一个涡轮泵,看起来就像是一件艺术品——而他对此很满意。“它就是要有那种感觉,”他把手放在了一个小的铝涡轮上,慢慢转动着它。“这个引擎可以达到 30000 转数每分,需要用到 10000 马力。让人震惊的是它竟然不会爆炸。”
在速度和死亡之间有着明确的界线,而马斯克似乎不得不行走在这条线上。在几个星期前,他临时取消了我们间的第一次见面,原因是他突然间要外出。我后来知道,原来他是带着妻子 Riley 去了英国汉普郡,在双翼飞机上来了一次“机翼行走”。(他和 Riley 结婚两次,几乎也离婚两次——在第二次离婚手续进行的时候他们和好了。)
“那是我体验过的最接近于飞行的一次,”马斯克谈论着那次冒险,表示当他站在机翼上的时候,是由一个背带控制住的。“不会有任何掉下去的危险的。危险在于,你是站在一部上世纪 40 年代生产的飞机上。它只有一个引擎而且是用木头做的。事实上,你去 google 一下 ‘机翼行走’,排在前面的结果是‘著名的机翼行走表演者在一次可怕的意外中丧生’这种事。”
不管怎么说,马斯克还是去这样做了。当然了,他往 Instagram 上传了一张当时成功时的照片。他在下面标注道,“今天体验了一把愉快的机翼行走。能出什么差错呢?”
(马斯克上传在 Instagram 上的照片)
马斯克总是渴望着冒险。特斯拉最开始的计划——由创始人 Martin Eberhard 和 Marc Tarpenning 设想——是将一个小型的硅谷研究所 AC Propulsion 研发的电动运动车商业化,将使用低价且现成的零件,包括廉价的笔记本电池。马斯克当时是以投资人身份加入这个团队的,但很快就积极参与到汽车设计中。他把那辆车形容为“没有妥协的电动车”,宣布这辆跑车 Roadster 售价 89000 美元,而且会将赚到的利润作为制造更便宜汽车的资金,因为锂离子电池的价格一定会下降的。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他们赚不到任何利润——甚至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最早的 Roadster 的成本将近 200000 美元,这导致了马斯克解雇了公司的第一任 CEO Eberhard。“那个商业计划中的所有事都是不正确的,”马斯克说。(在 2009 年的诉讼中,Eberhard 控诉马斯克当年为了能接管公司强迫他离开。最后这场官司以和解告终。)
马斯克之后又找了两任 CEO,把他从 PayPal 获得的钱投到特斯拉和 Space X中,并且在 2008 年经济危机中挣扎着让公司顺利运营下去,最后他自己接管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这看起来很合理,,”在那个时候他这样跟《纽约时报》说。“我们正经历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而我在特斯拉上面下了非常多的筹码。”
马斯克采用了一种共同监管的方式来管理特斯拉和 SpaceX——周一、周四和周五,他会在洛杉矶的 SpaceX;而周二周三则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特斯拉。他重新设计了 Roadster 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让成本得以控制,并且通过营销造势让顾客接受了价格的上升。他从戴姆勒和丰田那里分别筹到了 5000 万美元,并且从美国能源部获得了 4.65 亿的贷款。(特斯拉在 2013 年已经偿还了这项债务。)
除了是 CEO,马斯克还是特斯拉的产品设计师。他将公司的设计工作室搬到了洛杉矶,并且着迷于各种细节,比如 Model S 的灯光开关和车门把手,并且让两队工程师三班倒地工作。2010 年,特斯拉上市,两年后 Model S 初次登场,得到了热情四溢的评价。但之后公司又再一次几乎破产,那是因为顾客对一家提供未被证实技术的汽车公司的接受速度是很慢的。
Model S 的订单最终使得马斯克从硅谷的怪人——他可以迷住媒体但却不是总被投资人和其它的 CEO 认真看待——成为“美国最有冒险精神的工业家”,这个评语来自于《埃隆·马斯克:特斯拉、SpaceX 和美好未来的追求者》一书的作者 Ashlee Vance。这本书在今年早些时间出版,它把马斯克描述成一个孤独的企业家,致力于把硅谷的想法应用到“改进了不起的大型机器”上,而且创造出了“汽车界的 iPhone”。
但马斯克似乎并不乐意接受这样的描述。当我提到进入家用电池行业看起来是一个古怪的举动,鉴于特斯拉是一家汽车公司,马斯克看起来发怒了。“特斯拉的目标并不是:让我们来制造汽车吧,”马斯克说。“目标是:我们需要加速可持续能源的普及。”
在这一切之外,马斯克还是太阳能面板安装商 SolarCity 的董事长。(马斯克的表兄弟 Lyndon 和 Peter Rive 创办了这家公司。当他们三个人于 2004 年驾车去参加火人艺术节的时候,马斯克向他们推销了这个点子。)在许多年里,SolarCity 和特斯拉有过一些小型的合作,比如向那些想用太阳能充电的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太阳能面板。
但是,马斯克早就看到,特斯拉电池的应用要远超过汽车领域。大概从 2007 年开始,他让自己的首席技术官 JB Straubel 研究一个想法,那就是把特斯拉的电池连接到人们家里的太阳能面板上。“这一直是我们设想中的东西,” Straubel 说。在他自己位于海湾地区的家里,他把太阳能面板和电池系统粗糙地拼接到一起。
马斯克把进军家用电池领域看做是特斯拉使命不可避免的延伸,同时也是对美国可替代能源基本状况的一种必要回应。在美国全部的电能生产中,太阳能所占的比例不足 1%,部分原因是太阳能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马斯克调皮地说,“夜里没有太阳的照耀。” 到了近傍晚时,普通的家庭就开始大量使用电力——空调、电池、计算机,甚至包括了烤箱。与此同时,太阳能面板的电力生产开始急速下跌,到太阳落山时候就完全停止了。
这让马斯克有个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特斯拉汽车上的电池用到人们的家里呢?当太阳光最充足的时候,人们可以给电池充电,然后在晚上使用,从而大幅降低对电力公司的依赖。“这真的很明显的事情,” 马斯克说,“实际上,我 9 岁的儿子就说了,‘这太明显了!为什么这种东西还没有做出来?’”
