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个人资料
正文

从朝鲜两次核试验看蹊跷

(2009-06-19 13:59:09) 下一个

评析朝鲜两次地下核试验

 

以下是朝鲜官方通讯社关于两次核试验的中英文正式报道。

 

朝鲜在9日(200610月)“安全、成功地”进行了核试验。报道说,这次核试验是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核试验没有发生“像放射能泄露这样的危险”。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re was no such danger as radioactive emiss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nuclear test as it was carried out under a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 and careful calculation.
    The nuclear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indigenous wisdom and technology 100 percent. It marks a historic event as it greatly encouraged and pleased the KPA and people that have wished to have powerful self-reliant defence capability.

 

关于第二次核试验,公报说,这次核试验是“应科技人员的要求”进行的,也是“千方百计加强自卫的核遏制力的一项措施”。 报道称,这次核试验在爆发力和操纵技术方面得到新的提高,并安全进行。朝鲜通过这次核试验,进一步增强了核武器的威力,圆满解决了有关科技方面的问题。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successfully conducted one more underground nuclear test on May 25 as part of the measures to bolster up its nuclear deterrent for self-defence in every way as requested by its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The current nuclear test was safely conducted on a new higher level in terms of its explosive power and technology of its control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helped satisfactorily settl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arising in further increasing the power of nuclear weapons and steadily developing nuclear technology.

 

从两次核试验朝鲜官方通讯社字斟句酌的报道内容可以看出,朝鲜几十年来核技术开发之路走的真是异乎寻常的艰难。尽管朝鲜封锁了一切可能透露核试验实际情况的线索,但是今天毕竟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开发和应用核技术走过了近七十年的历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核技术的许多基本常识包括原子弹的基本原理甚至对于普通人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朝鲜尽管对这两次核试验的一切技术数据都严加“保密”,可惜核试验装置爆炸造成的地震却实在是无法掩盖。外界仅凭对于地震位置、深度和震级的精确测量、记录和分析,加上多方面其他情况和经验数据的综合判断,朝鲜两次核试验的大致水平基本上就可以估计的相当准确了。这就好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想对饱经风霜的成年人隐瞒他心目中的某些“秘密”,尽管他煞费心机自以为万无一失,在经历过同样少年时代的成年人眼中,这些秘密却早就是一目了然。

 

本文试图借助于各种媒体公开报道的消息和网上可以查到的公开的相关数据,结合朝鲜官方通讯社发布的正式公报或报道,分析一下朝鲜这两次核试验的大致情况。

 

2006109日朝鲜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朝鲜官方通讯社的报道是:“安全、成功地进行了核试验,是在科学思考和仔细计算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发生放射性泄露的危险。”

 

朝鲜第一次核试验是将近三年前进行的,那次核试验引起的地震经过对多个国家测定数据的比较筛选,已经有了相当准确的结果——3.6级,而且经过了近三年时间,特别是朝鲜已经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的情况下,关于当量已经不用再闪烁其词——只有550吨,所以报道中上说它“安全”没有错,但称之为“成功”却是有些可笑的自欺欺人,因为实际上更准确地说那是一次应该算作失败的核试验。在今天世界上所有掌握了核武器技术的国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第一个核试验装置,不管核装料是钚239还是铀235,不管是枪式还是内爆式,即便是不能算完全成功的核试验其当量也至少高于4000吨。一个初级裂变核装置仅仅达到这样的当量水平,说明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多的核装料都没有参与反应而变成了核废料,成为放射性污染源。

 

至于报道中所称“是在科学思考和仔细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则暴露了朝鲜从事核技术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程度。关于这种最简单的核裂变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在今天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互联网上尽管因为美国反恐战争的需要已经尽可能删除并严格控制了许多有关敏感信息,但仍然还可以查到一些不太敏感的,实际上是已经被认为根本不需要保密的资料。许多大学物理系一些优秀的、有兴趣、有钻研精神的本科生、研究生都能正确计算和设计出与朝鲜全体核技术开发人员“科研攻关”几十年的成果水平相当甚至更好的核裂变装置。举例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学生迪米特瓦·林特在图书馆潜心琢磨,就写出过400余页的《制造核弹的方法》,其质量和水平之高,美国核武器专家泰勒读完后认为:“这是我迄今所看到的最详细、最全面的报告。”

 

像这样重大新闻的报道用语其中有关技术方面的措辞一定是经过相关技术专家严格把关的,虽然计算设计正确并不等于就能造出原子弹并成功完成核试验,比如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最简单的“枪式”铀弹已经到了根本不需要试验,只要设计正确就一定能成功的程度。特意加上这样一段原意在表彰朝鲜核科技人员兢兢业业艰苦劳动的文字,却无意中向外界透露了很多其它信息。

 

不过还是应该谢天谢地,看来朝鲜的核科学家们没有忘记把安全、不要发生放射性泄露作为重点考虑,也幸亏选择了地下核试验方式。朝鲜国土面积本来就不大,核试验地点的可选择范围又只能是在靠近中国的更有限的区域内。尽管是地下核试验,恐怕绝大多数中国人感受到的这种“核武器”的“威慑力”要远远大于朝鲜千方百计想要“威慑”的对象——美国、日本甚至韩国。更不要说朝鲜如果要实现它的最终目标——真正意义上的战术甚至战略核武器,估计不得不进行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的实弹发射及大气层核试爆,再考虑到朝鲜弹道导弹控制技术能达到的精度,能否及何时能形成对朝鲜心目中目标国家的核“防御”或“威慑”能力暂且不说,中国却不得不先于所有其它国家接受朝鲜核“威慑力”进一步更严峻的甚至可能是相当长期的考验!

