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忠
赵秉忠生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十五岁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被黄尊素弹劾去职。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追复原官,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藏
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3.3厘米,中间行文高35.7厘米。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系全绫装裱。
1983年,赵秉忠第十三代孙赵焕彬捐献“状元卷”,题目为《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全卷以毛笔小楷书写,标准的八股文,共2460字,非常工整,有欧阳询体的韵味。
先写个人资历及父、祖、曾祖三代清白家世,正文是针对皇帝的考题献出经世治国对策,后面有礼部弥封的官印,还有9位阅卷官的大名,是宫庭重要机密档案。
这份卷子如何由宫中流落民间是个谜,但它历尽沧桑500多年才由赵氏后人手里献给山东青州市博物馆,是中国现今唯一保存的状元卷。
这份殿试卷为十九折册页,这份殿试卷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按规定为毛笔仿宋体书写,共四折。首折上方钤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末折骑缝处亦钤此印二分之一。这一部分是被弥封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长印。
后一部分是正文,正文为十五折册页,每折六行,全文共2460字,用工整小楷写成,试卷首页右上角顶天头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下钤楷书“弥封关防”四字长方印。
赵秉忠在殿试卷中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反映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赵秉忠用对“实政”和“实心”的论述回答了皇帝的策问。对“实政”,赵秉忠提出了要“立纪纲,饬法度”,对“实心”,则提出了要“振怠情,励精明”。还给皇帝指明了用“实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苟且以应我,实心以图政,而政不致惰窳而不举。”
正由于赵秉忠这一番披肝沥胆的策对,使皇帝龙颜大悦,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正文后为九位读卷官的职衔姓名,最后卷尾印有“印卷官礼部仪制清吏司署朗中事主事臣朱敬循”大字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