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7 (117)
昨天就去了一趟中国城某银行,这是我从去年2月疫情开始之后第一次去中国城。我的预约是上午10点,我9点15分出发上高速,也是疫情之后第一次上高速。
我估计要40分钟才到中国城,一路上畅通无阻,20分钟就到了。以前在早上到中国城,都要40分钟左右,没有想到现在车这么少。看来因为疫情,出门“办事”的人少了。
提前25分钟到银行,外面很冷,我想是否可以进去暖和一下,但是当我走向银行大门的时候,守门的门卫就在距离我十几米左右的地方对挥手我说,10点才开门,好像怕我靠近他似的。我只好回到汽车,在车上呆一会儿,觉得挺无聊的,就下车走走。
早上10点以前的中国城,总是冷冷清清,除了几家卖糕点的餐馆之外,几乎都还没有开门。记得去年夏天因为骚乱导致中国城成为“木板城”鬼城,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的心和中国城的早上一样空空荡荡,一年没有到这里,华埠的街道和建筑一点都没有改变,华埠的早晨,永远是没有人气。
好不容易盼到10点进入银行,还是那些熟悉的办事人员,还是那些柜台和分割的工作间,我是预约一位在工作室的办事人员,工作室很明显地有了内外之分,长方形的办公桌上竖起了一片玻璃墙,把员工和顾客隔开,只剩下一条缝可以塞进你的资料。
其实这种隔离很常见,很多商店都是如此,如果是买东西没关系,很简单,但是和银行工作人员交流就不同了,以前可以和办事人员一起翻开资料,查阅电脑,办事人员和顾客可以没有里外区分,现在顾客看不见里面了。我有一些问题还没有问清楚,也就算了。疫情太严重,他们能坚持上班就很不容易了。
有的公司直到现在还是在家办公,但是你要看是什么性质的公司,比如有的保险公司也在家上班,顾客找上门去,才知道没人。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换了汽车保险,就是因为他要办理新车保险,但是他原来保险公司没有开门,于是他就干脆把原来的一部车和房子保险都退了,换了一家有开门办公的保险公司。
世界在变,疫情却不变。疫情之下如何生存和发展?的确是一件非常值得去研究的大事。现在的很多服务单位,对顾客是越来越没有耐心。生怕多说一句话,多呆一分钟染“毒”上身。政府部门的很多单位,直到现在还是在家办公,积压的文件堆积成山。去年初我申请的一个case,原来说一月之内答复,直到现在还没有答复,我问他们,回答说,还在排队之中。没有办法!
很多事情该办的办不了,比如疫苗。据说很多部门现在对疫苗的分配还是一团乱麻,都是临时决定的。一方面,大家预约打疫苗要一个月以上,有的还预约不上,不知到哪里排队。另一方面,政府到的疫苗却大部分还在仓库里。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是我知道,在中国打疫苗效率高得多,在关键时候,医护工作人员是没有什么周末休息的,所以快得多。在我的老家漳州几乎没有病例,医护人员早就打过两剂疫苗,一般民众都要接受核酸检。
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要工作也要度假假,不管是疫情多么严重,照样休假打高尔夫球,照样到夏威夷度假。日子总是要过的,怎样过才能过得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似乎都在寻寻觅觅地找这个答案,却不知道答案在哪里?我们与正常生活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最近博文:
疫情逼着大家提前全身心进入数字化时代了。
谢谢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