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4我们应该纪念什么?

(2008-06-07 10:01:01) 下一个
有人说,我们纪念64是为了纪念那些死去的学生,从人性的意义上说是对的。我们应该记念他们,或者说为了纪念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可是真理是什么?学生们当时追求的是否是真理?这是我们今天在这里最大的分歧。

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举双手加双脚赞成。可是究竟民主真的是什么,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的看法显然各不相同。

广场上学生扛的大旗上显然把得先生描绘成了一个救世主,而且这个得先生已然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它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广场上的自由女神像上—美国式的民主。美国式的民主是美国人的民主,对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不见得就是民主。美国式的民主可以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可以用假情报去攻打伊拉克,也可以刑讯逼供观塔纳摩的战俘,没有人为这一类的犯罪负责下台。它可以在古巴派遣特工,也可以在越南扶植傀儡政权,可以在二战结束的时候支持独裁的政权以换取对共产主义国家的铁幕封锁。

有人会说,你能在这里说话就是因为美国对你民主。对,你说的对。可是民主的意义不是在于你能说话,而是说话起作用,能变成法律。从这一点上讲,哲学上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有很大的差距。每个人说的话都变成法律那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所以民主同时带来的是社会责任。

从历史上来看,民主不是普世价值,更不是历史必然,相反,民主一直伴随着暴力、血腥,民主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是因为人类追求美好的信念,对民主的追求才会一直坚持下去。但是当西方的媒体在中国进行民主宣教的时候,从来没有告诉大家民主血腥的一面,也没有告诉大家在这样的进程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民主的思想准备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绝对不是几个人读了几本书就可以领导某个运动。不但是领导者,参加的大众也需要有民主意识。民主一定是非暴力的,因为民主的初衷就是能够和平地表达意见。一旦暴力的潘多拉盒子打开,民主的初衷就会南辕北辙了。某些人想要用流血唤醒民主意识,其实只能使得暴力加剧。圣雄甘地无疑是这一思想的楷模。看过甘地传的朋友都会为甘地的执著感动:无数手无寸铁的甘地的追随者,两个一排走上前,在英国殖民地军警的棍棒下倒下,伤员抬下来后由印度妇女(包括甘地夫人)在旁边救治,后面的人再走上去,倒下,再走上去。。。震撼!谁说只有暴力才有力量呢?

我想,很多人不同意我对印度式民主的敬意。诚然,印度的民主制度从经济改革的效率上讲无疑已经被中国甩在了后面,而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分裂更让大家怀疑民主的优势。这正是我特别想强调的,民主是有代价的。你在追求自己应有的权力的同时,也会有别人要求分享他们的权利,而你还要尊重被人的这种权利。我记得有个民运人士说过中国应该分裂成30个国家(原话大概如此),当然很多人指责他。不过我想他是说出了民主的“精髓”,而且理论上还可以继续分裂下去。所以,民主用花朵比喻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此美丽,如此娇嫩,如此脆弱。甘地是个伟大的民主实践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只隔着一层纸,但是你不捅它就不破。

民主造成的不稳定是与生俱来的。民主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古希腊当时有许多城邦,其中只有雅典的体制采用了民主思想,也只是一点点雏形而已。其他城邦大多对民主不感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主会带来动荡。民主思想的再次复兴并且带动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在古罗马共和国。美国立国之初的政体思想很多就来源于此。古罗马共和国后是罗马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伟大之如奥古斯塔的,也有平庸的。而那时的文学巨匠歌颂开明独裁者的作品如过江之鲫远多过歌颂民主的罗马共和国,可见人心之向背。然后罗马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东罗马也称拜占庭帝国,接着是欧洲的百年黑暗。所以说民主是普世价值和历史必然纯粹是没有历史观。对于大多数境界不如甘地、王丹之高的人民来说,幸福地生活在稳定的英明独裁下远比生活在动荡的民主下要受欢迎。

欢迎指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