(特斯拉 CTO JB Straubel)
从里诺城区驾车到特斯拉的新电池工厂需要大约 30 分钟的时间,期间穿过一条几乎空旷的 80 号州际公路,这条公路一直向西延伸到 Sierra Nevada 的高地沙漠。你会穿过一个发电厂的烟囱群、野马农场的出口、内华达首个合法的妓院,以及长满棕色灌木的广阔平原。在我乘车经过的那天,西部加州的野火正在燃烧,使得整个风景都被黑色烟雾覆盖了。这给予此地一种怪异的感觉,也让人很难看到仍在山丘吃草的 1400 头野马组成的流浪马群。“那是个非常浪漫的地方,” 马斯克在几周前曾对我说。
我认为,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想到的不只是马群。北内华达的高地沙漠是科技业的理想地。那里有着低廉的工资水平、廉价的能源以及对数据中心来说近乎完美的气候(或许不是特别有利于树叶的生长),而实际上,那里的天气同样有利于锂电池的制造。另外,它有着很大的可扩展空间。马斯克已经收购了 3000 英亩的土地,全部都是没有任何建筑的地方。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记者访问过特斯拉口中的 Gigafactory。这个工厂将在明年开工,但是,它的完全建成还要等到 2020 年。(并非没有人尝试过。10 月,来自里诺市一家报纸的一名摄影师潜入了那里,据说,当保安试图驱逐他时,他还攻击了保安,并因此被警方逮捕。)马斯克曾预先跟我说,这个工厂的规模是令人惊叹的。“它会让你大开眼界。当你亲眼看到它,你会意识到,天啊,它太大了。”
他是对的。当我驾车驶入一条浅峡谷,看到那栋 71 英尺(约 21 米)高的建筑物延伸出去,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我不得不对此感到震惊。这栋建筑物——它如此之长,以至于必须被分成四种不同结构,采用四种不同的地基,以免地震将其撕裂——包括了 190 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区域。它非常大,相当于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
不过,一位特斯拉高管告诉我,它只是全部计划面积的 14%。整个工厂的面积将达到 1360 万平方英尺。当 Gigafactory 建成后,它只比波音的艾弗雷特工厂(位于华盛顿州的艾佛雷特)略小,而那个工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Gigafactory 将是世界的第二大工厂,而且,马斯克暗示说,它会变得更大。
尽管如此,Gigafactory 不是什么奢侈浪费行为。马斯克的团队正在设计一辆成本低得多的特斯拉汽车。这辆预计售价 35000 美元的 Model S 将会达到同价汽油车的性能,并且续航里程达到 200 英里(约 321 公里)。但是,要使这辆车的产量达到丰田的量级,特斯拉需要更多的 18650 电池,用在它的汽车以及 Powerwall、Powerpack 上。
一个 18650 电池的长度是 2.6 英寸,宽度是 0.7 英寸。它是短而粗的小圆柱体,外壳是拉丝金属。把它放在手上,你会认为这是个放在电视遥控里的东西。实际上,18650 电池仍然使用在在许多笔记本上。尽管它们无所不在,但要满足马斯克的需要,它们的数量仍然远远不够。
“10 万辆大约就是极限了,” 马斯克说。他说的是,如果买下全世界所有的电池,特斯拉一年最多能制造的汽车数量。这只达到了他目标的 ?。“因此,要不建造许多小型工厂,要不建造一个大型工厂。一大群小工厂听起来很是烦人。为什么不建造一个大型工厂,然后实现规模效益的最大化呢?”
