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记录片《郑和》拍摄完成
(2005-05-17 18:51:40)
下一个
美国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庆祝活动联合筹备委员会
大型人文记录片《郑和》电影招待会
Documentary Film “Zheng He”
Free Admission
May 15, 2005 at 7:30pm
Auditorium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Shady Grove Campus
9640 Gudelsky Dr.
Rockville, MD 20850
(Direction: http://www.shadygrove.umd.edu/conference/howtogethere.php)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of China’s Culture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
Asian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美国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庆祝活动联合筹备委员会
U.S. Zheng He’s Voyages Celebration Council
在庆祝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 阳光文化媒体集团杨澜女士通过华盛顿<<美洲时报>>赵煜堃社长,将阳光文化媒体集团旗下的“阳光电视”拍摄历时近一年、投资逾百万、片长96分钟的大型电视记录片《郑和》赠送给了美国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庆祝活动联合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现将此片奉献给大家欣赏和研究。
公元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纪。而早在此之前80多年,公元1404年,郑和就曾率领多达300多艘舰船和28000多名水手,从扬子江出发,七下西洋,到达了西亚、非洲和澳大利亚,有学者甚至认为他还到过北美和南美、北极和南极。记录片以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记录了郑和领导的船队如何充满激情和想象地走向海洋。虽然偏移的方向、凶猛的海暴、打翻的马灯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热带流行病等种种疾病时时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但是郑和和他带领的完全没有肉体欲望的一批宦官成了船队的灵魂。来自身体内部的宁静使他们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困境时,仍然保持着纯洁的思想。在他们超乎常人的忍耐性和持久力的领导下,船队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到达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湾。
《郑和》以史实告诉人们,他的七下西洋,实际上是人类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开始。郑和先后在具有世界重要枢纽地位的旧港、马六甲、古里和忽鲁谟斯等地建立了基地,从远东到西亚一线的海路被完全打通。郑和派出的分舰队则利用南十字星座导航,早于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60年第一次饶过南非危机四伏的好望角,到达南非海岸。历史学家还推测,在墨西哥,郑和的使者把鸡留给了阿兹特克国王,然后从那里带回了玉米、碧玉、黄金、可可茶和珍稀的鸟类。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甚至研究认为,郑和绘制的航海图,就是哥伦布航海依照的世界地图。
在七下西洋的壮举之后,《郑和》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企图以中华帝国为核心,建立全球贸易体系的明朝皇帝朱棣的动人面貌。他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狂想在短暂实现后,迅速化成了历史的泡影,留给了世人唯一的遗产仅仅是北京故宫和永乐大典。《郑和》同时突破传统历史学的狭隘民族主义巢臼,刻画了作为太监的郑和的个人悲剧:他有着被阉割的童年,他曾经屈辱和自卑,但他从大海中获得了力量,七次成功地远渡重洋,他依然可以体验一个男性在事业上的成功。但他伟大的航海事业是建立在皇帝个人的盲目虚荣之上的,一旦朱棣死去,他即被打入冷宫,在凄风苦雨中度过残生。他甚至无法在死后招回自己的被阉割的器官,而他的船队则在新登基的皇帝实行海禁后,被阳光、海风和江水不断腐蚀,连同无价珍宝一般的航海资料一起被毁坏殆尽。辉煌和悲剧,就这样将一个个体与封建王朝纠结在一起,这样令人扼腕的历史,如何不令我们唏嘘和关注?
郑和的航海事业已经过去了600年,历史所留下的史料显得朦胧而又陌生,但世人始终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郑和航海6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一股研究郑和的热潮,其中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花费14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公布于世后,甚至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次影片的摄制组跨越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实地采访与拍摄,尽力拾拣这段失落文明的种种遗迹:从中国本土的所有遗址到郑和的航线一路追踪拍摄;从现实存在的人文风俗中寻找时空的变化和文明的变迁:象征明王朝的遗址现场、郑和舰队在中国的航海基地、印度尼西亚、马六甲、印度、忽鲁谟斯的基地,以及郑和在东非可能留下的历史证据等等。摄制组还专程前往美国和英国,采访了多位郑和研究的著名学者和专家。
电视记录片《郑和》的拍摄,力图真实的书写历史和承载文化,这也是中国电视精英才智、技术与财力三位一体的结晶。该片的脚本由著名文化学者暨电视人朱大可撰写,融入了中国思想界和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郑和》以国际化的制作标准,熔纪实拍摄、唯美造型、绘画艺术、三维电脑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精美的画面配以动人的音乐,加之集思想与艺术于一体的解说词,使之成为电视记录片中的精品.
