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迷五色,心空四象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个人资料
正文

【连载】我的缅甸岁月10 -- 杀人越多,佛寺造得越大

(2013-06-01 08:57:23) 下一个

(十)蒲甘

蒲甘的佛塔很震撼,瑞山都塔上看到的日落也很美。
而蒲甘佛寺的壁画更是不可不提。我个人比较喜欢敏南达村几座蒲甘晚期塔寺中的壁画。去蒲甘之前曾得悉这里有阿利教类似欢喜佛图案的壁画,可惜我没有找到。有些男欢女爱场面的,大概就是最近似的了。

 


三塔寺的壁画

 

 

有意思的是寺庙门口卖的仿古画模仿的是相似的画面,却给画中人物穿上了“基”。

阿利教应该是佛教早期的一个分支,现在在缅甸已经基本绝迹了。缅甸史书上说,缅甸第一大帝 —— 阿努律陀初登王位时,蒲甘某个村子里有30多名阿利僧侣,6000多名教徒,他们个个舞枪弄棒,酷爱骑术,纵酒食肉,口念咒语。而且,阿利教有一种特殊的仪式,村中但凡处女出嫁,都必须先送到寺庙里,与阿利僧人度过初夜,以破其处子之身。以此来学习夫妻生活之道,也算是一种邪乎的性启蒙教育吧。

阿努律陀统一缅甸后,做了几件类似秦始皇的大事,其中,罢黜百家,独尊小乘佛教,一举奠定了以后一千年缅甸的宗教信仰基础,蒲甘王朝早期尚存的佛教其他支派渐渐式微。

要想真正了解蒲甘,一定要读读缅甸古代史。历史的主人公似乎是那些帝王将相,每一座佛塔似乎也伴随着他们的名字。但当你读进历史,你会发现,“立地成佛”之前,或立塔尊佛之前,他们都曾“举起屠刀”。著名的阿南达寺就是最好的例子,江喜陀与父亲、兄长争夺同一个女人,建塔后为了别人不能仿制,又杀掉了为他描述西天佛景的云游僧人。

 


 

蒲甘其他佛塔的建造者也不乏血腥屠夫,拿勒胡为了篡位,在瑞古基佛塔内用床单勒死了自己的父王;拿勒地哈霸占自己的小姨子,后被弟弟杀死;缅甸历代皇族中同室操戈、兄妹成奸的事情很多,到后来锡袍皇帝杀掉近百名兄弟更是登峰造极。但杀人之后,他们无不例外地建造佛塔,杀人越多者,佛塔建得越大越宏伟。似乎这样就可以让他们赎去曾经的罪恶,从而心安理得了。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邪恶的缅甸官员:

    根据佛教信仰,生前做坏事的人,下辈子会投胎变成老鼠、青蛙,或者其他什么低级动物。吴波金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自然想要躲过这一劫难。他要把人生的最后几年时间花在做善事上,如此一来所积的德,就足够抵消以前的罪过了。很可能,他做善事的表现形式就是建佛塔。建四座塔,五座、六座、七座 —— 刻有石雕,外层镀金,还有随风而响的铃铛,每响一声就是一次祷告。于是他便可以在脱胎转世时有个男人身了 —— 因为女人跟老鼠、青蛙什么的层次差不多,顶多算是一种类似大象这样的高级点儿的动物。

奥威尔应该是到过蒲甘的,我记得他有一首诗就叫“蒲甘”。从蒲甘这些形形色色的佛塔及其背后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奥威尔对缅甸文化中的这一个侧面刻画得当真是入木三分。他的深刻,令我佩服。

蒲甘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被自己的儿子抓住杀死的,理由是他在元朝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抛开国家民众不管,逃离蒲甘到南方避难。这位皇帝在缅甸史书中被称为:“塔尤克派敏(Tayok-Pyay Min)”,意思是“从中国人面前逃跑的皇帝。”

古代时,缅甸人将境内的居民分为5大族群,其中缅族和孟族都是单一民族,而来自于缅甸以东的民族,包括掸族、泰族、高棉人等,统统被划为掸族。第四个民族就是“塔尤克”,字面上是指中国的汉人,实际上却包括了蒙古、突厥等所有来自北方的民族。

 

 


 

我在蒲甘无意中闯进一个没有游客的寺庙,里面只有一个卖纪念品的小伙子。我进去的时候他正在认真读书。

 


 

小伙子给我指点了一下墙上的壁画,我说刚才在另一座寺庙,一位老伯带我看过壁画上有中国人,小伙子说:“这里也有。带发髻的都是。实际上他们应该是蒙古人。”

我恍然大悟,蒲甘晚期寺庙中的壁画大概也记录了忽必烈的军队大兵压境的情形,我忙问他这座寺庙的名字,他告诉我,叫Tayok-Pyay

啊?那不是“从中国人面前逃跑”的意思?小伙子知道名称字面的意思,但并不确定为什么有这么个名称。我想,这大概是那个末代蒲甘皇帝建的寺庙了,不过,后来没有去核实这名字的来源。

 

 


 

三塔寺旁边的几个小佛塔正在修缮,文物保护队的一位老伯向我介绍寺庙的建造年代和特色,这比旁边那些导游讲得可有趣多了。

 

丹布拉寺里正在修缮墙壁的文保工作者

 


 

丹布拉寺壁画中的留发髻人物,老伯随口说是中国人,我并没多问,后来知道,应该是蒙古人。

90年代后期,缅甸军政府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大规模修缮了蒲甘的一些重点寺庙,却遭到了全球历史学家和文物古迹保护者的谴责。他们指出,政府的维修根本没有考虑过如何保持这些古建筑的原有风貌,不仅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还在佛寺佛塔间新建了一个高尔夫球场,一条穿过遗迹的柏油公路,还有一座60多米高的瞭望塔,这些跟周围的环境全然不搭,破坏了原有的和谐。

其实,用我的马车司机茂茂的话来说,“做出这种傻事的也不光是政府”,他指给我看一座被新刷成奶白色的佛塔,说:“这是达曼帕亚塔,以前也跟旁边的一样,是红砖外墙。这里的人气旺,香火盛,周围村子里的人们都到这里来拜佛,后来,他们觉得佛塔太旧了,就自己凑钱,请人来清洗修缮粉刷,却给刷成了这个样子。

 

 

 

正对着的就是被刷成白色的达曼帕亚塔

由于这些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拒绝了蒲甘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诺大的缅甸,至今仍没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与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佛教建筑实为不符。不过,据说Unesco即将批准的缅甸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不是蒲甘,而是卑缪的骠族古迹。

缅甸的史书上这样记录了蒲甘王朝的衰落:在蒲甘王朝中期,朝廷实施了一项善举,对馈赠予寺庙的的土地免征税收。多年之间,王公贵族们为了积善,纷纷在自己的封地上大修寺庙,到了王朝晚期,全国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属于寺庙了,税收不上来,结果造成国库财政吃紧。另外,僧侣生活优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家为僧,田里缺少壮劳力,军队也征不足兵丁,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内忧外患便纷纷显现出来了。

元朝大兵打来时,蒲甘王朝竟然凑不齐军队,皇帝仓皇南逃,被儿子杀死。蒲甘帝国基本上就不复存在了。曾经的附属国纷纷造反,不是自立为王,就是另寻新主。他的儿子向忽必烈投降后,被授予蒲甘太守,不久也被推翻了。蒲甘这个曾经拥有20万人口的都市,再也没有恢复到往昔的辉煌,直到1990年代军政府开放旅游之前,这里仅剩下几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