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谷先生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个人资料
尹思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晋帖与魏碑

(2022-07-01 06:51:05) 下一个

本文节选自《黑老虎集:中国碑帖之美》一书,作者胡竹峰,2022年5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晋帖上浮如轻云,魏碑下沉似浓雾。夜里翻游相本宋拓《淳化阁帖》,生出这个念头。晋帖浮云直上,是神品。魏碑沉龙入海,是逸品。有人重碑有人崇帖,或得神或得逸。重碑者轻帖,崇帖者轻碑,这是书家的偏执。神与逸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晋帖与魏碑的好,是不能忘情。二王书法之妙,好在不能忘情。笔墨是他们的心情,怀友、生病、送礼、请安、应酬、家事、行乐、醉酒、服药、战争、凭吊、忆旧、诉肠,晋帖基本是这样。魏碑呢,魏碑里有回忆,那种回忆极其缓慢。一笔一画,黏稠,滞涩。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从老年到暮年,从暮年到衰年。魏碑是追忆逝水年华之书,文字进入回忆往往娴静,回忆录除外。以娴静论,晋帖略输一筹。魏碑的回忆,与现实缠夹一起,娓娓道来,像雨夹雪天气白首老翁坐在堂轩说家族往日里久远的故事。
少年时不喜欢魏碑,嫌不流畅。现在看来,魏碑比起晋帖少一些天真之妍质,但多了烂漫的从容,或者说沉着、肃穆。晋帖有儿童的天真,魏碑是老叟的烂漫。天真烂漫是两码事,天真是春花,烂漫是秋叶。晋帖是遍野芳草的三月春光,魏碑的有意为之里全是涵养,涵而养之,沧桑肃穆沉着稚拙也是涵养的一部分。
学碑多学笔法,学帖多学墨法。不是说碑里学不到墨法,也不是说帖里学不到笔法,很多时候帖里的笔法更加纤毫毕现。或许一味在碑里学笔法,终究隔了石雕师的钎锤,能登堂未必能入室。
魏碑里的墨韵如同雪地上即将融化的鸿爪,这是魏碑峭拔之所在。碑常常全神贯注,帖往往走神八极。《平复帖》《兰亭序》《伯远帖》《初月帖》,差不多都是走神的产物。不是说帖里缺乏全神贯注的精神,后世如米芾的《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便是全神贯注的创作。
魏碑大道至简,千笔万笔,能抱元守一。寥寥几笔,气象也如杂花生树。魏碑的简像雪落群山,雪化了,群山还在。明人之繁,是填海造楼。填海造楼当然不易,但还是雪落群山来得自然来得高妙。读魏碑,如晤深夜一场大雪。山不见,鸟不见,路不见,人不见,天不见,地不见,满眼白雪。
二〇二二年二月五日,合肥

 


 

 

一、从碑帖看古人的生活美学,品书法阅人生。 

 

王羲之送橘给友人,写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笔墨间摇曳着香气与情谊;金农在《金农题画记》写上短短几句“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市井 烟火气也变得雅致风趣;宋徽宗的《秾芳诗帖》独特的瘦金体,读来是宋朝风雨、 文人雅致,“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 全是一片吉祥。”

 

二、精选中国书法史上五十多幅碑帖进行品读,风流人物、烟火故事、书法之 美尽收眼底。 

 

甄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董美人碑》《上阳台帖》等书法之作,于品味 书法的同时,寥寥数笔勾勒王羲之、李白、唐寅、八大山人、金农等人的生活故 事。张飞的草书《立马铭》“蚕头”暗藏,“燕尾”明显,刚柔并济;《灵飞经》 的小楷,“读出女子之态,纵览草草,体态婀娜,局部细看,肤若凝脂。”;《快 雪时晴帖》的行书“纷纷扬扬一场大雪,天气放晴,天地安静了下来,青山镀银, 绿树镶玉”……

 

三、书法碑帖有时候妙趣横生,恰似古人的“朋友圈”。

 

“字如其人”,书法字体本质上显现的是人对于生活的理解,碑帖则是人对于生 活的一种注脚。草圣张旭的《肚痛贴》“醉也书,痛也书,醉书不稀奇,痛书太 少见。”;《伯远帖》一封书信手札,传达出东晋乱世之下,亲人之间的绵绵情 意。大雪时、肚痛时、送橘时,羁旅之思、缅怀之思、意气风发之思,古人的书法碑帖,其实与我们的当下太过相似,这本书帮我们找回已经失去了的那份宁静之心。

 

 

来源 l 中信出版集团、书艺公社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