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亲节首发:中国老太

(2009-06-07 09:18:51) 下一个
中国老太

中国老太今年七十周岁。这个年纪的中国人经历丰富,从解放到土改,从大炼钢铁跳忠字舞,从改革开放出国留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中国老太身上有深刻的烙印。

中国老太出生家道殷实,家里有房有地,有马车有雇工。赶上解放后评家庭成分,中国老太还小,当时仍健在的爸爸把家里的马车处理到只剩必需的两部,请“干部”吃了一餐饭,送没送钱不知道,于是家庭成分被定为富农。相对应该评上的地主,这个出生成分在那个年代相对安全。这个身份跟着中国老太直到十几年后那场“浩劫”中,她的身份因为丈夫身份的改变而改变。

说说中国老太的丈夫。他出生贫困,自幼丧父,靠不识字的母亲和一众没有文化的姐姐的培养居然走出了生长的小村庄,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学。因为在姐姐家读书的缘故,认识了姐姐家的亲戚中国老太一家。当时两个人都还年少,用现在的话说是朦胧。

虽然是朦胧,年轻的中国老太心地善良,不嫌贫爱富,但是已经有功利的念头。后来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他考不上大学才不跟他呢。

中国老太的丈夫是学习的好材料,他考上了大学,也就迎娶了漂亮的中国老太。两个人在大城市安了小窝,孩子们陆续出生,开始了别于农村的城里人生活。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

一场世纪浩劫把风华正茂的中国老太和她的丈夫带到生活的深渊。丈夫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成为大学里被揪斗的对象,甚至失去了人生自由。中国老太工厂里的工宣队长跟她谈要她离婚跟丈夫划清界限。中国老太不同意。

她学会了做炒面,用心仔细做好央求看管丈夫的人给丈夫送进去给丈夫加点营养。被锁在教室里的丈夫用用来写交代材料的笔纸给中国老太写信。送了东西急着离开是非之地的中国老太在回程经常一边骑车一边看信。

两个人这样互相鼓励着跟中国一起走过了这段黑暗却坚强的历史。丈夫平反后,中国老太已经人到中年。

十四年期间丈夫没有收入,靠中国老太的菲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尽管贫困,中国老太对生活始终有标准。过年要有鱼有肉有饺子,孩子们要有新衣服穿,女儿要有红头绫子。把自己年轻时髦的衣服改成孩子必需的小衣服。尽管买不起很多新的光鲜的衣服,勤劳却是自己能决定的。中国老太的孩子们的衣服永远是干干净净的。

(写到这里不禁要加一句,不孝敬父母是不对的。)

丈夫平反后很快有了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位。中国老太跟着借光住上了向往已久的楼房,又有了很好的工作。虽然为了孩子,中国老太放弃了自己可以升迁的机会,可是后来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也着实让中国老太在朋友和同事面前风光了一把。

随着孩子们都工作了,中国老太也到了退休的年纪。还没有享受退休后相对的安宁,中国老太决定开创自己的另一份事业。

缘由是中国老太穷了五十几年,穷怕了。虽然丈夫位高权重,可是两口子出生质朴家庭,不敢起收受不义之财的坏心。中国老太一边省吃俭用,一边提醒丈夫有今天安宁的日子来之不易,不要因为贪婪断送了这份迟到的幸福。

老太一直坐机关,倒是中学时候几个一直没有正经工作的朋友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先富起来了。他们经济状况自在的生活让半辈子紧衣缩食的老太心生羡慕。

正好有个机会,一个朋友的朋友正在找人做他们厂里产品的市场,中国老太有意向投身其中。家庭还算民主,中国老太组织了有丈夫和全体儿女参加的讨论会,结果老太的提议被绝大多数代表否决。在这个重农抑商的男权社会,老太的想法未免太不贤妻良母。

只有一个还在读书的小儿子支持他,这个受现代平等教育长大的青年人的理由是妈妈为我们贡献了一辈子,她有权利有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选择。

还有一个人坚定不移投赞成票,就是老太自己。

于是反对无效,老太开始长达十一年的“退休后事业”。

没有做过商人不是问题,人类朴素的力量总是万能的,比如努力,比如勤奋,比如真诚,比如良知。。。。。。中国老太曾经接连几周每天在商场转上十几个小时,赶上商店营业到午夜她就坐最后一班公车回家。

期间的辛苦和烦恼无法用笔墨形容。比如要讨好大商场的各级管理人员,三角债问题,雇员问题等而等而。

最令人发指的是有一次卡车运来了四吨货物,还在大学读书的小儿子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同学,剥削了一把他们的剩余精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四吨货物卸了下来运到楼上家里。几年后小儿子才发现这整整四吨货物原来居然是老太一个人装上货车的。又几年后发现老太有严重的腿疾,这是必然,这是后话。

辛苦了很多年的中国老太赚到了她当初想也不敢想的钱。自己还是省吃俭用,亲戚和儿女沾了不少光儿。

重要的还是她传导给下一代和周围人的精神。如今儿女遇到困难时候总要说,妈妈当时那么难都挺过来了,我们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院子里的玫瑰,送去母亲节遥远的祝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