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犹太人的一千年-- 一个民族消亡与融合的故事

(2009-02-06 00:09:44) 下一个


明朝末年,有一个天主教传教士叫利马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要向中国人传播上帝的福音。他确信,他是第一个从西方来到中国的上帝使者。利马窦在北京建立了耶稣会,开始接触各界人士,包括皇上、大臣和平民。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位来北京赶考的举子,这个人叫艾田。利马窦请艾田到教堂里喝茶。教堂里挂着圣母玛利亚抱着幼年耶稣的图片。艾田便开口问道,这是利百加和雅各吧?利马窦顿时口瞪目呆,这个艾田到底是何许人?艾田说,我是上帝的信徒,是一赐乐业——以色列人。

西方人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中国,还有一群信仰上帝的犹太教徒。他们有自己的犹太教堂,有自己的拉比。他们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到中国?他们的圣经是什么版本,有多么古老?利马窦很想知道答案。于是利马窦便派了一个中国的耶稣会士到艾田的老家,河南开封,去寻求答案。

在开封,他果然见到了一个犹太人社区。这里生活着一个犹太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犹太会堂,有自己的拉比,过着虔诚的宗教生活。在古老的中国,自古就有福音在传播。从会堂的碑刻里,利马窦知道了,从汉朝开始,犹太人就来到了中国,从宋朝开始,开封就有了犹太人社区,这些犹太人,不但在中国经商,还参加科举,还当官。他们,才是最早来到中国的上帝的使者。利马窦发现中国有犹太人的这一年,是一六二五年。距犹太人定居开封已经四百多年。

中国犹太人引起世界的注意。但在中国,在开封,人们对他们的存在却从未大惊小怪,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的邻居,就像回回一样,除了不吃猪肉,不信佛道,没什么两样。因为,他们来到中国,时间太长了,长到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祖先什么时间踏上这片土地的。

最早记载犹太人在中国的,是元史。史书上把这批人称为“术忽”,术忽是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称呼。元朝时大批阿拉伯人进入中原,这些人对犹太人的称呼,也就成了蒙古人的称呼。一般认为,犹太人进入中国,应该是在唐末,而成批进入中国,且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应该是北宋。北宋王朝最盛时,犹太人定居在开封。开封犹太人最多时,有五百多户,四千多口。但是,千年过去,今天,中国犹太人已经融入中华民族,成了回族和汉族的成员。在世界犹太史上,这是一个特例。

世界上,犹太人是最有民族凝聚力的民族。这源于犹太人一千多年受迫害,被打压的经历。犹太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也是世界史上经历最坎坷,最悲惨的民族。在欧洲,在西亚,他们被屠杀,被驱赶,亡国之痛,永远铭记在每一个犹太人的脑海。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攻进巴勒斯坦,屠杀犹太人一百五十万,幸存者也被赶出家园,犹太亡国。他们逃往欧洲,但被欧洲各国的基督徒们视为瘟疫。他们是杀害基督的人,因此,一个犹太人从一生下来,就被判为异教徒,一生中就要与歧视、隔离、驱赶甚至杀戮为伴。在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被强迫住进专为犹太人设置的“隔都”居住,不能与基督徒混居,当然更不能通婚,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一波反犹浪潮;一个争端,就可能召来杀身之祸。十九世纪初,俄国掀起反犹浪潮,引发波兰、罗马尼亚直到奥匈帝国的屠杀犹太人的狂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更屠杀六百万犹太人,造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血案。

就是在这种经历下,造就了犹太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千多年里,无论流浪各方,无论集居的犹太人有多么少,他们都坚守犹太教教规,按照犹太人生活习俗生活,无论受到怎么样的歧视,他们都坚强以待,以自己是犹太人,是大卫的子孙而骄傲。而绝不被外族同化。欧洲几十个国家都有犹太人,一千多年的腥风血雨,没有使犹太人消失,他们还是犹太人,没有变成俄罗斯人,没有变成法兰西人,没有变成英格兰人。还在行割礼,还坚持不吃猪肉,还坚持每日三次的礼拜。

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中国。在中国,犹太人自然地融入了回族和汉族,成了犹太血统的回回和汉人。他们崇敬自己的犹太祖先,也热爱中华文化,他们成了不信犹太教的犹太人,中国犹太人。这个演化,只经过了的七百年。

