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思泉艺语》- 笔墨续谈
1. 古人法度不可迷信,但不可不知。不知法度等于盲人摸象,知法度才能变通,为我所用。对任何人或物过分相信并且产生依赖即为迷信。也就是说,迷信于某家某贴而不思自化。
2. 学书大致为两种方式:一是泛,二是专,因人而异。泛者博学广取,纵揽古今,一朝通悟,化为我有。专者先深入一家,吃透一体,建立根基,再旁及其他。泛者放达,专者严谨。
3. 某一种风格的确立必须做出许多割舍,比如篆隶真行草,尽管学要全,但不可能有全能冠军。专擅一体,已经难得,何况还需在这一体中独树一帜。就像诗书画印,粗通一门已属不易,样样精通难乎其难。然而,尽可能的面面俱到,触类旁通是先决条件。张大千早年画山水人物花鸟,后来叶恭綽力劝其弃山水花竹,专精人物。大千受之启发,后赴敦煌专攻人物壁画,蜚声画坛。
尹思泉草书自撰对联:笔墨作千秋万代想 诗文为天下苍生传
4. 时下谈书法者习惯用“线条”二字,吾不以为然。线条用于书艺太过直白,缺乏运笔意象,闻之似面条,油条等直无生机。
古人书论用“点画”,能激发人意识到书写的动作,点就是笔锋逆入(落笔),画就是笔毫顺出(行笔),如犁犁地,犁尖先入地,随后卷土前行,带出的垅沟就是笔画,即所谓“锥画沙”。点又似刹车,画又似行驶。驾车没有一路踏油门而不踩刹车的,总是要踩踩刹刹才符合交通安全,而“线条”二字正如无闸之驾。篆刻家定认同此说,因下刀为点,运刀为画。
5. 字可以丑,但不可弱。弱是病,像人体虚一样。长相可以不帅,筋骨却要健壮。古来雄秀止于二王。笔力扛鼎者人人竞赏,娟秀糜弱者名气再大也屡遭非议。
6. 不只是把东西画象,而是要把对象画神。高明的表象必须是模糊的,扑朔迷离。精细让于摄影和标本,印象能使人着魔。苏轼言“杜子美诗、颜鲁公书皆求之于声律点画之外” 。西画的印象派相当于国画的大写意。
7. 社会离不开艺术,需要艺术来净化,尽管实践中胳膊拧不过大腿,甚至杯水车薪,但古今中外有文明以来,任何世道都客观存在艺术这块净土。就书画来讲,文字的痕迹越早,字形越原始,对后世的吸引力就越大,书画家捕捉到的信息就越丰富。
尹思泉书《九歌。河伯》部分
8. “孤标真骨立,众宠矫情生” 。此余櫽栝前人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有书此联)。
9. 就创作来讲,文学来源于生活,越世俗越真实;书画师法于自然,越真诚越脱俗,即使所写所画的是平常物,凡俗事。
10. “千人万口争言好,恐是飘飘欲坠时”。此余谓年少成名,而至垂暮艺无精进,落成江湖习气者。易曰:先嚎啕而后笑。从艺者早发不如晚翠。学问家往往自觉今是而昨非,故而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11. 日本学者中川一政说“富冈铁斋(日本大写意画家)选择的不是一条短跑选手的竞技方式,所以他如果早逝,便难成画业。铁斋是个长跑选手,这就要求他必须长寿,而铁斋恰恰长寿”。此言正合书画之道,定有会意者。
尹思泉书《九歌。河伯》续并记
12.篆要柔而劲。不论写大篆小篆,还是草篆,忌生硬僵直。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就是婉转流畅,流畅不同于油滑,而是有一股暗劲,其根在古。倘若点画乏灵动,可参以鸟虫篆笔意,使之回环逶迤,如山路之盘旋,河道之九曲十八弯。秦权量诏版方正刚直,宜入印。
13. “丹田一粒混元气,吐向霜空生紫烟”。此吾解所谓“偶然欲书”之境界。
14. 书画本来是性情之物,最烦俗务缠身,了无兴致。古来大师良多感概,所谓笔墨精良,窗明几净,身临万壑松涛等等,意思就是要远离俗虑,心无挂碍。历代丹青高僧或法师食百家饭,穿百衲衣,日无红尘之扰,作品固能脱俗,往往出手不凡,笔墨直逼人心 。如智永,怀素,梁楷,担当,良宽,八大,石涛,弘一等等。
尹思泉篆书自编对联:客子光阴书卷里 梅花消息雪声中
—《END》—
作者:尹思泉,观点仅供参考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