我问马斯克,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留给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松下呢?电池制造不是高利润的生意——松下的汽车事业部只能获得 3.1% 的利润率——而且,这也是特斯拉缺乏经验的领域。他看着我,就好像我是一个加州陪审团审判官一样。
“他们为什么要相信我们?”他问道,“很难让消费者行业的人相信,你将要制造的汽车数量是现有规模的 15 倍。这听起来很不可行。我们只能说,我们要去做这件事情,你可以与我们合作,也可以不合作。”(2014 年,松下和特斯拉签订了一份协议,基本上使松下成为 Gigafactory 的供应商。松下负责制造电池,然后交给特斯拉的员工,让他们把电池放入到电池包内。)
这听起来的确难以置信。同时,这也展示出,假设马斯克想要维持特斯拉的独立性,那么他面临的未来将是充满风险的。公司每年都在赔钱,仅有的一个盈利季大约在三年前。公司 2015 年的计划产量是 5 万辆汽车,意味着每位员工需要制造 5 辆汽车。相比来说,宝马今年的汽车出货量是 200 万辆,每位员工制造 17 辆汽车。
新的特斯拉 Model X,售价 13.2 万美元的跨界 SUV,拥有奇怪的上翻式“鹰翼”车门,三排座位,引起了狂热的关注。特斯拉内部的希望是,它能够让更多女性关注这个品牌。但是,能够(并且想要)在家用汽车上花费这么多钱的人并不多。(低价版的 Model X 以后也会发布,但是,你仍要花上 7.5 万美元。)
另外,电动汽车不会魔法般地变得便宜起来。与汽油车不同,它们受限于自身的电池。制造更便宜的电动汽车的唯一方法是,为汽车配置动力更低、能量更少的电池,但这会大幅降低电动汽车的速度和续航里程。这就是为什么零售价格低于 3 万美元的日产 Leaf 只能行驶 84 英里(Model S 续航里程的 1/3),而且,要达到每小时 60 英里的速度,它需要花费 3 倍长的时间。
据分析师估计,Model S 现有电池的制造成本是 1.5 万美元。你不可能把这种电池放到 3.5 万美元的汽车里,然后还梦想着赚钱。“要使得电动汽车更加亲民,我们手中的最佳方法就是压缩电池成本,” Staubel 说。
由于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不可能发生,压缩成本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一种:非常高效地制造和销售电池,利用超大规模产能的优势。Jefferies 的分析师 Dan Dolev 最近预测,Gigafactory 的巨大规模能够让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减半,使得 Model 3 变得可行。这也是马斯克推销家用电池包的理由。“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电池上的巨大需求,” Straubel 继续说,这将会形成“一个进一步压缩成本的良性循环。”
(特斯拉 Gigafactory 外景)
2005 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乔布斯对毕业生说,他们应该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当时,刚被诊断出胰腺癌的乔布斯告诉学生们,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每天早晨看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是否想做今天要做的事情?’” 他继续说,“如果连续多天里答案都是‘不‘,我就知道自己需要改变一些东西。” 2011 年,在去世前几个月里,乔布斯似乎认为他一生的工作——创造个人电脑,然后是 iPhone——已经完成了。他对传记作家 Walter Isaacson 说,“我有个非常幸运的职业……我已经完成自己能做的一切事情。”
马斯克比乔布斯更加不安分,不过,你很难不产生一种 感觉,那就是,尽管他对自己目前的成就有多么自豪——创办了一些改变世界的初创公司、复活了电动汽车、重新燃起人们对太空旅行的热情——他也觉得并不够。乔布斯从未谈论遥远的未来,或者 iPhone 到了 2050 年会变成什么样子;对他来说,今天的 iPhone 就值得庆祝了。
而马斯克则是不断谈论着遥远的未来,而且,他似乎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成就有小小的 羞愧之意。PayPal 使他变成了富人,但是,马斯克经常表示说,公司的规模应该更大。去年,在一次大会上,马斯克说,特斯拉 Roadster 的一些关键决策是“愚蠢的”,而且,公司的错误在于,它的首款电动汽车不是从头设计的。“打个比方,你脑子里已经有个特定的房子,但是,你没有去购买那栋房子,而是买下别的房子,然后拆掉了一切东西,除了地下室的一面墙,” 他说。
换句话说,马斯克觉得,如果他明天就死于恐怖的机翼行走事故,这个世界就不会那么好了。当我问他,如果汽油车继续在效率上进行改进,情况会如何,他说,“我认为,人们的担忧程度还不够。” 他解释说,即使二氧化碳水平维持今天的水平,我们至少也要到 2030 年才能感受到其负面影响。“生命会继续,但是,这将会是一场慢动作的火车事故,” 他说。或许,他忍住没有说出的一句话是,不,我们目前还无法全部生活在火星上。 “数百万的人会死去;数万亿美元的损失会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情。”
马斯克相信,避免此种命运的关键在于廉价的电池,比如 Powerwall 和 Powerpack。在 20 年内,他预测说,得益于电池一项原因,全球至少 10% 的发电厂就会被搁置不用 。毕竟,电池能够消灭所谓的高峰发电需求。这些几乎只依赖化石能源的发电厂——大多数在夏季的下午都要运行,以免所有人开空调后需要限电。
“我们有些大的引擎,每年或许只运行 3 个小时,” 佛蒙特州 Green Mountain Power 的 CEO Mary Powell 说,“它们的建造和维护成本都很高。” 如果 Green Mountain 不能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电量,它就必须从其它州的现货市场购买。那意味着,它需要花费普通费用 10 倍的钱。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在未来发生,Powell 计划向她的客户提供特斯拉 Powerwall,作为一种附加产品。每月 30 美元,Green Mountain 的客户就可以得到一块特斯拉电池包,以便在电力断供的时候派上用场,同时,在电量需求激增的热天里,他们可以用上这些电池,而不是后备的发电机。她认为,这种方法节省的花费可以让公司逐渐地向客户免费提供电池。
但是,一旦马斯克的电池与太阳能面板结合起来,事情才真正变得有趣起来。“五年之内,太阳能面板的储能量将增加 3 倍,成本缩减一半,而且,能量存储将会更加高效,” 意大利能源业巨头 Enel Group 创新和可持续部门主管 Ernesto Ciorra 说。
Ciorra 预测,一波类似于智能手机的颠覆即将到来。富有国家的消费者将会更多地使用太阳能面板和电池,以降低他们在能源上的花费,而贫穷国家的消费者用上后,就能够完全脱离电网。“跟随此潮流的能源公司将会赚到更多的钱,” Ciorra 说,“那些不参与的公司则会倒闭。”
马斯克从不回避营销信息的社会影响。他说,在非洲和亚洲的偏远地区,是否拥有太阳能面板和电池是“拥有电力和没有电力的区别。” 当然,他也相信,他的新电池包也能吸引美国人。“我怀疑,在一场自然灾害后,Powerwall 的吸引力会大幅度上升,” 他说,“你会知道谁拥有 Powerwall,因为他将会是街区里唯一开着灯的人。”
特斯拉的员工说,在制造更廉价的电池之外,马斯克给了他们另一个指示:让工厂变得更漂亮。特斯拉的汽车因其性能而出众,但是,马斯克总是会关注挡风玻璃的曲线或者是更符合直觉的车门把手。同样地,Gigafactory 必须有吸引力,因为马斯克将其视为一款产品——一个经过精细规划的作品,在那里,一切都和谐地融汇到一起。而他希望工厂是漂亮的,部分原因还有,他计划建造更多的工厂。