大型电视记录片《郑和》拍摄完成
在电视愈趋世俗功利和快餐化的时代,我们可有机会屏息凝视历史?拍摄历时近一年、投资逾百万、片长96分钟的大型电视记录片《郑和》,已由阳光文化媒体集团旗下的“阳光电视”拍摄完成。在郑和率领多达300多艘舰船、28000多名水手首七下西洋600周年前夕拍竣的这部电视记录片,应该带给了我们这样的可能。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史诗般的凝重风格,文化的选择即使在商业电视的潮流之下,也理应有所坚守。
公元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纪。而早在此之前80多年,公元1404年,郑和就曾率领船队从扬子江出发,七下西洋,到达了西亚、非洲和澳大利亚,有学者甚至认为他还到过北美和南美、北极和南极。记录片以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记录了郑和领导的船队如何充满激情和想象地走向海洋。虽然偏移的方向、凶猛的海暴、打翻的马灯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热带流行病等种种疾病时时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但是郑和和他带领的完全没有肉体欲望的一批宦官成了船队的灵魂。来自身体内部的宁静使他们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困境时,仍然保持着纯洁的思想。在他们超乎常人的忍耐性和持久力的领导下,船队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到达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湾。
《郑和》以史实告诉人们,他的七下西洋,实际上是人类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开始。郑和先后在具有世界重要枢纽地位的旧港、马六甲、古里和忽鲁谟斯等地建立了基地,从远东到西亚一线的海路被完全打通。郑和派出的分舰队则利用南十字星座导航,早于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60年第一次饶过南非危机四伏的好望角,到达南非海岸。历史学家还推测,在墨西哥,郑和的使者把鸡留给了阿兹特克国王,然后从那里带回了玉米、碧玉、黄金、可可茶和珍稀的鸟类。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甚至研究认为,郑和绘制的航海图,就是哥伦布航海依照的世界地图。
在七下西洋的壮举之后,《郑和》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企图以中华帝国为核心,建立全球贸易体系的明朝皇帝朱棣的动人面貌。他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狂想在短暂实现后,迅速化成了历史的泡影,留给了世人唯一的遗产仅仅是北京故宫和永乐大典。《郑和》同时突破传统历史学的狭隘民族主义巢臼,刻画了作为太监的郑和的个人悲剧:他有着被阉割的童年,他曾经屈辱和自卑,但他从大海中获得了力量,七次成功地远渡重洋,他依然可以体验一个男性在事业上的成功。但他伟大的航海事业是建立在皇帝个人的盲目虚荣之上的,一旦朱棣死去,他即被打入冷宫,在凄风苦雨中度过残生。他甚至无法在死后招回自己的被阉割的器官,而他的船队则在新登基的皇帝实行海禁后,被阳光、海风和江水不断腐蚀,连同无价珍宝一般的航海资料一起被毁坏殆尽。辉煌和悲剧,就这样将一个个体与封建王朝纠结在一起,这样令人扼腕的历史,如何不令我们唏嘘和关注?
郑和的航海事业已经过去了600年,历史所留下的史料显得朦胧而又陌生,但世人始终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郑和航海6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一股研究郑和的热潮,其中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花费14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公布于世后,甚至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次影片的摄制组跨越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实地采访与拍摄,尽力拾拣这段失落文明的种种遗迹:从中国本土的所有遗址到郑和的航线一路追踪拍摄;从现实存在的人文风俗中寻找时空的变化和文明的变迁:象征明王朝的遗址现场、郑和舰队在中国的航海基地、印度尼西亚、马六甲、印度、忽鲁谟斯的基地,以及郑和在东非可能留下的历史证据等等。摄制组还专程前往美国和英国,采访了多位郑和研究的著名学者和专家。
电视记录片《郑和》的拍摄,力图真实的书写历史和承载文化,这也是中国电视精英才智、技术与财力三位一体的结晶。该片的脚本由著名文化学者暨电视人朱大可撰写,融入了中国思想界和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郑和》以国际化的制作标准,熔纪实拍摄、唯美造型、绘画艺术、三维电脑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精美的画面配以动人的音乐,加之集思想与艺术于一体的解说词,使之成为电视记录片中的精品,尚未拍竣即已被美国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初步选定为特别节目。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of China’s Culture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
Asian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美国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庆祝活动联合筹备委员会
U.S. Zheng He’s Voyages Celebration Coun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