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散人

以前写过日记,给自己看。如今弄个博客,给自己也给大家看。世界真奇妙!
个人资料
正文

怀念“安顺剪粉”——三线往事系列

(2010-12-02 20:52:34) 下一个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可问题也来了,除了要有时间和一点厨艺,更要命的是如今吃的东西总觉得不如“当年的”好吃。其实您不用说俺也知道,这就叫“贱皮子”——饿上三天,给吃什么都感觉跟朱皇帝元璋兄当乞丐要饭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美味。

 各位看官,说了半天,俺如今特留恋想吃早年的东西还真不是什么美味佳肴,而是俺贵州安顺市的“剪粉”:素的,一毛钱加二两粮票一碗;荤的(多给一勺子肉卤),一毛八分钱加二两粮票一碗。

    您说啥?那么便宜?这价格在俺当年(1977-1979年)可觉得贵死了:俺老娘一个月才给几块钱,用来在家里没饭带时在学校吃中午饭。就这样,俺还能偷偷地从嘴里省出一、二块钱买几本心爱的书,《烈火金刚》啊、《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啊、《红岩》啊、《战斗的青春》啊等就是那会儿买下的。所以,为了节省八分钱,咱平时不吃荤的“剪粉”,吃两碗素的。偶尔,也狠狠心花一毛八分吃一碗荤的(不能两碗!),“打牙祭”解个馋。

    当年在“安顺一中”的大门旁边,有一个只能放下几张一米方桌的简陋小饭馆,就是俺高中两年中午常吃“剪粉”的地方。前几年回去寻旧,那个小饭馆早已拆迁的不知去向了。不带午饭时,我一般就会去那个小饭馆买两碗剪粉吃,带饭时则去小饭馆后面的厨房去热饭。那个小饭馆里的人很善良,知道我们是住家较远的“一中”学生,允许我们去后面的厨房把冷饭盒放到蒸东西的大铁锅沿上,一会兒就熏热了。我们在一旁热饭,厨房师傅在另一边忙做剪粉,于是我不经意间“偷”学到了安顺“剪粉”的工艺流程“秘密”。

    安顺剪粉的原料是大米。大米在水里泡过后用石磨带水湿磨,雪白的米粉浆流到一个大木桶里。制作时,瓢出一大勺(定量的)米粉浆倒在一个直径约一米周圈有一寸多高边的平底铝盘里,上下左右稍一摇动,粉浆便均匀地平铺在盘底,然后将盘放入一个开着沸水的大锅里,让铝盘漂浮在沸水上,就见盘中的米粉浆迅速凝固,颜色由雪白转入有些透明的银白色,然后特意让沸水进平底铝盘里来烫一下,立即取出铝盘,倒出热水,拿把小刷子往上刷点食油,然后把整张厚度为二、三毫米的米粉边揭边卷取出来,卷成一卷,放置一旁,等凉了用剪刀剪成一公分宽的卷——我猜测“剪粉”的名字由此得来。之所以揭的容易,是因为铝盘底在倒米粉浆之前,也不时地刷点食油防粘。吃的时候,用手抓一把“剪粉”卷,扔入炉子上开水锅里的一个铁笊篱里,煮烫个二、三十秒钟,铁笊篱捞出、控一下水,倒到碗里,配上佐料,稍一搅拌,就可开吃了。记得俺当年每次都可怜巴巴地紧盯服务员的手,心里直盼望他那一把“剪粉”能多给抓点。

    云贵川都食辣,安顺更不能例外。“剪粉”里调料辣椒是绝对少不了的。其余的调料其实很简单,有酱油、醋、姜水、面酱、盐菜(类似于芥菜的一种腌制菜),最后再撒上一撮安顺的“香葱”——就是一碗素“剪粉”,一角钱二两粮票。

    其实,安顺也有另外一种跟云南“过桥米线”一样的“米粉”,一条条的。而“剪粉”的制作方法和形状与“米粉”显然完全不同,故称“剪粉”与之区分为好。

 记得当年年少体弱,一有头疼脑热,妈妈问想吃点什么时,回答是:“剪粉”,于是妈妈会从郊区去市里,来回奔波近十公里,买“剪粉”,装在铝饭盒带回来。

    人长大了,四海为家,吃过云南的“过桥米线”,也吃过各种广东、福建、江西的“米线(米粉)”、“濑粉”,也吃过看上去同“剪粉”一样的广东和越南的“河粉”,甚至把“河粉”买回来当“剪粉”一样做(尽管朋友告诉我“河粉”是用来炒的),但“如今吃的东西总觉得不如当年的好吃”的感觉一直跟随着我。

    其实我心里知道,即使我每次回安顺,再去找 “剪粉” 吃,当年的味道也不会再有了。因为——那时的安顺“剪粉”一碗要一角钱二两粮票!

    哦,对了,补充一点,那时从郊外家里去市里“安顺一中”上学,单程将近5公里。公共汽车,有,票价单程7分钱,您说,咱哪能花那大头钱呢,步行!   

 

雪白带点透明的剪粉卷——右上角是剪好的。



各种调料



下锅打水焯前,放个碗里,比较好控制每碗的份量。




加调料



搅拌之前


 
搅拌后,你还等什么?开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