“我们或许会需要 10 个,或者 20 个这样的工厂,” 他说。他停下来,耸了耸宽阔的肩膀。“必须有人做这个事情。”
文章来源: 侨报 于 2019-04-19 11:42: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专家们对于人类死亡后会发生什么一直争论不断,比如,人死亡后会见到什么,人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当人类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大脑还会继续运作。也就是说,大脑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了。
据福克斯新闻报道,一项令人难忘的新研究表明,当我们死的时候,我们会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因为我们的大脑一直在工作,能让我们意识到周围发生了什么。
这意味着人在死亡后,即使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人还存在意识,但基本被“困”在自己的身体里。
研究显示,心脏骤停的倖存者在被救活之前,在他们濒死之际他们是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的。有些证据表明死者甚至可以听到医生在宣佈他们已经死亡。试想想,当人们经历了心脏骤停后,听到医生公佈自己的死亡时间,那是什么感觉?不过这个时间可能很短暂,可能还来不及思考,意识就已经没有了。所以对于心脏骤停和大脑死亡两种情况来说,一直有人在争论如何算是真正的死亡。而有些科学家则给死亡划分了阶段。
萨姆·帕尼亚(Sam Parnia)博士正在研究人类死亡后的意识,并检查欧洲和美国的心脏骤停病例。
他说,处于死亡第一阶段的人可能仍然会经历某种形式的意识。那些心脏骤停后倖存下来的人后来准确地描述了他们心脏停止跳动后周围发生的事情。
当一个病人被正式宣佈死亡时,帕尼亚解释说:“这一切都是基于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从技术上讲,这就是死亡时间的计算方法。”
他的研究主题是研究心脏骤停后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人死后意识是否会继续,持续多长时间,以提高复甦的质量,防止在心脏恢复跳动时大脑受伤。
然而,帕尼亚博士说,当一个人被复苏时,他们的记忆不会“神奇地增强”。
? 周恩来也唱“我是一个兵” -立竿见影-1- ♂ 给 立竿见影-1 发送悄悄话 立竿见影-1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2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09:37:09
? 周曾统毛,后来让贤,周是1人之下,亿万人之上,但是周明智,全力辅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1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09:43:06
? 毛周周毛共成共党大业,共成毛中国大业,共同终结冷战。毛周贡献世界巨大。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4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09:44:59
? 毛中国人,中国人贡献世纪最大,连当代最反共反华的美国人都只能承认。 -大江川
? 6)因此,皇帝,国王,总统,主席。。。也不过是1个国家的总裁总司令,它的言论是军令,不听指挥者斩!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2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09:32:57
? 川普有些无能力,应当学普京,至少应当学金3。。。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1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09:36:18
? 7)毛中国,毛泽东先生是负责的,毛有理。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2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09:38:39
? 8)百年中国,毛最大,毛是大战略家。至今无人能及,诸君应当努力。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
已有0位网友点赞!
萧岚发过的热帖:
中国的第一批万吨轮 (zt)
大校右派蔡铁根蒙难及平反经过
摘帽右派与改正右派的区别和处理
一位离休军队干部自述人生及收入明细
岁末谈改革: 历史,现状及未来 (zt)
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江苏清查五一六的冤案 (ZT)
反对干部终身制的上书者 ZT
文革中的南京大学
苏州的武斗亲历 zt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论坛 ? 几曾回首 ? 不需保管文件。仔细看看上面中央文献研究室公开出版的文件就清楚得了。并没有什么神秘
所有跟帖:
? 这是1个很专业的事情。所以,关于文革,关于共党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确论,只能听最高决策者的,文件,也是命令。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0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11:48:53
? 文革与改开,都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共党主导,普通的民只需听从国家最高领袖的命令,所谓最高指示,而毛是战略家,值得相信。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0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11:52:30
? 所以,毛常常出现在公众当中,当众发表讲话,公开即时发出指令或命令,使几亿人快速即时接受到,这是高等级的政治。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0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11:56:01
? 但是,此种原创于毛泽东,毛中国的毛政治,却遭到破坏,破坏者不是几亿草民,而是掌握党政军高等级信息的精英人士红123。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0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11:59:59
? 他她们出于私利,无视党纪国法,随意向外透露,制造混乱。。。从内部破坏这个党,比如,林陈的公子,罗姬的公子李锐之流。 -大江川- ♂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大江川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0 reads) 04/12/2019 postreply 12:03:08
Tesla. Yes.
