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接着看第3章第11段
原坡地上的麦子开始泛出一层亮色的一天夜里落了一场透雨。临近天明时白嘉轩醒来,放声痛哭。哭声惊动了母亲。他说他梦见父亲了。搞不清父亲怎麽弄得满身满脸都是泥水,浑身衣服湿漉漉往地上滴水,不住地打着冷颤。搞不清脚下怎麽会有一个泥水聚积的深潭,父亲似乎就是从水潭裹爬上来的,腿脚一抖索又跌下潭里,他怎麽拽也拽不上来,眼看着父亲沉下去了,只露两只大手在水上摇。他大唿救命,越急越唿叫不出,急得大哭,突然惊醒了。母亲听罢,并不惊奇,只说了一句就回自己屋去了:“你到你爸坟上去看看。”
第12段
天明了,白嘉轩叫上长工鹿三扛着锹,踩着泥泞朝坟地走去。他围着父亲的坟堆查看了一番,发现了一个可能进水的洞穴,夜里落大雨时流水进入坟墓了。他向鹿三说了那个噩梦,鹿三连连称奇。他们用锹扎断了洞穴,堵死了水路,培高了土堆。嘉轩说:“墓道里进了水,父亲的仙骨被浸泡了,得迁坟。”
第13段
麦子收碾一毕,白嘉轩请来了-阴-阳先生,走遍了白家分布在原上的七八块旱地,选择新的基地。令人惊佩的是,他没有向-阴-阳先生作任何暗示,-阴-阳先生的罗盘却惊奇地定在了那块用二亩水地换来的鹿家的慢坡地上,而且坟墓的具体方位正与他发现白鹿精灵的地点相吻合。-阴-阳先生说:“头枕南山,足登北岭,四面环坡,皆缓坡慢道,呈优柔舒展之气;坡势走向所指,津脉尽会于此地矣!”白嘉轩听了,心中更加踏实,晌午炒了八个菜,犒劳-阴-阳先生。他把-阴-阳先生的话一字不漏地沉在心底,逢人问起却摆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吓,跑过了七八块地,没一块有脉气的,只是这慢坡地离村子近点,地势缓点,凑合着扎坟吧!”
第11段写梦,白嘉轩梦见父亲的坟进水。
第12段写白嘉轩和鹿三看到父亲的坟真的有一个可能进水的洞穴,并堵死了它。
第13段写麦子收碾一毕,白嘉轩请不知道白鹿精灵的阴阳先生来选择新墓地,结果和地点就是在白鹿精灵的地点,作者设置这个巧合。就把白嘉轩发现白鹿精灵的时间和迁坟得时间清晰地连成一条线索。
这里,我们要讨论作者是如何表达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一文学的基本常识。这只是对初学者而言。
我们常说叙事文学的几个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故事情节是最主要的因素。
不少网络的小说,看起来就像是纪实,因为把故事发生“时间”写得清清楚楚,写时间以后才写地点,接着写人物事件等等,好像生怕读者难以解读。但是我们往往忘了,故事情节是主要因素,时间往往是不经意地出现在情节中的某一个地方,以免冲淡故事的情节。陈忠实就是很少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家来仔细看一下我们上面说的那条线索的发生“时间”的过程。
第一:白嘉轩是什么时候去找朱先生的?
白嘉轩发现白鹿精灵是在第2章,第6房女人死了之后的一个雪天清晨,他在雪地里麦田发现怪物之后,想找姐夫揭秘。什么时候去找?作者没有马上交代,而是用了大约5000字插叙介绍朱先生的生平,后来才知道他是踩着“滑溜溜的积雪终于下到书院门口,”我们才知道他找到朱先生的时候还是这天早上。而且在踩着“滑溜溜的积雪“之前,他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白鹿村到滋水县城路上的景致:“从白鹿村朝北走,有一条被牛车碾压得车辙深陷的官路直通到白鹿原北端的原边,下了原坡涉过滋水就离滋水县城很近了。白嘉轩从原顶抄一条斜插的小路走下去,远远就瞅见笼罩书院的青苍苍的柏树。白嘉轩踩看熘滑的积雪终于下到书院门口......”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画面的空间:有牛车,有官道,有原边,有原坡,原坡是可以涉足的滋水。一幅典型的关中山水画呈现在我们目前。长篇小说的除了从容细致刻画人物形象之外,尽可能地展示人物的生活领域,展示主导性格之外的特点。白嘉轩那么有钱,可以坐牛车去县城,他却要抄小路,可见他的性格就像第2章结尾说的“一当把万全之策谋划出来,白嘉轩实施起来是迅勐而又果敢的。”我们要经过细微观察才知道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用心和造诣。
这就是“把空间揉进时间”。当然人物的性格也在其中。
第二:白嘉轩是什么时候去找冷先生的?
是第2章在朱先生书院里。白嘉轩从朱先生口中得知这个怪物是白鹿精灵之后,白嘉轩要迅速实施他的万全之策。于是第3章的开头就是他”吃罢晚饭“,我们就知道是当天晚饭后,他就去找冷医生做中间人找鹿泰恒串说。这个时间还是很清晰的,一般人可能会写“白嘉轩从朱先生家回来吃罢晚饭之后。”也不是很啰嗦,但是优秀的作品就是不多说一句废话。
第三:冷医生什么时候去找鹿泰恒和呢?作者没有说,只是在写他答应白嘉轩之后,“亲自走进了鹿家的院子。”串说成功之后,冷先生是什么时办酒菜主持换地的协议呢?也没有交代,只是写他指派伙计王相到菜铺定桌。
读者不知道这两个时间,这个故事是不是有遗憾?有些现代派的小说就是刻意不写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性格背景都不知道,但也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这个话题很大,我们不必去细说。我想,这两个时间没有交代,让读者去思考,也是一种文学的技巧,惜墨如金,不让时间冲淡故事的情节。任何时候都是故事情节第一。
第四:白嘉轩什么时候告诉母亲换地协议的时间。换地交易完毕的第二天早上白嘉轩才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这个时间已经非常清楚了。作者为什么要刻意交代这个时间,因为第二天早上白嘉轩不说的话,村里人也知道了,无法隐瞒了。时间不能模糊。
第五: 什么时候正式换地。是“收罢麦子撂地”之后。就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从现在起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意象,就是麦子的意象。这里的意象是“撂地”。因为“撂地”的人不同了,这么一件小事就是白鹿两家今后命运的走向,这就是以小见大,从而可以找出半个多世纪乡土中国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际遇的某一个细节。
第六:什么时候迁坟? 还是用麦子的意象。
换地之后迁坟之前,“原地上的麦子开始泛出一层亮色的一天夜里落了一场透雨。临近天明时白嘉轩醒来,放声痛哭。哭声惊动了母亲。他说他梦见父亲了。”
大家分析这个时间,麦子收了又种下长大,很容易看出是白嘉轩雪地麦田里发现白鹿精灵之后的一年了,“原地上的麦子开始泛出一层亮色的一天夜里落了一场透雨。”这句话,包含多少含义?起码我们可以看出他把描写麦子的散文笔法引入时间的线索中。很明显,作者是刻意在“麦子”上下功夫的,因为“麦子”最接地气的地方,就是发现白鹿精灵的“麦地”。麦田和麦子始终紧紧地扣在故事的主线上,形成一种宏大的“白鹿原意象”。我们不得不佩服作家表达时间的高明技巧。
洞察文学城!
哈哈嘻嘻呵呵
老吴在文学城开设文学讲座,对于转变文学城转贴和综合转贴风头大盛的势头很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