 

2009525日朝鲜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距离第一次核试验将近三年的时间过去后,朝鲜面对阻力不屈不挠地又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从以上分析对第一次核试验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之后,这次官方报道中:“应科技人员的要求”,一句就很容易理解了。550吨当量的核裂变试验也许可以让朝鲜大多数人感到欢欣鼓舞,但是显然朝鲜天才的核物理学家并不满意,从追求一生的专业成就的角度无论如何也不能就此罢手。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引起的地震是4.5级到5级,究竟当量是多少?由于刚刚过去几个星期这似乎还是个有些敏感的话题。因为与朝鲜试验发射远程火箭情况类似,对于朝鲜核科学家来说核试验当量究竟是多少他们自己是不清楚的,设计值和实际当量不可能一样,朝鲜又缺乏检测技术和设备,因此要靠试验后其他国家的监测、分析、计算,然后会有一些分析判断数据发表在各种媒体上,朝鲜境内或境外会有专门的人才收集这些情报提供给核科学家们作为试验结果数据,才能进一步改进他们的“科学思考和仔细计算”,进而为下一步的核试验重新设计。而且这个过程看来是个相当艰难的任务,所以两次核试验不得不相隔将近三年的时间。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各种对于朝鲜第二次核试验当量的猜测和估算,最低估计是三到四倍于第一次核试爆即二千吨左右,然后有4000吨到6000吨之说,1.2万吨之说,直到最高估计为2万吨。这些数据看起来像是因为朝鲜的保密工作滴水不漏,使得外界无从下手只好随意猜测,实际上由于今天的“核门槛”已经是如此之低,全世界从事核技术研究的机构仅仅根据地震数据和朝鲜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的工业、科技水准,完全能够判断出这种初级水平核试验的大致情况,甚至包括一些技术细节。之所以众说纷纭更多是有意无意中不希望因此对朝鲜核技术开发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毕竟这个世界上核武器已经太多了。当然尽管有关初级核裂变爆炸装置的技术已经高度成熟,但谁也不能百分之百排除一些极小概率事件,或许朝鲜核科学家碰上韩国黄禹锡的“运气”,在干细胞研究过程中造假却歪打正着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

 

从“应科技人员的要求”,加上“在爆发力和操纵技术方面得到新的提高”,以及“进一步增强了核武器的威力”这些用语,可以看出朝鲜第二次核试爆与第一次失败的核试验采用的基本上是同样类型的钚装置。之所以肯定是钚,由朝鲜针对联合国制裁决议“强硬”回应中的第二点措施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印证。不过这里提到“核武器”一词却是朝鲜方面的又一种“疏忽”,朝鲜的核技术开发基本上可以肯定仍然处于试验阶段,距离拥有实战能力的“核武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对比两次核试验,同样类型的装置,在“爆发力”和“操纵技术”方面所得到的“新的提高”以及在“核武器的威力”方面的“进一步增强”,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具体“提高”“增强”了多少呢?排除几种可能性后,地震震级已经告诉人们,朝鲜第二次核试验充其量达到了印度1974年第一个地下核试验装置的水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从朝鲜官方报道的英文版公报措辞中可以看出,对于这种类型的核装置如何进一步提高爆炸力和控制技术,朝鲜的核科学家似乎已经摸索出了“门道”,显然感到很满意。也就是说朝鲜对于同样类型的核装置还将进行至少一次以上的试验,或者说朝鲜最快可能用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地下核试验,有希望制造出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在长崎的那个“胖子”水平的原子弹。

 

也许关于朝鲜第二次核试验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安全”性,官方公报中没有忘记强调这一点,美国事后收集的大气样本中据说也没有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在可以排除掉数千吨常规炸药这种可能性之后,这是在朝鲜这次核试验引发的紧张氛围中让人感到可以略微安心的一点。

 

作为以上分析的推测之一,朝鲜目前核技术开发的状态是半只脚已经踏在“核门槛”上,出于技术和政治的多重原因和动力,朝鲜将会利用已经分离出的钚原料,采用很可能与前两次同样类型的装置继续核试爆,应该仍然是地下试验。至于什么时间,上次的间隔是两年零八个月,下次如果排除掉国际舆论和制裁的影响最晚也应该比上次的间隔缩短很多。

 

以上分析全部基于公开报道的消息,本人感觉、相信、也希望朝鲜官方公报是基本诚实的,难能可贵。

 2009/6/19

文中所说朝鲜两次核试验采用地下方式可以略微令人感到安心看来也有些过于乐观了,地下核试验虽然不会造成直接和即时的大气污染,但是仍然会给地下水系统留下长期的核污染源,如果是在浩瀚大洋的岛屿或幅员辽阔的国家中的沙漠地带,这种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影响要小得多。可是朝鲜是一个地域狭小的国家,可供选择的地下核试验区域更为有限,地下水与地表河流都是互相联通的,而且距离中国东北境内地下地上的河流水系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因此对于朝鲜的地下核试验造成其本国以及中国河流水系核污染的可能性决不可掉以轻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