中国中医 广东中医药 2017-03-29
导读:中医针灸是一张“中国名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今天,针灸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其科学性屡受质疑,难以获得主流医学认同。同时,由于价格低廉,中医针灸后继乏人,学科发展遭遇“瓶颈”。如何证实针灸的科学性?如何把针灸的疗效“说清楚”?如何让针灸造福更多百姓?
“神针”赢得老外追捧
全球针灸从业人员达30多万。美国1500个临床指南中,有30多个推荐使用针灸。
阿尔及利亚一位高级官员骑马摔伤致瘫,从欧洲请了十几位医学专家,久治无效。国医大师石学敏为其进行针灸治疗,当两枚银针拔出时,患者的腿便抬起来了,在场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意大利一名患者因车祸需做骨折复位手术,但麻药引起呼吸抑制。石学敏在其合谷、太冲、人中等穴位扎了5根针后,病人竟丝毫没有痛感,10分钟后手术复位成功。
石学敏,这位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的当代中医针灸大家,不仅赢得国内同行的赞佩,还用很多成功案例向世界证明了针灸的神奇。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说: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针刺是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刘保延介绍,目前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相关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全球针灸从业人员达30多万。针灸的中外传承基地共有6家,涵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美国1500个临床指南中,有30多个推荐使用针灸。针灸已在美国44个州合法化,成为美国整合医学和医疗保健的一部分,目前美国针灸师已超过4.5万人。
针灸备受青睐,关键在于其临床上不可替代的疗效。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麟鹏介绍:
“世卫组织曾做过一项针灸临床研究报告的回顾与分析。该报告显示,已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明,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症状有28个;已初步证明针灸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疾病与症状有63个;其他传统疗法难以奏效且个别针灸临床对照试验报告有效的疾病与症状有9个;在提供特殊现代医学知识和足够监测设备的条件下,可以让针灸医生尝试的疾病与症状有7个。”
“国内患者以神经系统及骨关节疾病为主,国外多是疼痛性疾病患者。如果针灸在临床上没效,谁还会去做研究?”王麟鹏介绍,目前国内外针灸临床试验研究所涉及的病种已经非常广泛。经初步检索,共发现针灸临床或机理研究相关的SCI收录论文2000余篇,涉及肿瘤、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国际范围内已完成了针灸治疗中风等循证医学系统评价。
“然而,针灸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刘保延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有力的临床疗效证据。针灸属于传统的经验医学,如何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是中医面临的一道重大课题。
针灸疗效不是“传说”
针刺麻醉与注射化学止痛药吗啡的麻醉效果非常相似。这说明针刺麻醉肯定有物质基础,不只是心理作用。
普通毫针针刺是微通法,火针或艾灸是温通法,三棱针放血是强通法——“贺氏三通法”在中医针灸界家喻户晓。火针方法是将0.5毫米粗耐高温的钢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对准穴位,快进快出,不留针,整个时间不超过0.5秒,针刺后患者皮肤上出现一个小白点,感觉一点点疼。
已故国医大师贺普仁认为:
“大凡缠手的病、百治无效的病——用火针就给医生露脸。像偏头痛、面神经痉挛,扎来扎去也不见好,用上火针几次就解决问题。”
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中科院院士韩济生最初加入针刺麻醉研究队伍,有点不太情愿,学西医的他并不相信中医针灸。当亲眼见证了一位20多岁女孩的开胸手术,用的完全是针刺麻醉,韩济生信服了。
当时人们对针刺麻醉的一个质疑是:针刺麻醉完全是心理作用,没有化学物质基础。韩济生负责人体针刺镇痛试验数据计算。最终计算结果曲线显示,针刺作用下,痛阈逐渐上升,到半小时左右处于高水平稳态。停针后曲线逐渐下降,平均每16分钟镇痛效果降低一半,一小时后回复到基线。针刺麻醉的这一规律,与注射化学止痛药吗啡的麻醉效果非常相似。这说明,针刺麻醉肯定有物质基础,不只是心理作用。
既然针灸有麻醉镇痛效果,增加针灸次数会不会提升麻醉效果?在一定时间内,随着针刺麻醉次数的增加,如果体内产生的“抗吗啡物质”越来越多,麻醉效果会逐步衰减。沿着这个思路,韩济生在随后的试验中提取出一种抗镇痛的物质。
回顾50多年来的针刺镇痛研究,韩济生说,中医针灸有效性不容否定,其科学性值得继续加以挖掘。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兵从生物学角度来证实针灸的科学性。他说,
“针刺穴位20—30分钟后,人体会分泌号称“万能药”的糖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缓解疼痛,针灸对机体内分泌系统有着广泛的调节作用。”
“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在生物学机能上是构成机体内外环境间的一道屏障。”朱兵说,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产生对许多疾病发挥非特异调整的广谱效应,这就是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皮—脑轴”机制。同时,体表刺激调节内脏功能,建立“躯体—内脏”联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特有的生物学结构,来应对各种有害应激源的攻击,形成针灸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立足临床才有出路
