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母爱

(2008-10-15 01:23:43) 下一个

             (随笔)

  公司里有两位女同事差不多同时生了孩子。等她们前后脚来上班之后,只要一碰面立刻就眉飞色舞地聊她们各自的宝贝。我不幸坐在其中一位年轻母亲边上工作,一见她们又在边上凑在一起聊上了就运气。因为这二位聊孩子聊个没完没了,能持续一个钟头还是兴致勃勃、眉飞色舞,车轱轳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而且从不顾及周围正在干活的人们的侧目。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母爱的流露呀,每个做了母亲的女性都共有的、男人无法体验的情感。

  母爱是共性,自然界中,母爱的体现无所不在。人类社会中,母亲不爱自己孩子的恐怕少之又少。母亲甘愿为子女做出种种的个人牺牲的故事千千万万、比比皆是。可是母爱往往会发展成溺爱呀!我有一位亲戚,两口子认为儿子是天之骄子,样样都比别人强。孩子被娇生惯养,到了十二岁还由母亲去给洗澡。家务活更是一点不干。结果怎么样呢?这位“小皇帝”动辄对父母动粗口,呼来喝去是理所当然的,发起脾气“惊天动地”。偏偏他又是个“耗子扛枪--窝里横”的主儿,典型的懦弱,在同学中受欺负,办事能力极差。最糟糕的是,这位男孩子到了高中干脆就“懒得学习”了,到家里也不做功课,没完没了地看电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的品行也成问题,经常的小偷小摸,而且最爱偷家里的钱花。做母亲的虽然伤透了心,可更加宠着儿子,还想出种种的“客观因素”,为儿子的不成气找原因。哎,如今国内城市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说的这种现象恐怕不是个别例子。

  “如果真正体现母爱,就应该极其严厉地管教子女!首先得让孩子懂得如何做人,堂堂正正地做人。他们的任何缺点、错误都不能放过。”我很是激动。但我的一位老大姐却认为我的看法片面,甚至极端。她是一位中学教师,有两个二十多岁的儿子。“近似于溺爱地爱你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保护伞,是他们最后的堡垒。”她侃侃而谈。“你们俩口子对自己的女儿过苛了!这会伤害孩子应有的自尊心。”她认为首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然后才能竖立其自信心;同时,同情心不是刻意培养的,一个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必然会有名副其实的同情心。

  这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她讲的这番大道理我并不反对。只是心里嘀咕:我这位老大姐的孩子又怎么样呢?那时,她的大儿子考上中国著名高校,可二儿子在学校里是后进生,学习一塌糊涂,而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如此。“……开家长会时,我总是被班主任约谈的重点对象。”老大姐说。“做为一个老师我真是尴尬。二小子上课总是看小人书,画小人,功课全班倒数第一。就是不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也从来不听讲。我一肚子气地回到家里,先不和二小子说功课的事,而是把心中的怨气先化解掉。然后想着怎样和儿子谈话。我总是首先肯定他画画儿的天分,还特别提到他善交友的才能,然后再婉转地要他明白,作为学生认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是自己的责任,同时告诉他,学好各种知识不仅仅是取得好分数,更重要的是开拓自己的视野……”

  老大姐承认她对儿子的苦口婆心没什么效果,最起码对学习上没效果。“可我相信,我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她喃喃地说着。我则把话题岔开。但是她的二儿子上高中时便有了转变,功课渐渐有了起色。“他是在一所很差的高中里成为优等生!他主动学习了!他还是他们班的班长。最后也考上一所普通高校!我真为他高兴、自豪!他总对我说:‘妈妈,您干吗不早跟我说这些呢?’我就对他笑道:‘说了你都没听进去呀。’儿子就笑着把头伸过来,‘你打几下吧,解解恨。为什么你从来不打我呢?’”看着老大姐的陶醉,心里全是感动:看看人家这母爱。

  现在呢?老大姐来信说:“……大儿子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干。可他总觉得受挫折。三十岁的人了也不交女朋友。现在是车子、房子都有了就是没有老婆。我看他情绪有些问题。他小时候太顺。我得鼓励他,生活本来就不能永远一片光明。我那个小儿子在大学功课平平,又有些不务正业,到处给出版社画插图。女朋友交得太多,现在据说有个固定的了。嗨,‘老婆’有了,没房子,没车子。这孩子我也得去好好跟他说说……”我看到这儿里,只有羡慕的份儿。谁摊上这么个好母亲是三生有幸。

  说说我的女儿吧。老实讲,我对她的教育方法并没有改变多少。或许因为我太固执,要不然因为我是个男人。总之,我似乎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对女儿的教育。说来也确实惭愧。但我妻子就不同了。女儿在高中功课成绩很不平均,虽然都在高班(美国也分高、低班)上课,但数理化比较吃力,主要是没兴趣。她擅长写作,文科很不错。我认为这很正常,哪能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门门都那么顶呱呱呢?随其自然吧。但太座不这么看。女儿上高中一个学期的数学成绩是D+之后,她着了急。女儿所有的数学书(英文的)她都拿来仔细看,看懂后就把女儿所有的数学家庭作业拿过来一道题、一道题地检查,发现错误立刻叫女儿去改。此外,她还从图书馆借来些数学辅导书,自己看懂了再去辅导女儿。要知道,她在“文革”中只上过所谓的初中,当时的数学水平就只知道正负数。现在女儿的数学有了一连串的90多分,她才松口气。

  她对女儿讲:“你行!你什么学不进去?只要是你认真学,你就能学得好!我跟你一起学!”听听这口气,这信心,体会一下她的自豪,我这个大男人只能心悦诚服。呵,母爱的力量啊。

  1970年代我在“上山下乡”,那时学会一首俄国歌曲“母亲”。至今记得前两段歌词,深深的母爱可以伴随人的一生:

  “当年我的母亲,曾一夜未合眼睛;当我走上天涯,她为我一路送行。在那拂晓的时分,她送我踏上遥远的路程,给了我一条手巾。她祝我顺风。

  “拿起这条手巾,不由地使我想起母亲,想起家乡风光,想起遥远的路程。无论我去到哪里,最难忘幼年熟悉的情景,还有那忠实的夥伴的欢乐和笑容。”

  啊,这是多么深沉、饱满的一个故事!随着充满感情的歌声,母亲在心中缓缓走出,母爱给走向生活的孩子无限的力量,并一生都伴随着在岁月中成长的人。这是我最爱唱的一首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