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过了西方传统的“万圣节”,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我对这个节日总是心有余悸,看看节日来历吧: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24/content_1140829.htm)
我们家邻里对节日作了改变,本来是10月31日过节,邻居们决定提前一天过,打破常规,旨在游乐,不在纪念旧风俗。上周四晚,我留在家里给敲门经过 Trick or Treat“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的邻家孩子发糖,先生则带着两个孩子和邻居孩子们一起到邻里Trick or Treat。
中国也有鬼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传统风俗,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据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鬼节注意事项有:避免带红绳,铃铛等物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14149.htm)
十几年前,初来美国时,曾写了一篇“忆故乡之雨思”,今晚灯下,续写“忆故乡 之 鬼屋”。
很小时在扬州爷爷奶奶身边的几年,有次病得很重,百医而无效,有乡人建议奶奶用小布袋装了灶灰,挂在离家门几米远的树上趋鬼,奶奶照做了,据说,不久我的病就好了,听起来,这完全是迷信使然。后来到福建,父母都不迷信,父亲师大政教系毕业,更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事事都用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思考。从小学校里教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我自然也是无神论者。大学时,外教Claude向我们介绍了上帝,耶稣和圣经,刚开始,很不以为然,总觉得那是洋教,中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根本不需要了解什么基督教义。英文课上,Claude让我们阅读了圣经里的篇章,也讲授了不同层次的爱:"eros"(性爱) "philia" (友爱)和"agape"(无私的爱),虽然对圣经的诸多内容质疑,但确实非常喜欢圣经哥林多前书里关于爱的章节1。
大学毕业后我到武夷山作英文导游,只工作了一年多,就到美国留学。但在武夷的那段时光至今难以忘怀。
以下摘自轻舟日记(写于93年7月9日):
我到武夷已一个多月了,旅行公司在市区,不在景区。公司为我在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在一个小山坡上,又是3楼,从窗户向外,只能看到一片小松树林和几杆青竹;这是一栋新盖的私家3层楼房,目前只有我一个房客。我的小屋很简陋:一张长桌,一把高高的竹椅,一张床,两个单人竹沙发。在这里很有返璞归真的感觉:夜晚灯下,窗外各种昆虫叫声和屋内大大小小五彩斑斓的蛾蝶,让我感觉自己的“空中楼阁”是镶在森林中的一只眼睛;夜深躺在床上,睁眼看到小屋荧光点点,那是几只善解人意的萤火虫在黑夜里为我的小屋增添几份浪漫情调。每天清晨,我都到楼上天台晨读。独居的人君临一切,独居的感觉从从容容,我喜欢自己简陋的小屋,更喜欢目前这种淡泊,清新和从容的生活。。。。。。
然,这份逍遥自在,独立超然的生活却在不久的农历七月十五鬼节里被打破。
(未完待续)
----
注1:圣经哥林多前书13:4-7 & 13: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粗鲁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 .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英文版本: 1 Corinthians 13:4-7 & 13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