中医人要尽快从过去对“理想世界”的渴求中解脱出来,高度关注“真实世界”,不断提高中医疗效。
作为一种独特的非药物疗法,传统针灸理论强调“得气”才有最佳疗效。
对患者来说,“得气”是酸、麻、胀、蚁行、流水的感觉。
对医生来说,是针下沉,有牵拉感。临床上的“有效性”在于“得气”与否,但很难得到“科学性”验证。
“2005年,一位德国科学家以偏头痛为例进行了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中医传统针灸按辨证取穴治疗对临床疗效无帮助。这一结论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刊》上发表后,引发的争论不断发酵。”
“经络上的穴位是否具有特异性的疗效”,被认为是关系针灸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为首的针灸经穴特异性研究团队,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等多学科单位,承担起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该研究从整体代谢流的角度证实了经穴的调整效应最大,针对性最强,而非穴作用强度最弱,调整范围较窄。
对于中医针灸从业人员来说,在临床上取穴并不难。国外的研究者如果取穴位置不准确,研究结论难免发生偏颇。
王麟鹏认为,中医针灸即使被不少国外研究者证明无效,也不等于针灸临床无效,问题出在研究设计和方法上,针灸科学性首先要由临床来验证。
“这几年中国人有关针灸研究的论文不少,被国外认可的却不多。”王麟鹏说,除了外国人的偏见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临床研究能力欠缺,由于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只会做临床不会做研究,对疾病的认识与目前的主流医学差距明显,很难提出真正的问题,阻碍了针灸临床发展,也拉低了国外对国内研究的认识。
“由刘保延牵头开展的一项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16年9月,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中国人关于针灸的研究正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刘保延提出,中医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应“两法并举”:一是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疗效进行对照验证;二是建立“真实世界”临床实际条件下开展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推进“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范式”,通过“证据链”的形成不断深化中医针灸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条件下,中医针灸的优势特色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刘保延介绍,“真实世界”的临床科研,是指在常规医疗条件下,利用日常医疗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开展科研活动。而“理想世界”的临床科研要求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研究对象尽量保持高度一致性。
刘保延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医人要尽快从过去对“理想世界”的渴求中解脱出来,高度关注“真实世界”,从而不断提高中医疗效,把中医针灸这张“中国名片”擦得更亮。■
【来源:中国中医、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来源 新华网】
韩济生院士:我最初不信针灸,后来发现它不仅有效,而且有科学基础
▲韩济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物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背景:韩济生自1965年开始从事针灸原理研究,1972年以来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系统研究针刺镇痛原理,发现针刺可动员体内的镇痛系统,释放出阿片肽、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发挥镇痛作用;不同频率的电针可释放出不同种类阿片肽; 针效的优、劣取决于体内镇痛和抗镇痛两种力量的消长。研制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1979年以来,韩济生应邀到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演讲206次。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中文专著9册,英文教科书1册。
“我是纯正西医,最初是不相信中医针灸的。但在完成国家任务的过程中,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我发现针灸不仅有效,而且有科学基础。”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有着“针灸院士”美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说。
▲韩济生与夫人朱秀媛都对中医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因此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老人年近九旬,笑称自己是“85后”。他思维清晰,语速略快,起身迎客、坐下沏茶的动作甚是敏捷,毫无耄耋之态,看容貌、身形,丝毫不亚于六十多岁的人。
采访从头至尾,韩济生一直用“针刺”而非“针灸”这个词。他说,中医针灸分为“针”和“灸”,他只是对“针”的有效性做了研究,并未涉及“灸”。
