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伊春的困惑与出路
(2008-10-19 13:25:53)
下一个
“建国至今,伊春共为国家生产2.3亿立方米木材。如果装上火车,节节排列,可以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排到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如果这些木材用在一个建筑工程上,可以架一座从地球通往火星的桥”。这段话让多少伊春人为之骄傲,为之兴奋!不知多少次被领导提起,被写入汇报材料中,被新闻媒体引用过。说明了什么?说明伊春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说明伊春过去的辉煌?然而现在伊春还能为国家做什么呢?
“50年代开始,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14次进京见到了毛主席,4次与毛主席和周总理握手;作为一名伐木工,他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伐木产量最高纪录——在当伐木工人的34年里共砍伐林木3.6万棵;发明了‘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锉锯法’,为全国伐木工人所通用。他开始造林,向青山还债……”林业老英雄马永顺一度成了132万伊春林区人的代表。他真正成为名人,红了几十年,然而林区却不能不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资源危机直接导致了经济严重危困。伤疤已经揭开,林业人面临生存的巨大压力,留在心中只是说不出的痛。而马永顺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符号,伊春呼唤马永顺似的人物,时代也呼唤马永顺似的人物。人均200多元月工资都难以保障的林业职工们处境如何呢?造林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吗?他们还能拿什么奉献?
“伊春光明,款款深情”中央一台黄金时间播出的广告词,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光明家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被授予“中国家具之王”称号。让多少在外的伊春人激动过,记得那时我正在长春上学,同学们是通过光明了解了伊春,了解了解我。“光明股票1996年在上海股票市场上市,进入了更广阔的融资领域,步入了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光明又一度成为焦点。作为伊春最大企事业的光明集团现在经营、发展如何呢?还在为伊春做着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光明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光明走出去了。光明留给伊春人民的是否还是“光明”呢?“光明一厂到四厂都将办公室改成了饭店,还有光明控股的圣泉禾酒店”,我曾又看到过这样的报导。
“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是经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注册成立的大型民营集团公司为AAA信用企业,现总部位于哈尔滨市汉水路中融国际大厦,注册资金5亿元人民币,是从事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林业资源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业务等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在全国有30多个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业务遍布北京、上海、山东、云南、黑龙江、河南、安徽等省市。将自身铸炼成为广受社会尊重、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生命力长久不衰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中植还能说是伊春的中植吗?它所秉承的“支持政府、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立业宗旨和伊春有多大关系?伊春人在中植村和伊春中植农业通用机械制造厂还能见到它的影子。
-------
“林业支撑起了共和国建设初期的钢骨——交通部门需要枕木,林区工人夜以继日;恢复交通所需电柱,从林区调运;恢复煤炭生产采矿需要坑木,林区供应。还有军工用材,公路交通,工业民用建筑……上个世纪60年代,为支援航空建设,伊春林区对航空用材进行了精选,材种大都是优质桦木材。1972年12月,承德避暑山庄修缮,伊春林区调拨红松原木530立方米;1974年维修五台山大佛殿,特选材长13米、径级40厘米以上红松原木192立方米。1976年7月,唐山发生强烈地震,中央向伊春下达了紧急救灾木材供应任务,约10万立方米的木材迅速运往灾区……”伊春付出的太多,伊春太累了!现在谁在支援伊春?
能说曾被伊春支援过的地方忘恩负义?
“早在1968年,针对林区农场耕地的扩张,林管局就尝试过解散经营农场,鼓励自费造林的做法。1979年,再次尝试职工个人承包造林。十年间先后两次的个人造林计划,都因为林管局无法给予造林职工劳动补偿,而最终夭折。1983年伊春市和黑龙江省推广伊春桃山林业局上呼兰经营所实施职工承包林地的管护和搞林下经营经验。后来,由于缺少改革依据,国家的补偿又不到位,导致这一改革在施行两年后无疾而终 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但这一工程更多的是解决了上岗职工的工资问题,而对造林和管护的投资却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伊春林管局尝试制定了“林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希望借此解决林区资金匮乏的问题。然而2000年,国家林业局以国务院没有明确林权改革问题为由,下文否定了伊春的做法------”20年农村改革伊春在疯砍林子,10年的国企改革伊春在疯狂的卖企业。伊春人一直在寻找、探索着出路,时间多么漫长!每次改革将付出多大的代价?难道伊春人就没有责任?
“林都明珠”、 “小兴安岭红松故乡”的伊春林区1990年以后的十年,是林区初步开放时期。由于木材的市场化销售,木材价格疯长,导致这一阶段林区林木超采严重、资源破坏严重。伊春真的繁荣起来,出现了“鬼街”、“大富豪”、“百乐园”------。林场资产的大量变卖直至卖光;木材倒爷的迅速暴富和盗伐木材的地方暴力。林业局官场上出现了“出门坐半截,中午四个碟,下午打麻将,晚上搞破鞋”腐败现象。这是伊春林区积累资金的最佳时机。 然而,巨大的代价,却没有换来应有的积累。这个阶段出现了拖欠职工的工资最严重的怪现象,一些职工忙碌一年,经常是得到白条一张,有的至今都没有归还;这个阶段林场出现了大量的欠债,红松的资源一度濒临枯竭,------富起来的人们去了大连、秦皇岛、鲅鱼圈、------走不出去的林业企业、林业工人都包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些谁来承担责任?伊春是不是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林都明珠”、 “小兴安岭红松故乡”是不是已成故事?
“2000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虽然国家还给这一地区的林业局保留了少量采伐限额,但曾经是高收入阶层的林业职工,和其他行业相比却成了低收入者,在意识到伐木这碗饭不再好吃之后,许多人接受了企业的一次性安置,离开林区谋生-------”2006年似乎又给伊春林区送来希望,在伊春人积极争取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日前批复黑龙江省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也意味着此后个人可以承包国有林场,50年不变-------”媒体上大量报导:“今年34岁的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职工蒋永彬,在一次性交清62901元后,将9.3公顷国有森林正式买到了自己的名下。蒋永彬高兴地对记者说跟林子打了几十年交道,谁不想有一片自己的林子呀!现在我晚上睡觉都琢磨怎么把林子伺候好。”听了看了确实让人兴奋,但过后一想能有多少人能拿出62901元?林业人还要就医、子女还要上学、还要吃饭-----恐怕很多人就是几千块钱都拿不出来吧?但愿这是最好的也是最终的出路,伊春人再经不起折腾了!
“ 要以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带动,在探索配套改革措施的同时,不断深化森林分类经营和两权分离改革,深化森工内部政企分开和富余职工安置改革,不断增强林区发展活力。加大投入,加强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建设,整体改善林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伊春任重而道远!伊春人只讲奉献时代过去,再不转变,不来实的,不借助外力行吗?伊春政企不分的体制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伊春一手抓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非国有经济;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生态畜牧、北药、冶金矿山、建材化工、绿色能源八大接续和替代产业。今年上半年,伊春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同比增长13.6%;接续替代产业实现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6.9%,对GDP的贡献率为46.6%,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使伊春走出独木支撑困局,踏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赢道路-------伊春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区等。去年,在首届全球环境论坛上,伊春又被联合国授予“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绿色伊春”荣誉称号。”今年11月3日在黑龙江日报看到这段报导。真心祝愿家乡——伊春真的“山添绿,城变美,民增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和谐新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