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歼10及其它
(2008-05-31 00:16:19)
下一个
中国军队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从俄罗斯引进苏- 27战斗机。(有消息说在92年之前就引进过一批苏- 27,尚无法证实。)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军事遗产的俄罗斯由于严重的经济困难,迫不及待地将军火库的大门向同样急于实现军事现代化的中国敞开了。双方一拍即合,红红火火的军火贸易一直持续至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苏- 27是与美国F- 15齐名的同属第三代的喷气式战斗机,两种机型各有千秋、旗鼓相当。苏- 27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空军长期缺乏先进战斗机的窘迫状况。当然,军队高层还是有明白人:中国军队若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决不能受制于人,一定要实现先进主战装备的国产化。
然而,这项任务对于长期以来百病缠身,弊端百出的中国军工科研体系来说,似乎是过于艰难了。于是,从1992年开始,为了引进苏- 27生产线,我们花费了200亿美元,有人计算这超过了我们以往几十年对航空工业的投入累计。折腾了十几年,装由AL- 31F发动机国产化而来的“太行”涡扇发动机的歼- 11B(国产化的苏- 27)终于在2003年12月6日首飞了。但是,即便如此,也未能实现100% 的国产化,一些关键设备还得求助于苏- 27的娘家——苏霍伊公司。而且,国产化后的歼- 11出现性能不稳定,总之问题一箩筐。更惨的是,就整体技术而言,苏- 27已经是三十年前(苏- 27从1969年开始研制)的落后于时代的产物了。
三十年,整整一代啊,我们和美国的F- 22有代沟啊。本人非先进武器制胜论者,但亦非精神万能论者。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只有同时具备先进的作战理念、坚定的作战意识、完善灵活的保障指挥体制和先进的高科技武器装备,才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1983年叙以贝卡谷地之战,以色列F- 15、F- 16为主的第三代战斗机和叙利亚米格21、米格23等二代机之间80:0的损失比(这个0有争议,但空战出现一边倒,这是举世公认的。),离今日中国空军并不远。
1999年,二十世纪之末——一个以战争开始(1900年庚子之变),又以战争结束的包含两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的世纪。在这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甚至还狠狠地给了我们一教棒。(5月8日,美国空军B- 2隐形轰炸机使用JDAM制导炸弹炸毁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遇难。)。虽然南联盟军队顽强抵抗,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如击落F- 117隐形战斗轰炸机,破了其金刚不坏的神话。),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失败了的。在北约持续数月的高强度空中打击下,南军被迫从科索沃撤军,接受停火协议。随后,前南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大选中败北,接着更是被作为“战犯”送到海牙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审了几年也没审出个子寅卯丑来。前不久,客死在它乡的监狱里。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一代名机米格- 29英雄末路的凄凉和出师未捷身先去的无尽遗憾。
作为南联盟空军最先进的16架战斗机,由于没有预警机的战场信息支持,空中的战场成了对北约空军“单向透明”的屠宰场,米格- 29成了被北约飞机围猎的猎物。南军的米格- 29刚刚一起飞,就被北约的预警机发现,并将其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通报给周围所有的北约战斗机。悲哀的米格- 29往往还没有发现敌人,就立刻被不知何方而来的“暗箭”击落。最后,南空军损失惨重,被迫放弃起飞作战,无法捍卫头顶的领空。
这一切对于今天研制预警机几十年仍未能修成正果(仅仅装备到部队还不算,真正形成战斗力才是功德圆满。),前不久还摔了实验机的中国空军来说,一旦发生战争,梦魇就会立刻变成现实,悲剧立刻在东方的天空重演。
回到前面,歼- 11如此,那成飞的歼十又如何呢?
1985年,歼- 10立项,至今二十年了,终于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了。一般一种战斗机从研制到服役,大概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我们却用了差不多一倍的时间。
二十年啊,歼- 10的作战对象由当初的苏- 27、米格- 29变为F- 15、F- 16,后来又是美国所有的第三代战斗机,到最后竟然要求其具备抗衡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能力!歼- 10就像一位闭关修炼多年的武林高手,神功练成,重出江湖。蓦然回首,却发现江湖已不再是当年的江湖,自己当年不共戴天的仇敌都已退隐或是无疾而终。如今的世界是属于第四代武林新秀的,自己,又何去何从呢?
然而,现实的世界毕竟不是虚拟的江湖,面对新的巨大威胁,歼- 10不可能退隐。所以,歼- 10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首飞成功,却一改再改,为应对新的威胁而反复改进,以致服役日期一拖再拖。这都是技术储备不足造成的恶果啊!更可悲的是,即使我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最后飞机的心脏——发动机还是用的人家俄罗斯的AL- 31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