“我只是对中医的一小部分做了研究。”这种谦虚,并不能掩盖开创性的成就——在韩济生的努力下,针灸在镇痛、戒毒等领域取得了广泛而显著的成效,而他对针灸机理的研究,则是中医针灸成功走向世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正因如此,他被认为是继屠呦呦之后,有望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候选人之一。
从怀疑到相信
1953年,年轻的韩济生从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原想做一位外科医生。但当时国家需要建立大量医学院校,动员上医这一班毕业生不要做临床科目,全部从事基础医学,以便成为优秀教师。韩济生就放弃了多年的“外科梦”,选择生理学作为终身职业,分配到哈尔滨医大等大学工作,1962年奉调到北京医学院,做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当时那个年代,一些外国元首到中国访问,都要求看“针刺麻醉”,感到很神奇又难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好奇和不解越来越多。1965年,根据国家指示,卫生部开始组织研究针刺麻醉原理。
“当时学院领导找到我,让我加入针麻研究队伍,我说我不信这个。领导说,我和你一起去看一个针灸麻醉手术再说。”韩济生回忆说,“看完一个二十几岁女孩的开胸手术,我就服了。”
韩济生记不清是1965年9月的哪一天,加入了对针刺机理的研究。但可以确信的是,从那一天起,中医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瑰宝,与西医、现代科学之间大门,被缓缓打开;从那一天起,伴随着对针刺疗法化学物质基础的探索,中国疼痛医学开始起步;也从那一天起,韩济生与针刺麻醉结下了一生的“缘”。
而在至今50多年的研究中,有些事情,韩济生是“永远忘不了的”。
第一件,是针刺镇痛的时间因素。“1965年11月的某一天晚上我正在用算盘和计算尺整理统计白天所得结果。随着数据觉来越多,针刺有镇痛作用的曲线显得越来越光滑,好像一个图片,越走近看得越清楚。”
当时对针刺麻醉的一个质疑是,针刺麻醉完全是心理作用,没有化学物质基础,是“伪科学”。
韩济生在试验中发现,“针刺后的镇痛效果并不是立即显现,需要20到30分钟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停针后麻醉效果也不会立刻消失,而是缓慢下降。”这与临床中一般针刺麻醉施针“诱导”半小时后才能开始手术,基本一致。
“那时,我们有四张床用于人体针刺镇痛试验,有四个组同时进行,每个实验耗时一个小时。从白天到晚上,一直轮番进行。当时我负责数据计算,无论多晚,我都要用算盘、计算尺对当天数据进行处理。在出最终计算结果的那天晚上,实验楼整个楼层就我一个人。算着算着,我发现画出来的曲线是指数曲线,而且非常平滑。曲线显示,针刺作用下,痛阈逐渐上升,到半小时左右处于高水平稳态。停针后曲线逐渐下降,平均每16分钟镇痛效果降低一半,一小时后回复到基线。针刺麻醉的这一规律,与注射化学止痛药吗啡的麻醉效果非常相似。这说明:针刺麻醉肯定有物质基础,不只是心理作用。”
韩济生回忆,当时虽然整个楼层只剩他孤身一人,但却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
第二个,是电针的“频率”要素。那一次,发现了“人体产生化学物质,与刺激电针的频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由针灸大夫施行的“手捻针”,逐步被“电针”所取代。“那时,我们用不同电压、不同频率的电流通过针灸针输入穴位,来模拟手捻针的刺激,同时记录下镇痛效果的数据,然后再看大脑产生了什么样的物质。经过对比,我们发现,不同频率电流的刺激,会让大脑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转而产生不同的临床效应。通过这种对应比较,有可能解开‘烧山火’‘透天凉’等‘神秘’扎针手法的奥秘。”韩济生说。
最初这项实验是在家兔和老鼠身上进行的,在人体上的实验则要困难得多。为了保证人体实验结果不受“心理因素”的干扰,韩济生当时还用了些“小计谋”。“我们好不容易收集人体试验的脑脊液,制成干粉样品后只贴上编号,没有其它名称信息,把样品送到国外检测。结果显示,人体实验结果和在其它动物体上的实验结果高度吻合。”
这个时光片段,是发生在1981年,现在提及,韩济生依然激动不已:“如果说我一辈子有所发现的话,‘穴位上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会令大脑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这意味着,大脑工作的‘密码’被我们发现了!”
对古老中医针灸原理的研究,使韩济生站在了现代医学的前沿。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大脑产生的物质与电流刺激的频率有关,比如,每秒两次的电流刺激,令大脑产生脑啡肽;每秒一百次的电流刺激,令大脑产生强啡肽。
西医科班出身的韩济生,在经历过上述两件事情后,对中医的认识,已和最初的“不信、质疑”完全不同,“这不是伪科学,而是无尽的宝藏。”
忧心中医“高冷”
还有一件事,是发现CCK(胆囊收缩素)具有抗镇痛的作用。
在韩济生开始进行针灸机理研究后不久,有一个问题就被提出来:既然针灸有麻醉镇痛的效果,那么增加针灸次数会不会提升麻醉效果?随后动物实验的结果给出了回答:在一定时间内,随着针刺麻醉次数的增加,麻醉效果是逐渐衰减的。这就类似于吗啡有麻醉效果,加大注射量效果就倍增。但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体内产生的“抗吗啡物质”越来越多,麻醉效果会逐步衰减。
“当时我们想,根据‘矛盾论’的道理,针刺在产生镇痛化学物质的同时,会不会同时也产生抗镇痛的物质?而且随着针刺次数增加,这种抗麻醉物质的量会随之增加?”韩济生说。
沿着这个思路,这种抗镇痛的物质在随后的试验中被提取出来,当时只知道它的分子量大概是1000,相当于8-10个氨基酸的分量。
直到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谜团得以解开。“当时我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应邀做学术交流,在演讲中提到了这个拟似的‘抗镇痛物质’。一位美国科学家举手说,这个物质从化学特性上看来和他们发现的CCK很像,至于生理效应,在消化道CCK是帮助胆囊收缩排出胆汁的,不知道在神经系统中是否也会参与针刺镇痛。”韩济生说到这件事时,脸上充满会心的笑意,说“当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此后事情的进展,一帆风顺,水落石出。在这位美国科学家的热情帮助下,韩济生拿到了CCK样品以及抗体。试验证明,韩济生近20年前发现的“抗镇痛物质”,就是CCK!