中国犹太人与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宽厚和接纳。上海有一个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是潘光教授。潘光教授在哈佛大学作过一次讲演。他说,“在犹太民族大离散的历史上,像开封犹太社团这样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同化于客居地文化和社会之中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其本质性原因实在只有两条:一是开封犹太人始终与客居地中国的其他民族和宗教集团享有平等的权利;二是开封犹太社团在其存在的最后200年里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我认为,自由与平等,是中国犹太人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基础。平等的交往,自由的通婚,犹太血统的稀释和回汉血统的渐浓,是导致犹太民族在中国的最终消亡与再生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从古至今有许多犹太人来华定居,包括唐宋时期散居在从西安到广州,从扬州到泉州的犹太客商,清朝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犹太移民,也包括二战时期从欧洲逃往上海、哈尔滨的大批犹太难民。无论他们什么时间来,从哪里来,中国从来都把他们当作客人看待,中国自古至今都是犹太人的乐土。开封犹太社区建立之初,便得到宋朝皇室的恩许。元朝时蒙古人把色目人划分为第二等,仅次于蒙古人,与西域回回等同,属于上等人。明朝推翻蒙元,按理说该对犹太人清算了吧?可是不,朱元璋下了一道“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赦令,开封犹太社区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重修犹太会堂,仍旧安居乐业。就在同一时期,欧洲掀起一波又一波屠杀犹太人高潮的时候,中国犹太人浑然不觉,在中华大地上过着与其它民族一样安定的生活。直到明代,中国的犹太人有河南,陕西、宁夏和江苏、浙江三大分支。明代开封的犹太人善于经商,重视教育,生活富庶。较前代不同的是,他们除了过着犹太人自己的宗教生活外,更接近汉回社会的世俗生活。仅有明一代,开封犹太人考取进士的就有二十多人,对于一个仅有几千人的社会群体来说,这个比例大大超过汉族人口的平均水平。到清代,这一趋势不减。康熙年间,镇守开封的军事长官,就是犹太人赵承基。他的职务是大梁道中军守备。这个赵承基当了大官以后,出资重修建犹太会堂,并且立碑以记。正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一代又一代,中国犹太人中回汉血统日渐增多,犹太血统日渐稀释,中华文化日渐浓厚,犹太文化日渐淡薄,中国犹太人变成具有犹太血统的中国人。犹太作为一个民族,在中国消亡了。

一八四一年,也就是清末道光二十一年,犹太会堂被洪水冲垮。一八五零年,开封犹太会堂最后一名拉比去世,在开封犹太人中间,再也找不到一个懂希伯来文,能解释圣经的人来接替逝去的老拉比,开封的犹太人从此停止了宗教生活。在清末民初战乱和流离中,开封犹太人的生活与同一个城市的回汉兄弟一样,开始艰难起来。到民国二年,民国政府给犹太七姓百姓发了犹太会堂的地契,第二年,这块地被犹太的子孙们以一千三百元大洋卖给了基督教会。这一天,距犹太人来到开封,已经一千年。

中国犹太人从明朝开始改姓,列维改为李,亚当改为艾,示巴改为石,还有为朝廷立了功的,被赐于立都开封的宋王朝的赵姓。现在开封的犹太人,仍有七姓八家,赵,艾,李,张,石,金,高。还有从张姓分离出来的章姓。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更多,近几年,在云南和台湾都找到犹太后裔。民国时期,这些人在填报民族成分时,还填报犹太族。抗战期间,大批欧洲犹太人来到上海,他们在听到开封犹太人艰难处境时,还集资帮助这些早年来到中国的兄弟缓解困难,并把一些生活困难的同胞接到上海,给他们找事做。解放初期,一九五二年国庆节,少数民族观礼团进京,还选了开封犹太人的代表。艾凤鸣和石敏英两位犹太人,和全国其它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接见。可惜的是,犹太人没有把握这个机会,最终在认定民族的时候,五十六个民族中,犹太族没有入列。也许,这一年,是中国犹太族正式消失的纪念年。从此,中国犹太人按各人选择,填报汉族或回族。以生活习俗接近,填报回族的更多些。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在中国,犹太人的后裔和阿拉伯人的后裔却融合在一起,那融合剂,应该是中国以和为贵,中庸敦厚的文化因子。

现在的开封,犹太人居住的教经胡同仍在,生活在胡同里的犹太人也仍在,虽然,他们再也不能到教堂去礼拜,但是,祖上传下的规矩,还在严格地遵守着。守安息日,守割礼,不吃猪肉,宰杀牛羊时,先挑去脚筋。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雅各在与人角斗时扭伤脚筋的一种忌讳。他们居住的胡同,也因此很长时间里,被叫为挑筋胡同。直到民国时,才被冯玉祥将军改为比较文雅的教经胡同。他们来到中国时,大批西亚、中亚的穆斯林也进入中原,长得都是高鼻凹眼,说的都是听不懂的外国话,中国人搞不懂他们的区别,把犹太人也叫作回回,为了和用白头巾缠头的穆斯林区别,把用蓝布缠头的犹太人称作青回回。今天的犹太人,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先。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告诉后人,我们是大卫的子孙。作为一个民族,中国犹太族消亡了,但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却并未消失,因为,它已经凝结在中国犹太人的血液中。
 
 中国犹太人的一千年,是悲欢离合的一千年,但是,他们避开了欧洲与西亚一千多年的迫害与屠杀,他们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得到更多的是尊重与温暖。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是幸运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