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7 (117)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热文中国人把日子过反了!(值得深思)。其中有几段话是这样说的:中国孩子小小年纪就在玩命地学习。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把全国的儿童都推进了深渊,那就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为变态的社会竞争,使人性也变态了,孩子两三岁就要学唐诗,学外语,弹钢琴。有的是从胎教就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我认识的一个孩子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背唐诗,家长也成为模范家长,到处传授育儿经验,结果这个孩子长大之后,表现很一般,起跑线领先又怎么样?
我们那一代没有起跑线,我们的口号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前我们的教室里黑板上方就是写着这八个字。我查阅了百度,这口号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1951年9月底,他接见安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且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8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其实,毛泽东说的“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加客观和实际,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但是,为什么“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没有被成为学校孩子成长的标志性的口号呢?
看来是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对毛泽东的话领会不深,没有足够的重视, 以至学校只注重孩子学习和向上。没有健康,哪来学习的动力和向上的体质?再说,健康是具体的,看得见的; 向上是抽象的,永无止境的。没有健康的质量,就像沙漠上的大厦,根基质量不好,很容易被海浪夷为沙滩。
在五十年代后期,是只讲向上而不讲健康的年代。比如,一天等于20年,尤其是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康生在视察北京农业大学时指示:学校最少要挂五块牌子——学校、工厂、农场、研究所、农业局。如能挂十几块牌子更好。虽然是农业大学,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荒唐,学校什么牌子都可以挂,就是不挂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医院的牌子。
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煽动性口号是谁提出来的?我原来以为是官方的语言,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一个广告语“,二十多年来这句话像一阵飓风一样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让父母越来越焦虑,让孩子越来越疲惫,让教育越来越混乱,让书包越来越沉重,这句话掏空了父母的口袋,也掏空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受益者只有疯狂的商家,各个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这句广告语也不含贬义,如果把健康作为孩子的起跑线,孩子的体质作为孩子的首选指标,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负面效应了。问题还是中国社会变态的竞争,读书好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家庭富裕的,能够花得起各种五花八门的培养孩子的线,在起跑线领先。那些贫困孩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能用健康的代价换取收入来支持孩子,孩子却不一定会让父母满意。
很多孩子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就完全沉溺于网络游戏,很少看书。每天晚上,上网玩到深夜两点不睡觉,白天经常因为起不了床而逃课,每门功课基本都是 60 分万岁。他们是刚刚走上社会的青年人,为了扩大人脉,适应黑色竞争,争相出入吃喝场所,动不动喝得烂醉如泥,长身体长智慧的年龄,却被活生生地糟蹋掉了。如果说他们的起跑线赢了一般孩子,上了大学,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扩大人脉,适应黑色竞争。有这样的校园和学生,我们唯有摇头叹息。
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来到美国,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读书工作,没有人会让你的孩子去和谁攀比谁跑得快。没有起跑线的人生,无需你煽动,孩子就会自觉向上。没有起跑线的人生,才是最自由的人生。
写到最后,我查阅了一些中国教室的布置,找到一个有代表性的“班级立志班训”。里面的七条班训,竟然没有健康,没有开心,没有兴趣,没有爱好,没有课外活动,都是成就梦想辉煌之类的,都是迎合“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这是活生生的一例,我就不再多加评论。
最近博文:
还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现在都几乎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