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美国朋友罗斯

(2008-08-07 00:55:51) 下一个

                
  他是我在一所教堂学英文时认识的。那儿每周有两个上午免费教英文。教师是些本教派的义务服务者,多是退休的老年人、家庭妇女。学生英文基础很差,多是住在教堂附近的难民和移民,或者是外国学生的家属。上课形式很松散,常是一个教师对三、四个学生,用的是些极简单的练习发音的课本。尽管还免费提供一些点心,有教堂的车接送上课、回家,我仍失望。教得太简单。要不是罗斯当我的老师,我恐怕不会再来。

  那次我发现教师中多了个胖胖的白人小伙子,立刻和他结成师徒,他就是罗斯。他虽然属于这个教堂的教派,住的地方却很远。他是从报纸上看到教堂招义务教师的广告,特意到这个教堂教英文的。

  那年罗斯三十一岁,还没有结婚,出身于得克萨斯州的一个中心教师家庭。他大学读的是商科,靠自己打工挣钱拿下这个学士学位,通常是在酒巴里当侍者,最多一次是挣了二百多块。那是干了一天一夜!大学毕业后曾经营了家小报馆,但两年后不想干了。主要是觉得无聊,其实买卖干得还是成功的。那时他觉得对生活还应有个再认识,便走访社会。他曾和墨西哥那边过来的非法移民在葡萄园里摘过葡萄,当过石油钻井工人,还干过一些其他的临时工作,也有过女朋友,后来不了了之。

  罗斯说话的发音不是很清楚,我英语又不好,但这不妨碍我们相互了解。他很耐心,想方设法让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也反复地询问,一定要弄懂我讲的是什么,极其认真。我到美国最深的体会就是美国人没有耐心。一见你说英文结结巴巴,当时就烦,给你一句,算了,算了!没关系!再也不理你。罗斯和他们形成极大的反差。

  说起来,我和罗斯还有些共同之处呢。首先我们都是左撇子。不过罗斯当左撇子比我在中国轻松。在美国没人强迫左撇子用右手写字,相反处处照顾左撇子。大学里没有课桌,椅子上专门有个扶手垫板供人写笔记。每个教室必有几把椅子是专门为左撇子用的,扶手垫板在左边。美国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左撇子协会。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都是左撇子。第二,我们都很好吃。从而又有了第三个共同点,我们都比较胖。我俩没有不爱吃的东西,也就是带毛的除了鸡毛掸子,带腿的除了板凳都吃。后来他到中国教英文,大饱口福,我真有些担心再见到他时,他已胖得走不动。不过美国人都很好吃,体重超标的有得是,罗斯胖的程度只能算是一般。

  为了帮助我提高英文,罗斯常在晚上到我们的住所和我们聊天,训练我的听、说能力。我和妻子则做中国饭招待他。他吃起饺子没命,几十个下肚后显然是饱了。坐着聊一会儿天,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口,我还要再来一些饺子!太好吃了!罗斯不会做饭,便请我们上中国餐馆。我们还在一起野炊。这是美国人特有的嗜好。带上商店里专门卖的野炊用的炭,肉、面包、调料,再带上个大保温罐,里面装满了冰和饮料。那天罗斯兴致极高,我们来到郊区的一个大湖边上,那有个专门野炊的地方,备有烤肉用的炉子。罗斯忙活了一阵,烤出了牛肉夹面包。我和妻子并不认为这汉堡包有多可口。不过我不能让罗斯扫兴,没命地吃了好几
个,半死为止,比罗斯吃得都多,舍命陪君子

  相识一年后,罗斯告诉我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到中国教英文。同时利用这一机会在东亚、南亚旅游,感受各种不同的文化。这是他向往以久的事情。现在他联系得有了眉目才告诉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五分之一的人类,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不去终生遗憾。两个月后他成行。去中国前,他卖掉自己所有的家当,包括一条独木舟。这可不是破釜沉舟,美国人搬家前常常卖掉家具,更何况罗斯是去中国。

  他的生活费用由联系此项文化交流的教会组织提供。一年不到一万美元。按美国的工资标准大概是法定最低工资。在中国,他任教的大学也向他提供生活费,每月几百人民币。如果为了钱到国外去教英文,他应该去中东产油国,那儿一年的工资高得吓人。

  罗斯先到香港集训了两个月,然后在年底被分在南方沿海一个省级师范。他是第一个到那个学校教英文的外国人。学校所在的小镇子上很少看到黄头发、蓝眼睛的大鼻子。罗斯在给我们的信中兴奋地写到,他在镇子里逛,众人围观,甚至有人过份吃惊,竟忘了自己还骑在自行车上,摔倒在地。风土人情与美国迥然不同,一切都令人难以置信。与美国比,中国太贫困,但仍有希望。他情绪极高,“……上时常停电,你能体会在冰冷的浴室里点上蜡烛,一边冲冷水澡一边高歌的劲头吗我则犯嘀咕:他能坚持多久?

