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然,不要完美....... zzzt
(2008-06-24 09:08:18)
下一个
我过去的三个星期一直在看奥修谈道德经的《天下大道》。看完了,又打开,翻到哪里就从哪里再看几段,合上,再打开,再看。那种感觉象是一个迷途的人找到了北斗星。我常常明知道没有时间看,也会把这本书放在包里带着四处走,仿佛远行的游子包里的指南针,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安慰 – 在心里告诉自己:没什么,有再大的困扰,我还有奥修(当然,还有老子,他们是一体的)呢。
我看完奥修之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想远离我的脑子,我想忘了我有脑子这回事。我的脑子曾经是我身上最让我骄傲的东西 – 我的思维和思辨能力全部出自我的头脑。虽然在去年萨提亚模式的学习中,我已经开始意识到对头脑多年的过度开发让我成为一个冰冷坚硬的人,但现在我更加清楚,是,头脑带给我成功和地位,但如果我要想幸福和内心宁静,我要远离它。
我能够写出上面这段文字 – 在旁人眼里也许很奇怪突兀的文字,是内外体验交织的结果。这对我个人而言是彻悟的开始。那些让我不能够停下来的东西,那些让我焦虑和奔波的目标 - 追求完美而不得的困扰,对无法掌控的事物的憎恨,对逻辑和道德完善的执著与不能放下,渐渐有了意义和归去的方向。
奥修说:“头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完美,我们选择与无知做斗争,选择放弃愚昧。可是我们到底在选择什么呢?生活是一种相互依存,每一种东西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生和死,爱和恨,慈悲与愤怒,愚蠢与智慧 – 它们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像山峰因为山谷的存在才更加深邃美丽。生命是全然的,不是完美的。完美意味着死亡,全然意味着生命和变化。最伟大的人不是完美的人,都是全然的人。他们身上有每一样东西,他们是诗,文字的组合,但大于文字本身。让爱包容恨,让慈悲包容愤怒,不必选择,只要去体验。让爱穿过我们全身,让恨穿过全身,然后,我们在全然中变成和谐。
奥修说:“头脑总是要了再要。头脑充满了野心。” 于是有野心的头脑总是在奔跑,在竞争,它没有时间。而我们怎么能够爱一个没有时间的东西呢?它不在这里,它永远在前方,未来。爱是体验当下的每个时刻,爱与野心永远碰不到一起。但是,如果有那么一刻,我们能够停下来,静静坐着,什么也不做,体验这一刻,这时头脑不再是前行的,而是垂直的。垂直的东西是平衡的。平衡的那一刻,我们不挑战生命的安排,我们只是享受,这时,爱就来临了。
奥修说:“逻辑总是走向极端 – 生命从来不这样。逻辑有一个得出结论的倾向,生命从来不下结论。生命没有结论,它继续,继续……” 是,我们在对结论的判定中,错过了多少生命的姿态,生活的可能。不带结论的生活是平衡的生活,在中间,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生命中核心的东西是没有定义的。我们可以定义婚姻,可是谁能定义爱情?生命是令人敬畏的,我们不分析,我们生活在里面,就够了。
奥修说:“不要试图寻找意义。意义及老想着意义是头脑的一个病。” 一朵玫瑰花的意义是什么呢?当我们走过一朵盛开的玫瑰,让那芬芳穿透我们,有一种东西在苏醒。那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一朵盛开的花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只是感到快乐。意义不是语言,意义是内在的深深的接触,穿透。那就是全部意义所在。
道德经五千字,一部普通的200多页的书……这一切的意义如同盛开的玫瑰,穿过我的鼻息,温柔笼罩我的全身。于是,终于知道,生命的秘密不是分析的头脑,完美的逻辑可以洞悉的。我们要的只是勇气和警醒的心。全然的生活是巨大的勇气,勇于承担全然的快乐和痛苦;警醒的心,是敏感地体验每一个时刻的气温和光线,那一刻,内心的声音,从容安详地低语。
那低语里,是生命在静静流动。所有的命运的安排,无论看上去多么美丽或者挫败,都是奇迹的一部分。我依然爱我的头脑,但不会让它控制我。有时,我会抽离出来观察它,像我们需要观察生命中所有的安排。它们搭配得那么好,当我让自己不加抗拒地穿过它们,成长就自动发生了。不用成为什么,不用为了什么,那一刻,我就是我自己,存在于每一个全然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