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谷先生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个人资料
尹思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透纳:不需要理解的孤独

(2018-09-18 07:08:30) 下一个


 

 

英国著名评论家

约翰·罗斯金曾将透纳比喻为

“除了莎士比亚和弗朗西斯·培根之外,

在智慧天空中的第三颗恒星”,

因为“莎士比亚向你们揭示了人性的真理,

培根告诉了你们自然的法则,

而透纳则给你们描述了自然的样子”。

 

很多人说透纳将光与色表达的出神入化,

说他的画充满一种空气质感。

晚年的透纳不再关注具体事物的轮廓,

而是观察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并用各种非颜料材质入画,

让他的画充满一种浪漫主义又神秘的气质。

在透纳的作品中,

我们总是能感受到大自然无比的魅力,

他的作品不是为了风景而作,

而是像中国的写意画般抒发某种情感。

那透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他又是在怎样一种状态下作画的呢?

 

 

透纳的全名是“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他是杰出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上半叶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不管是版画、水彩、油画,他都能巧妙地将静谧的景色转换成充满生命的画面。他的作品总是会给人带来一种重见光明的震撼,尤其是风景画中刻画的光影色彩和自然张力,会让人有种画框里闪耀发光的是真正的太阳。

 

 

1775年4月23日,透纳出生于英国一个理发匠的家中。自幼透纳便显现出过人的天赋——尽管他在后来不断说自己是靠着不断的勤奋才取得的成就——但透纳身上闪耀的艺术之光让他14岁便进入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透纳在艺术的道路上顺风顺水;不但开了画展,还在26岁时因突出的艺术成就,被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并与3年后成为杰出会员。

 

 

 

在特纳的生平中,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惊天恸人的亲情故事;只有各种荣誉,与饱受争议的作品。他只是一个从社会底层走上来的“天才”画家,踏过贫瘠之壤,也登过皇室高堂;他用一个画家的眼睛,自下而上度量着这个混沌世界。

 

1781年,在牙买加黑河上行驶的桑格号上,133个黑奴——大多为妇孺老人、体弱多病者——被英国奴隶贩子抛入海里。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不但不必承担患病死亡的运送理赔费用,还可以享受为这批“货物”提前预购的保险赔偿。近60年后,故事传到了透纳的耳中,于是,一幅《运奴船》如一记重拳,将大英帝国歌舞昇平的美梦敲击得支离破碎。

 

《奴隶船》 1840

 

在《奴隶船》这幅作品诞生之前的40年,透纳的艺术道路一直都很顺畅,几乎没有遭受过非议。在他二十几岁时就有人断言他将会成为英国绘画史上的下一位天才,而26岁时就已经成为了皇家美术学院的他,大量的合同摆在的眼前,可谓财源滚滚而来。此时的透纳看上去就是一个生活安逸的英国人,像窗内阳光照射下的下午茶,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但是还有一个隐藏在极端状态下的透纳,他的作品充满了混乱、战争和灾难……

 

Dolbadarn城堡  1799-1800

 

这幅《Dolbadern城堡》是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会员时提交的作品。表面上看这是一幅常见的风景画,但其实威尔士王子欧文•高夫在这里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背景的光线照亮了荒凉的崖壁,这座城堡变成了狂傲不羁的王子的化身(没有自由的囚徒)。透纳担心人们看不到这幅画背后的含义,还附上了一首诗:

 

荒寂的沉默是如此的令人敬畏
大自然耸起高山直插云霄
庄严肃穆的孤独
注视着城堡
囚禁在此的倒霉王子日渐憔悴
徒劳的紧握双手祈求自由

 

 

《沃尔顿桥附近的泰晤士河》 1805

 

 

透纳的《泰晤士河畔之游》带有强烈的英格兰浪漫主义情怀。走在泰晤士河畔,他的心境也许会像泰晤士河的水面一样平静祥和,或许他也会沉醉在这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可他又意识到此时还有另外一个英格兰,那里正在与法国进行着一场殊死搏斗,到处都充满了痛苦。

 

 

十九世纪初期是现代英国历史中最困难的时期,也是英格兰的梦境与现实中差距最大的时候。本来应该成为一个政治社会稳定的典范,但是国内的失业率却非常之高。到处都是饥寒交迫愤怒的人群,村庄的干草垛烈火熊熊,工厂里的机器遭到肆意地破坏,而当时与拿破仑领导的法国之间的战争又异常的艰难,这是一个困难重重又充满了激进思想的时期。

 

暴风雪

 

这幅《暴风雪》是透纳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画面展现的是迦太基的将军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途中与当地部族作战的场景。盘旋上升的暴风雪和迷雾中显现的剑戟身影,营造出了战争的激烈。落伍的士兵被惊慌的当地人抓获,一个漩涡浮在上空,就像一恐怖的怪兽在咆哮。

 

《滑铁卢战场》 1818

 

透纳迫切的想要看到拿破仑的末日。他创作了《滑铁卢战场》。虽然滑铁卢战争是英国战胜法国的标志性战役,但这幅作品中并没有赞颂惠灵顿将军和他的士兵们,透纳带着悲悯的情绪给我们带来摆满了尸体的画面,领着孩子的妻子在尸堆中寻找着爱人,就像专门来验证一将终成万骨枯这句话。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幅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公开展览。

 

《白马上的死神》1825

 

透纳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即便在他年轻时。55岁时他生了一场病,为了抑制疼痛,他服用了一种用曼陀罗花制成的酊剂来止痛,但这其实是一种麻醉剂,能够让人产生幻觉。他梦到了一匹白色的马,那匹马身上写着死亡两个字,他一直注视着它,最终透纳战胜了死神醒了过来。只要醒着,他就要一直画下去。

 

《奴隶船》 1840

 

这幅《奴隶船》本应是他的里程碑之作,但却遭到了各类人群的非议和排斥。整个画面展现的是奴隶们在海上被杀害的场景,他们破碎的身体和流淌的血液染红了海面。透纳原本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让人们去反思,但人们认为这幅作品过于不真实,完全是胡说八道。四处都是批判的声音,他是大家眼中的老疯子,人们认为他沉迷在自己狂暴和荒谬的绘画中不能自拔。

 

 

透纳的年纪大了,他变得有些偏执,很少和人来往,他终生未婚,和父亲住在一起长达30年之久。1829年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有些抑郁,虽然他有两个女儿,但最终他在情妇的家中去世。在他死后的一个世纪,泰特美术馆从1984年开始,用透纳的名字来命名一年一度的现代艺术奖,透纳奖被公认为欧洲最有威信的视觉艺术大奖。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