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作家写的,他70岁了,因为他的生活不能自理,要到养老院被人伺候了,但是养老院给他安排的房间就那么十几平方米,他只能带一些简单的衣物和日用品,家里的上百件衣服和上千本书都没有办法带来,送给亲戚朋友也鲜有人要,只好拿去当废品卖了。由此他非常感叹,人生短暂,即使你学富五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这位老作家的感叹,也许会发生在我未来不久的时候。所以,我现在对家里的书,是下定决心清理了。在清理过程中,我发现最难割舍的就是几十本那些朋友写的书。我来美国25年,2004年起就在网络认识不少朋友,远方朋友都写书,只要我知道,一定要买一本。朋友送的书也不少,这些书都看过一遍,就很少再翻翻看。
我记得有位很有名气的文学评论家,家里的书房摆满各地朋友寄来的书,很多书都没有时间 看,直到写书的人离世了,那本书才翻了一半。那个离世的朋友,还是文学城大名鼎鼎作家。
不是朋友的书写得不好,而是我们这个年纪要看的东西太多了。要看医生,要看儿孙,要看飞机的航班确定去参加各种各样活动的机票。看书要紧,健康更要紧,更多的时候是要看健身房跑步机的卡路里消耗量,要多动少坐身体才有利身体健康吗,有时就边跑步边看书。
不过不管你多么努力,即使是再好的书也没有时间看了,尤其是那些长篇小说,看起来很花时间的。比如看到一半的时候,打开网络,发现转基因人的信息,人类都要拿上帝开玩笑了,这非同小可啊,这才是非看不可的。网络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比印刷的书好看多了。
所以,我现在对于生活用品,是只出不进,改送的送,该扔的扔。对于文化用品,除了电脑电话之外,一律不买,但是朋友写的书还是要买的。要看更多的好书,在网络上就可以看到。
就说文学城吧。我看到很多好的长篇,比如《随波逐流 - 活在美国的我们》写得非常真实,我偶尔看前面的几章,非常喜欢。比如书中说的90年代在美国办理社会安全卡,他是下机之后几天才去办理安全卡,而我们则是在走出海关之后,海关人员就给了我们社会安全卡号码。当时海关办事人员中有个女子会讲中文,他对我的儿子说,以后在家里要多讲中文。那年儿子才11岁,他来美国时候他的行李就是一书包的中文书。现在他每次从外州回家,都要清理一下他的旧书。不久前把一箱子中文书也扔掉了,那是他来美国之后国内的一位叔叔寄给他的几十本中文课外书。现在儿子早就不看中文书了,但是有好的中文信息他还是会推荐给我看的。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在他的微信号里展示了他的书房,他刚刚扔掉100多本书,书房里还是有上千本书,下一次扔书的时候,可能不止100本。
推荐我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