  从此我们开始了长期的通信。罗斯总是兴趣盎然,心情颇佳。一年后他已能讲不少普通话,甚至地方方言。汉字也学了几百。只是他这个左撇子写不好方块字。他惊呼,现在我体会到中国左撇子的难处,他们必须用右手写字!他也得意,恐怕我学中国话的进步要超过你学英语!的确,他孤身一人在中国,逼得他不得不学中文,而我在美国总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我的学习环境不如他。

  暑假里他去了尼泊尔--美丽的喜马拉雅山国,专门到乡村里转,回到香港就大病一场,因为喝了尼泊尔农村不洁的河水。他高烧,足足病了一个月。他当然也去了印度和斯力兰卡。当地印度教壮观的庙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极大的贫富差别让他触目惊心,成群的乞丐与富人的豪华车并行的场面比比皆是。

  在中国他也是一有机会就到处旅游。他爱爬山,只是没能如愿到西藏看看,云南跑了两次。大城市给他的印象极糟,人碰人,且每个人都那么富有侵略性哪怕是一米四的小老太太,也敢用胳膊肘作武器,狠狠地在你的肋骨上来一下,抢先上公共汽车!(这是六、七年以前)特别是上海,我真难想像你们(中国人)怎么能在这么狭小的地方生活?一方土养一方人,这是事实。让罗斯自己去体会吧。

  他在中国北方不同的地方爬长城,几大名山都报到。从北京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到江南苏杭小巧的庭园,他都走马观花。但最满意的地方竟是他刚来中国任教的小镇!或许我是在小城镇长大的吧,我对小地方有感情。人好!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大城市的人都不好?别这么理解!哪都有好人。但在大城市总不如小镇子有人情味。

  在他教英语的第三个学期,也是他合同期满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开始讨论两国间的比较。我请他谈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一定要开诚布公。罗斯写道,首先他学会了走后门的发音和汉字。他周围的人都抱怨这种坏现象,可就是没人拒绝它。有些人总向他讲些耸人听闻的腐败现象。他认为社会阴暗面哪儿都有,美国也一样,不足为怪。奇怪的是,为什么有的中国人一说到这些就认为一切都不可救药?他疑心讲这些话的人不是言不由衷,就是太爱抱怨。其次,他担心中国的教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他任教的小镇上,就看见失学做小买卖的孩子。人人想过好日子没错,但钱不等同于生活的价值。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没有高的精神追求。他发现他的学生多有不用心者,光想混水摸鱼地捞钱!他们上学用的可是一个穷国极宝贵的一点钱!他认为,就国家而论,不抓教育质量是短视。美国近些年没有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吃了大亏,直接影响了劳动生产率。中国用在教育上的钱很有限,更应该考虑教育的质量。

  罗斯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说我感受最深的六十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有副作用。随之而来的性解放、吸毒给社会造成危害。另外,我就美国人中下层,特别是西班牙后裔和黑人对亚裔盲目地排斥十分遗憾。他们不自觉地把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发泄到同样受无形种族歧视的人身上。最后抨击社会过份商业化,不仅仅指美国。在西方国家,科技的进步总是于社会良好的传统的道德观念成反比。

  在罗斯返美之前,我希望他好好在中国大吃一番。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文化很注重吃,你要细心体会,但别吃得太胖!

  那年夏天,罗斯结束了教学,一路旅游,取道欧洲回到美国,先去了得克萨斯他父母那儿。在约定的时间,我给他去了信,但奇怪的是一直没有他的回音,仅在圣诞节受到他的贺卡。我疑心他被什么事搞得情绪低落,再去信还是没有回音,正在纳闷,忽然收到他来自香港的信。信是复印的,显然是发给所有的朋友们。

  “……在中国再一次地向你们问好!奇怪吧?是的!你们的罗斯又到中国来了!我想念中国,想念我在中国的朋友们,虽然我也想念你们!请为我祈祷!!……”罗斯又签了在中国教一年英文的合同,不日将赴杭州任教。我猜对了。他回到美国后,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心情很不好。年底他忽然决定重复中国。看来他这一步走对了。连他自己也觉得惊奇,他一下子兴奋起来。生活不就是干自己爱干的事吗?可别让他人的随大流压抑了自己的追求。写信来吧!为我祝福吧!我又找到了我自己!罗斯兴高采烈。

  不过他对杭州印象不佳。西湖很美,我常去游览。周围的风景区转过几次,甚至还钻了一次迷宫般的、足有一千米的溶洞。可这儿给我的感觉不佳。人挤人是其次的。总之,我怀念第一次来中国的那个沿海小镇。

  三十多岁的胖罗斯成为某些中国女孩儿们的目标。这儿的许多人都说我该找个中国姑娘做终生伴侣,介绍对象的很多。我也觉得该结婚。可面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中国女孩子们真是拿不定主意。我想听听朋友们的意见。

  好吧,让我直率地说:我认为你该找一个与你有同样生活价值观的人。对生活的共同理解比什么都重要。你在中国时间太短,不可能深入地了解一个姑娘是爱你,还是向往美国的生活。同床异梦比什么都可怕!

  罗斯马上回信,言之极是!下面一段话让我感慨。“……在中国,围着我转的人们好像都想去美国。在这些人眼里似乎只有钱!我觉得中国人过去被封闭得太久,一但他们看到日新月异的外部世界,马上就想拥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生活。人性有丑陋、贪婪的一面。……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在发展。伴随而来的还有腐败滋生,道德沦丧。我极不愿意看到这些事情在我热爱的国家蔓延。中国有些人把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归咎于西方的不良影响,他们应该懂得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两重性!

  罗斯再次地从中国回来了,还带回来个年轻、漂亮的中国姑娘!啊,人就是人。罗斯见到我和我妻子就说:你看,她(他的新婚妻子)也是基督徒!我那时就和你们说,我要找个基督徒。我还是觉得我该找个中国姑娘!

  是吗?时间是试金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