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广泛分布的鸟类。燕子有很多种属,人类最多见的是家燕,就是通常在屋檐下、房梁上筑巢的那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对于北方来说,它们是春天的象征。杨柳依依,燕子纷飞。那样的画面经常使我如痴如醉。即使在今天,这样的情感依然。
家燕的背部是蓝黑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这是它们的保护色。当燕子在空中飞行时,猛禽在上部往下看,黑色不易被发现;猛禽从下往上看,白色和明亮的天空背景混为一体,燕子同样不易被发现。
在人类的眼中,家燕的主要形象是空中纷飞追逐,成排地停在电线上,或成对地立在屋檐下的巢边。燕子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空中度过的。燕子飞行速度极快,拐弯的速度更是异常地敏捷。因为它们是在追逐空中的飞虫。飞虫为了摆脱追逐者,会像非洲的瞪羚那样靠突然转向来摆脱猎豹的追击,也会突然转向。那是燕子在空中会突然转向,甚至会作出几乎180度掉头那样的动作。北美的燕子在空中突然转向的速度好像不如中国的燕子那样敏捷。这可能是燕子的属不同,及飞虫逃走时转向的速度不同导致的,也可能是北美的飞虫比较傻所致。
燕子最喜欢停在电线上。对于这一点,好像是人人都知道。有人在网上问,燕子会停在树上吗?有人回答是他没有见过。有的人进而推论说:没有电线前,燕子停在哪儿?这是个有趣的问题。第一,燕子在地球上存在远比电线的出现要早的多。燕子不会一直在空中,一定会停在什么地方。第二,燕子会停在树上的,但没有停在电线上那样常见。当它们停在树上时,绝对不会停在树叶茂盛的枝头。通常是停在树叶稀少的枝上,或枯树枝上。大概是燕子在南方呆的时间很长,而南方众多的蛇类会缠在树枝头等待鸟类的到来。那一类的噩梦使得燕子只喜欢很少树叶的枝头,那样的地方有隐藏的敌人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这样的猜测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燕子多数的时候喜欢停在电线上的原因。
1,这是北美最常见的Barn燕子
燕子在中国的各地的密度是很大的。在春天里,在大部分的地方,你一抬头就会看见燕子纷飞。这个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中国的老百姓会伤害别的鸟类,但对燕子几乎绝对不加以伤害。有的地方有严重的迷信禁忌,伤害燕子是伤天害理,会遭雷打的。当然,更多的是为了保护燕子,它们对人类有益(近几年,好像是把猎枪都收缴了。各种鸟类明显地多了。对这一点措施,无论如何应受到赞扬)。第二点可能是中国许多地方森林覆盖很低,许多鸟类不是消失了,就是数量极少。这减少了燕子们的竞争。飞虫很多,为燕子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燕子的密度达到环境的最大容量限度。反正,在北美,燕子的密度比中国要低许多。在很多地方,必须到水边,才能看见燕子的身影。并且,北美的燕子的身体都比较小,飞行姿态也不优雅。
2,这是另一种燕子。注意它停在树上。
3,这里的燕子喜欢枯树枝。
燕子喜欢停在电线上,成排成排的。大部分的燕子都是头朝向一个方向,只有很少的燕子的头朝向另一个方向。燕子们听在电线上,就像人类聚在一起,会聊天一样。燕子发出各种声音,很嘈杂。如果电线上仅有一对燕子在,那场景就很不相同了。我们常说燕子呢喃细语。“细语”是古代小声说话的意思,江南的许多方言中,今天仍用“细”来表示“小”的意思。一对燕子停在电线上或巢边,燕子的声音通常变得短了,声调变低了。说它们在“呢喃细语”真是很传神。我绝对相信,这时的一对燕子发出的声音应是它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很复杂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几个音节表示简单的意思。问题只是:这样的语言,人类是否有能力识别是存在很大疑问的。
我观察过一对燕子停在一起时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开始有一只燕子发出四五个音节,接着,另一只燕子作答,也发出差不多相同音节的“话”。它发出仅一、二个音节的时候比较少。若开始那只燕子发出仅一、二个音节,另一只也回答一、二个音节。仅发一个音节的时候是很少的,一般是至少两个音节。若用不太准确的像声词来描述:“滴嘎滴滴啦、滴哒嘀、滴嘎滴嘎、逗啦、逗哇、……”。无论你怎样听,燕子们发出的声音都像是语言,因为一只开始“讲话”,另一只作答。接着另一轮对话又开始了。它们的“语言”极像汉藏语系的特征:单字单音节。燕子的语言的“一句话”一般不超过五、六个音节。大街上的人们说的话通常不也是那个样子吗?语句短小,仅有几个音节。
北美的燕子在一起就安静的多,呢喃细语的时候比较少。
我曾试图猜出燕子的语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当然那是毫无结果。
现代的科学家们也许会做到这一点?很难。你无法跟踪一对燕子的行踪。你对燕子的“语言”在实验室里分解的再好,也很难找出其特征向量是什么,更无法“理解”它的意思了。仅靠分解声音的频谱是无法理解语言的。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也许,将来造出极小的摄像机,把它放在燕子的身上。进行实时监控录像和录音。再进行声音的频谱分析,也许科学家们就会“懂”得燕子的语言是什么意思了。
小小的燕子,在空中纷飞、歌唱,像一个小精灵,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带给我们春天的梦想。
愿燕子们总伴随在你的左右,为你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