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谷先生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个人资料
尹思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印学讲堂】有关印章的名称与制度(上)

(2017-06-30 19:17:28) 下一个

 

 

印章总的名称主要有玺、印、章、印章、印信等,后世还有记、图书、宝、关防等异称。分别说明如下:

 

一、玺。

 

早期的印章称为玺。它的字形写作木(图1),后来加上金旁或土旁,写作【左金部首右上“人”右下“小”】、【左土部首右上“人”右下“小”】(图2-3),也有写作钰、【左“全”右“耑”】等形的,变化很多,详见吴大瀓《说文古籀补》及丁峰《说文古籀补补》两书。那时的玺,人人通用,并无等级的差别。应劭《汉官仪》:“玺,施也,信也。古者尊卑共之”(孙星衍校集本卷下)。这话说得对。诸家印谱收录各种形式的私玺与官玺,特别是私玺,数量不少。

 

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规定“玺”是天子专用,臣下只能称为“印”。玺与印开始有等级的差别。同时,用印章来表征统治阶级法权的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也在那时确定下来。

 

卫宏《汉旧仪》卷上:“秦以前民皆佩绶(疑有误字),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自秦以来①,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秦代皇帝玉玺原物,后世不传,《汉旧仪》同卷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这是汉代制度,是由秦代制度发展而来的。

 

从这里我们可推想秦代玉玺已明著“玺”字了(图4)。汉代官制基本上沿用秦代,但诸侯王这一级是秦代所无,他们的印章也称玺。《汉书•百官公卿表》:“诸侯王金玺【左上“幺”“幸”右上反文旁下“皿”】(绿色)绶”。传世银印有“淮阳王玺”(图5),封泥有“菑川王玺”(图6)、“河间王玺”,都是诸侯王用玺的实例,其字从土,尔声②,或从玉,尔声。从玉的与现在的楷书基本相同。

 

玺的名称,历代帝王一直沿用不废。

 

 

二、印。

 

甲骨文、金文都曾有过“印”字,上面说过,它是“抑”字的初文,不是印章的印。丁峰《说文古籀补补》印字注:“古玺工师之印,系山东出,……陈簠斋(介祺)谓工师是齐官。按印文作“工师之印”(图7),篆文仍是六国文字,而用印不用玺”。可见春秋战国时代也曾用印的名称,但不普遍。

 

秦汉时代一般官印通称“印”。《汉书•百官公卿表》所叙自丞相以下官名、职掌及所用印章,如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比六百石以上铜印黑绶,比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基本上是秦代旧制③。传世两汉宫印明著“印”字者,如“关内侯印”(图8)、“部曲将印”、“军司马印”(图9)、“巧工中郎将印”以及县令、县长等印,所见不少。直到解放前为止,各时代的正式官印,一直著一“印”字,不曾改变。

 

三、章。

 

两汉官印也有称为“章”的。传世铜印如“广武将军章”(图10)、“牙门将之章”、“宗正偏将军”,封泥如“御史大夫章”(图11)、“武都太守章”等皆是。

 

四、印章。

 

连称“印章”,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传世汉铜印有“校尉之印章”(图12)、“偏将军印章”、“牙门将印章”,封泥有“丞相之印章”(图13)、“大司空印章”等。官私印文用“之印”两字的,其中“之”字是为了填足字数。连用“印章”两字,也是为了填足字数。《史记•孝武本纪》太初元年“更印章以五字”。《集解》:“汉据土德,土数五,故用五为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也”。丞相、校尉都只二字,所以加“之印章”三字,填足五字。牙门将三字,或用“之章”二字填足,或用“印章”二字填足。“阴阳五行说”是汉代人思想的特点,反映到政治上、学术上、生活上,不一而足。印章用五字,便是一例。

 

 

 

 

五、印信。

 

古玺文或称某官“信【左“金”部首,右上“人”右下“小”】”。汉代皇帝六玺中其二便称“信玺”。汉、晋、南北朝私印亦有称“信印”的,但很少见。称某某“印信”的最常见,多属朱文(图14)。

 

六、记。

 

印章或称为记。传世唐代官印如“大毛村记”(图15),宋代如“永定关税新记”皆是。也有称为“朱记”的,这是说明用朱红印色钤盖,以别于墨印。传世唐代官印有“蓟州甲院朱记”,宋代有“辂马厩门朱记”(图16)。以上各印皆见《贞松堂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与《唐宋以来官印集存》。清代官印,“文职佐杂及无兼管兵马钱粮武职官,用木钤记”(见《清会典》)。直到解放前,有些小机关的公章还沿用“钤记”的名称。

 

七、图章。

 

都穆《听雨纪谈》:“前代有某氏图书之记,惟以识图画书籍。今刻私印亦曰图书,误矣”。从鉴藏图书印记而误称印章为图书,由来已久,现在人们口语上还有这样称法。从这一称法而转化的,则有“图章”、“图记”。如周亮工《印人传》标题有《敬书家大人自用图章后》、《书钿阁女子图章前》……,通人也所不免。

 

八、宝。

 

王厚之《汉晋印章图谱》收录“中山王宝”四字白文小玉印 (图17),未知何代物。印章称宝,始见于此。皇帝用玺,唐武后改称为宝④。从此以后,历代帝王所用的玺,或称宝,或仍称玺。

 

九、关防。

 

明太祖因官场使用预印空白纸作弊,议定用半印办法,两相勘合,以严关防。这种两合的半印就称为“关防”。后来勘合制度已废,有些不是正当设置的官员,其印信就称关防,仍用长方形,但文字是完全的(图18)。直到解放前,还沿用这个名称。

 

 

注释:

①“自秦以来”通行本《汉旧仪》作“汉以来”,今据蔡邕《独断》所引改正。

②说文玺字本篆从土作玺,是由【左“土”,右“尔”】字转化来的。

③《汉书•百官公卿表》:“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④见《新唐书•车服志》。

 

 

 

 

 

责任编辑:朱小雨、易晔

转自西泠印社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