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梁祝》是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结构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作品内容与曲式的对应图式如下:
(一)呈示部
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竖琴缓慢的勾出几个音符;接着长笛吹出了一段悠扬的旋律,描写了一副春光明媚的画面;随后长笛短促快速的吹奏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呈示部:0:05 – 0:56,注:这里音乐起止是参照以下上传至YouTube上吕思清演奏的《梁祝》而言,下同) 。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配合弦乐低声部的拨弦以及弦乐中高声部的拉奏,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呈示部:0:52 – 1:24)。
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清脆的竖琴声音的衬托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徵调,一高一低,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呈示部:1:24 – 2:52)。伴随着笛声,大提琴以潇洒浑厚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描写祝英台与梁山伯草桥结拜的情景(呈示部:2:52 – 3:33)。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则在前附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呈示部:3:33 – 4:12)。
随着飘扬的笛声,跟随着管乐的两声低吟之后,便是独奏小提琴的华彩段(呈示部:4:12 – 5:22)。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副部由一个从越剧变化而来的欢快活泼的副部主题和两个插部组成回旋曲式,其音乐风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呈示部:5:22 – 8:15)。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徐缓而抒情的慢板(B徵调,2/4拍子),小提琴断断续续的音调,将祝英台千言万语、有口难开、欲言又止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呈示部:8:15 – 9:39)。接着,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场面(呈示部:9:39 – 10:51)。
《梁祝》呈示部,小提琴:吕思清
(二)展开部
抗婚 F徵调,4/4拍子,当人们仍沉浸在梁、祝惜别的氛围中,突然闯进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一个阴沉的下行乐句,定音鼓和弦乐的颤音中夹杂着可怕的大锣声,不祥的征兆预示着悲剧即将降临。
接着,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这是展开部的第一主题,此主题每一乐句均出现休止符,并采用较强的力度,生动地表现出封建势力的残暴。接着,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英台的的惶恐不安和痛苦心情,这是展开部的第二主题。此主题中的乐句采用强烈的切分节奏,同时配合很强的力度,表现了英台誓死抗婚的场面。作曲家此处运用恰当的节奏、力度,使音乐内容得到深化,以达到更富感染力的效果。展开部的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并不断激化,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节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形成了抗婚的悲愤场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高潮(展开部:0:00 – 3:58)。终于,强大的封建势力占据了优势,音乐突然转入了慢板,由单簧管领奏,独奏小提琴奏出如泣如诉的音调,乐曲由此转入“楼台相会”部分。
楼台会 B徵调、4/4拍子,音乐趋向平静,木管的声音引出了两人楼台相会的情景(展开部:3:58 – 4:13);独奏小提琴先拉奏了极其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一段旋律,笛声在背后隐隐应答(展开部:4:13 – 5:23)。接着大提琴由同样的旋律进入,开始和独奏小提琴对答,两者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缠缠绵绵,把两人楼台相会、互诉倾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展开部:5:23 – 6:28)。
哭灵控诉 接着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哭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吸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痛欲绝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展开部:6:28– 9:49)。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然后渐静(展开部:9:49 – 10:43)。
《梁祝》展开部,小提琴:吕思清
(三)再现部
化蝶 长笛柔美地演奏出来自引子的旋律后,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天堂仙境,重现了开始时的那幅江南美景(再现部:0:00 – 1:11)。接着,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奏出爱情主题。由于弱音器的使用和钢片琴富有特色的伴奏音型,使得这时的爱情主题具有一种轻盈飘渺、朦胧神秘、崇高的色彩,既象征一种美妙的梦幻世界,又表达出一种无限眷念、追忆、敬仰和崇敬的感情(再现部:1:11 – 2:00)。之后,小提琴独奏爱情主题,悠扬的旋律加上背景弦乐的拨奏,中间还有两次颤音,活灵活现的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双蝶,在花丛中自由欢乐地飞翔的情景(再现部:2:00 – 3:31)。然后乐队进入齐奏,烘托独奏小提琴的主题,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部:3:31 – 5:05)。最后,音乐进入尾声,小提奏琴奏出最后一句旋律后,音乐减弱,神话般的仙境渐渐远去消失(再现部:5:05 – 5:49)。
《梁祝》再现部,小提琴:吕思清
附:这里上传至YouTube上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吕思清演奏、谭利华指挥北京中央乐团的版本。吕思清,青岛人,1969年生。著名旅美小提琴家。吕思清4岁学琴,8岁的时候他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成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年纪最小的学生。11岁时被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选入英国天才儿童音乐学校。1987年,年仅17岁的吕思清以精湛的技艺和近乎完美的表演获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而且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演奏家,在这之前,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第一名空缺了12年之久。之后投入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蕾门下继续学习。如今,作为世界级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琴声不但在中国还传遍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家。吕思清原先使用的是一把1640年造的阿玛蒂琴,2002年他又接受了美国斯特拉瓦底里名琴协会提供的以曾使用者命名的“维尼亚夫斯基”瓜里内利琴。1997年11月吕思清和陈燮阳在马可波罗公司录制的第四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录音被誉为当今最好的版本(《梁祝》作者陈钢与何占豪两人在听过此次演出之后不禁热泪盈眶,宣称这是他们认为目前为止最杰出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