“针刺麻醉时产生的脑啡肽与CCK,高度契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二者相生相克,产生了奇妙的效果。”韩济生感叹道,“这个例子说明,在道的层面,中医和西医是一致的。我只是借助科学的方法和语言,对古老中医针灸的有效性和动态变化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韩济生院士对针刺镇痛具有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对于抗针刺镇痛物质机理的研究,在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回顾自己50多年来对针刺镇痛的认识、研究历程,老人不禁感慨道:“科学本身在不断进步之中,我们对世界万物之间联系的认识、规律的把握也在不断进步之中。对于我们目前暂时还认识不了、说不清楚的东西,不能因为我们不懂就轻易否定。就像我们直到现在还解释不清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它的解剖结构是什么,但决不能因此否定它。中医针灸是一个宝库,其有效性不容否定,其科学性值得我辈用如今拥有的科学技术利器继续不断加以挖掘。”
“那些说‘针刺是假的’‘针刺疗法是伪科学’的人,认识不到针灸有效性和目前已知的科学原理,就贸然否定针灸,太不应该。”
同时,老人也对中医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中医不少内容可能超出了目前科技研究能力所及,但中医不能就此‘高冷’,而应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拥抱科学,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对中医研究的参与,争取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支持中医。”
“如果中医一味地采取‘避世’的态度,不仅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是一种损失,对中国传统医学乃至文化也都是一种损失。”
淡定谈“诺奖”
1997年,对于中国针灸走向世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韩济生则是其中的“关键先生”。
那一年,美国最重要的卫生研究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行了一次千人听证会,讨论中国针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次听证会,直接为相关立法提供依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针灸能否合法进入美国。
“到会的1000多人,大部分是医学博士,同时也有不少来自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我第一个做报告,讲针灸的机理和作用。”回忆起这段经历,老人语气淡然。最终,听证会得出的结论是,针灸在镇痛和止呕吐方面有确实的功效,这两个结论都是有临床疗效和科学根据的。
从那以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医疗保险公司,开始将中医针灸纳入商业保险。据世卫组织的统计,目前已有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疗法,其中18个已经将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范畴。
“针灸能够在国际上得到重视,我们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讲及此处,老人笑了。他特地向记者展示了一座奖杯——美国针灸协会终身成就奖。“美国针灸协会成立10周年的庆典,当时特意从美国挪到北京来举行,就是为了给我发这个奖。”言语之间,充满骄傲与自豪。
其实,韩济生获得的奖项不胜枚举: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卫生部甲级奖三次、乙级奖二次等,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首届北京大学蔡元培奖,2011年获中国医学界最高规格个人奖项——吴阶平奖,2014年获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正因为韩济生在医学领域尤其是针刺镇痛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他被认为是继屠呦呦之后,有望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候选人之一。
对于这样的高度评价和期许,老人的回答淡然、谦逊而简单:“我不认为我们会获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研究员获奖,是因为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使得她的研究成果更具价值。她的获奖,是中国全体医学工作者的骄傲,是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中医药价值的充分认可。我们对针刺镇痛研究的贡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将中国针灸推广到了世界。但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很难说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在这方面比不上屠呦呦研究员的青蒿素。但我相信,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与诺贝尔奖所鼓励的科学研究要对人类知识探索、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一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老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淡然,其实就是他一直以来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
1994年,韩济生获“光华奖学金”1万元人民币。他和夫人决定,5000元买纪念品送给支持他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他实验室的学生和同事,5000元捐给希望工程,为北京边远山区延庆县一所小学建希望图书室。
1995年,韩济生荣获“何梁何利”奖10万港元。为推动北医大的教学科研工作,他和夫人向北医大基础医学院捐资5万元港元,设立“求索奉献”基金,鼓励青年技术员在工作中不断钻研和求索。
2014年,韩济生荣获“香港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并将奖金50万元港币全部捐出,用于发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保持好奇探究之心
看淡名利与无私奉献,使韩济生放弃了很多,但同时又收获了很多——除了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健康。
“你们都说我快90了身体还这么好,但你们肯定看不出来,我有严重的失眠症,不吃安眠药睡不着觉的。怎么办?你看淡它,尽量不用管它,它对你的健康就没什么影响。”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老人“得意”地笑了。
“那您饮食上有什么讲究?”记者继续追问老人的“长寿秘诀”。
“没什么讲究,一直爱吃甜食爱吃肥肉,现在还这样。”老人再次“得意”地笑了,“长寿秘诀就是饮食起居要平衡,尤其是要有适当的运动,但不能过度,我就一直坚持适当的散步、走路。虽然走路的速度已经从每分钟100米下降到80米,但我还在风雨坚持。”
老人说,健康长寿的秘诀,还有就是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探究、发现生活的乐趣。
“比如,清早在操场走路,我就喜欢看天上的月亮,走到大树底下抬头看是一种感觉,走到篮球架子下面往上看又是一种感觉。”
“再比如,走路时我发现,有的垃圾箱周围比较干净,有的就比较脏,掉了不少垃圾在附近。对于周围比较脏的垃圾箱,我就会想,为什么人们不把垃圾扔到箱子里?研究的结果是,这些垃圾箱,基本都是需要用脚踩的那种,一是脚踩时盖子打开不够大,二是脚一松开盖子‘嘭’的一声撞回来合上,味儿很大,而且容易把灰啊什么的脏东西弄到身上,人们在往这些垃圾桶里扔东西时,就容易掉在垃圾桶外面。所以我建议对这种垃圾桶进行再设计,避免上面的问题,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垃圾扔在外面的机会了。这些其实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对我来说,琢磨它们不仅很好玩,而且是我的精神能保持活跃的状态。”
美满的家庭,是老人长寿的另一秘诀。“我的夫人朱秀媛,和我同岁,她对人工麝香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比我厉害。我儿子、儿媳和女儿,事业发展都挺好的。比如我儿子是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特聘专家,儿媳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谈及自己最亲近的家人,老人话语中流露着真情、幸福和满足。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韩院士主动提出,要添加记者为微信好友,并建立一个微信群,“这样,同样的话不需要说好几遍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微信的?
韩院士:哎哟,我早啦!
记者:刚有微信的时候就开始用了?
韩院士:嗯,当时我还想,不花钱还能用这些功能?有这么好的事儿吗?我都不信!没想到居然是真的。有人说,你90岁了还在用这个,我说我早就用了。
虽然口中还在说着软件用得不太熟,韩院士却已经将刚才用他手机拍下的合影照片,发到了刚刚建好的微信群里,并且十分“贴心”地选择了“原图”,说“不发原图无法放大,看不清楚……”■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中医、新华网、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