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炮评跳不出自己圈子的张一谋
(2008-08-09 02:16:43)
下一个
笑恩痴话:马后炮评跳不出自己圈子的张一谋
首先敬告读者,这是关于开幕式的点评文章,如果各位看官烦于再看任何点评,敬请就此打住,转看它贴。
奥运开幕式终于让世人一见庐山真面目,不管成功与失败,先向老谋子说一声“辛苦了!”。人也为此瘦了一圈,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有句话说得好,没有高水平的文艺点评,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如果说开幕式满分为100分,我给老谋子打75分。不得不承认,开幕式有不少亮点,这无可非议要归功于张艺谋。但整个作品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大作,因为他永远都跳不出自己的圈子,永远都摆脱不掉自己的艺术逻辑。如果说外媒好评如潮,这也实属正常,因为在笔者看来无论谁来指导,都会获得国外媒体的大加赞赏,无论是李安还是陈凯歌,都会获得这样的赞许。原因不是他们有多么盖世的才华,而是中华文化太丰厚了,随便拎出点儿东西,就能让老外看得目瞪口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媒体却诸多挞伐,原因还是那一个,中国人太了解自己的文化,觉得他的开幕式完全是给老外看的,老外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好糊弄。
整个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完全是张艺谋电影的再版,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关在金丝鸟笼里的一只麻雀。外表华丽,内容寒酸。正如他的电影,只是华丽场面的堆砌,色彩的罗列,光怪陆离的场景,奢华的服装与道具,擅长人海战术,但是串联起来则空洞无物。无论是他的《英雄》、《十面埋伏》、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如出一辙,不厌其烦的色彩涂抹,故事情节却苍白无力。这一特点更是在《印象刘三姐》和歌剧《图兰朵》中一版再版。可谓江郎才尽,故名“一谋”更为妥当。
本届奥运会是中国的第一次,开幕式应该强调华夏文明的发祥史,我们的祖先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文明史,是应该有所交待的。整个作品未能形成中国史诗,而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埽,一会儿古一会儿今。卷轴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创意,但是一上场就下不去了,水墨画的舞者太拖沓,画了半天,结果是无比难看的抽象画,更谈不上写意。大多数表演流于平面,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形成有效的3D场景,一个地球的出现算是有点向空中发展的内容,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背景音乐很平庸、单薄,没有反复出现的主旋律,不仅零散而且缺乏浑厚的交响效果。笔者期望的是在厚重的交响乐下,中国古典乐器悠扬回荡,象古琴、箫、琵琶、乃至编钟,是再理想不过了。频繁出现的礼花,然人觉得视觉疲劳,而非在最激情时刻而发。让观众的兴奋域不断上升而无法达到最高潮。浪费!主题歌不必说了,到四川灾区去唱更合适。更让人奇怪的是,奥运吉祥物不见踪影,不知是没给转播还是压根儿没上场机会,至少应该出来遛跶一圈呀,可没见到,可惜了五个可爱的福娃了。
以上痴话,并非意在贬谋,而是开幕式观后的一些感慨,说真的,当全场唱起国歌的那一刻,相信全体华夏儿女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也包括我自己。喜哉悲哉,皆尽有之。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唱赞歌才是负责任呢?
在美国,不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公司里的会议,都是以肯定成绩在先,提建设性建议在后。
如果都是上来就揭短,只会搞得大家都灰心丧气,不欢而散。哪还有下一步的努力呢?
想来博主不是大多数人之一。
我觉得您说的很好。大体上场面相当震撼,可是似乎时间拖的太长了,重复性的动作太多。我最同意就是您所说的整个节目的配乐。应该把我们中西交响乐展示出来。我们的确丢失了一个大好机会向世人展示我们近代中国音乐的崛起。
The abscence of strong moving music pieces is also regretable.
与其跳出自己,land no where. 还不如把自己最好的那出来,对不?
我对老谋子一惯不太喜欢,这次给他打满分!
Very empty and many imitated the performances in the past Open Ceremony (one of Zhang's talents):
flying fairies imitating the performance in Greek Oly-Open ceremony;
Playing a piano by Langlang imitated the similar performing of Yoyo Ma in 2002 winter Olympics Open Ceremony;
and s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