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坡

散散漫漫野性,疯疯癫癫莽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摄影三境界(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009-10-17 09:28:36) 下一个
康德说,世界上只有花朵对人而言是纯粹的形式美,无任何功利性,而其它具有美感的东西多少都与“功利” (生存)或“社会意义“(道德)相关。诚然,人毕竟是有思想感情的动物,不仅仅对唯美形式产生被动快感。最动人的艺术品总时那些感人肺腑和发人深省的东西。近代美学界有“形式美”与“表现美”(意蕴美)之分野。在传统角度看来丑的东西,在表现派那里可以具有审美价值,显然意蕴美被极大地重视。中国传统艺术有极强的表现派倾向,典型的如写意画和后来明清的丑石欣赏热,即是表现派审美的好例证。相应地,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明确提出“立意”的重要性。西方现代美学家中还有中间派,认为形式与意蕴双重重要,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只有“有意味的形式”才是产生巨大审美快感从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形式。通俗点讲,“有意味的形式”或可称之为“升华主题的形式”。 一个“形式” (对摄影而言,即入画的元素与构图)若能恰到好处地诠释你要表达的主题——某种思想情趣,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摄影艺术的更高境界,应达到画外有音,令人遐想回味,而不是一览无余。这里有个有趣的实例:几年前,我在摄影沙龙贴了下两幅片子,题为“童趣二则 “(见下)。很快,一位网友以娴熟的PS技巧,为后一幅添了两戏水儿童 (如图)。我回复说,很高兴你想到戏水儿童,说明照片具有激发人联想的效果。这就够了。让每个人产生自己的联想,好过盯着被限定的对象。在读图过程中参与完成的作品,更令读者回味。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好作品不仅其画面构图使人百看不厌,而且透射出一种境界,令人回味无穷,常看常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所谓“意境”,就是作品在形式美之外令人回味的内涵,即在视觉冲击力之外的审美效应, 那种除了悦目还能赏心、养心,除了触目还能惊心、警心的表现力。显然就是形式所含的意蕴和情感,古人称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要求“情与景汇﹐意与象通”,就是形式与意蕴的和谐结合,创作一个 “有意味的形式”,或发现一个“升华主题的形式”。
。“意境”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审美范畴,有点所谓 artistic conception 的意思,但比 conception 含义更宽泛丰富。“意境”说不仅在国画的审美理论中有核心地位,而且在诗词评论中也意义重大。细论起来都是博士论文级的,不是本帖所能。

艺术摄影乍看是个很“写实”的门类,其实,在镜头取舍,角度俯仰之际,镜头背后的眼睛,已将个体之心灵色彩和思想线条投射到取景框中了。同一拍摄对象,不同的艺术家眼里看到的是不同的主题。在按下快门之际,艺术家的画外音同时被录入的画面。其情趣雅俗,格调高下,尽在其中。因而,摄影并非“写生”实录,而是写意摄魂。至少许多隽永的摄影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而且具有饱满的心灵张力。

一张画面与主题完美结合的作品,可能是作者蕴酿已久,精心设计或苦苦寻觅而得;但更多的情形是机遇垂青了有准备的头脑,邂垢的景物,激发了素养中的灵感。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摄影大师Ansel Adams的不朽之作“月升“。那天傍晚(1960年,12月28日),Adams 驱车路经半丘山,扭头一瞥之际,便被所见景色触动。他立即停车,迅速取出相机和三脚架,很快选好角度锁定构图,按下快门。傍晚是风光摄影的极佳时机,但对拍摄者的要求也高。光线强度瞬息即变,夕阳照地的面积在变化,月亮也在上升。在如此苛刻条件下,得到一张优秀照片诚属不易。Adams胸有成竹,回家立即进入暗房,数小时后,他对着其中一张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似乎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照片,凝聚着作者的审美功力和摄影大师对题材捕捉的敏感性。照片发表后引起轰动,至今仍散发着不衰的魅力。据说它在拍卖行的价位一直名列榜首。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后来的”月亮与半丘山”则是作者蓄谋已久的另一幅杰作。我个人更喜欢此作品给人的意境。半丘本不宏伟,但在近处仰拍,在画面上一样显出雄姿。特别是山涯的形态和质感给出一种深沉的阳刚基调,而皎洁的半月又洒下一脉阴柔气息。月亮的出现是点睛之笔。若无月亮,就是张呆板的死图。月亮将视线引向天空,从而勾出无数联想和感慨。半月又给人强烈的时间轮回之暗示,反过来加强了峭壁对空间的诠释。时空这个永恒的主题就以这样一幅回味无穷的构图表达出来。我记得当年北京美术馆首届西方摄影作品展将之拼接放大,一进展厅迎面半堵墙大的巨幅照,给人的震撼难以言表!

能够欣赏这种意境的读者很明白,只有黑白照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不信请看,有好事者,与同样时间,重拍了一张几乎一样的彩照,然而,那种深沉凝重的基调消失了,成为"多一张不多, 少一张不少"的普通 风景照而已。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

也来玩一下意境派:)不小心在某小城摄影展上获优秀奖 (下面第一张)。

禅意二则: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野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首席聊天师的评论:

谢谢鼓励!

再来第四是否就是蛇足了:)
首席聊天师 回复 悄悄话 有图有真相,学习摄影老三篇了!还有第四么?
闲人Filiz 回复 悄悄话 继续学习。
野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纳兰秋水的评论:
康德的所谓“情感审美”的范畴? 我没听说这末个范畴。是审美情感吧?审美是一种情感判断,这是康德的基本意思。

你尤其应该注意到我爱情论种的另一句经典:

爱情审美是“因其暗含的意义已固化在特定的形式中,主体是以不假思索的直觉形式感受的。”
美女俊男就是生物学上“有意味的形式”。
野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纳兰秋水的评论:
你怕是没好好读我的情爱论。再看一遍最后那个示意图。前三个属形式美,理欲属意蕴美。“有意味的形式”出在人身上,就是其心灵美统一于他/她的外在美——皮美,形美,气质美。
纳兰秋水 回复 悄悄话 美学家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那才是产生巨大审美快感从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形式。
这句话非常好,可以用在别处。恰好是你总结的四个欲望里缺少的那个层次,并且不能归并到价值观的理欲这一层,同时也比由气质和性格而来的“情”欲这一层深刻和强烈。估计属于康德的所谓“情感审美”的范畴,这个才是所有感人的“爱情”里的高峰。对于女性来说,是response值最高的那一维变量。
红袖添香老板娘 回复 悄悄话 学习了。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