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空记者 景海鹏】大家好,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11月7日是新华社建社85周年,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在太空向全社的同志们问好,向全社的同志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和祝福!
今天(11月4日)是进入天宫二号的第十七天,很多人关心我们在太空的伙食怎么样,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
说到航天食品,大家可能会觉得特别单调,口感也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先说说我们今天吃的东西:早餐有粳米粥、椰蓉面包、五香鹌鹑蛋、酱香芥菜等,总共7种食品;中午有8种,包括什锦炒饭、肉丝炒面、土豆牛肉、紫菜蛋花汤等;晚上有8种,有绿豆炒面、牛肉米粉、虾仁鸡蛋、什锦罐头等;加餐有5种,包括麻辣猪肉、蟹黄蚕豆、香辣豆干等。怎么样,够丰富吧?
不同飞行阶段,吃的东西也不同。刚入轨时,我们就会吃清淡些,这样更容易消化。目前在组合体飞行阶段,我们的食谱是五天一循环,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功能食品等6大类近100种食品。
我们不仅吃得丰富,甚至还可以“挑挑食”,在一个食品周期之内,可以同类替换。因为我之前上过两次太空,所以在前期制定食谱时,科研人员征求过我的意见。吃了这么多天,我觉得比前两次选择更多、味道更好。就是说,这次带上来的食品,本身就是我和陈冬爱吃的,所以根本不会感到单调。
对美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陈冬兄弟是河南人,这次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些河南面食。本次任务期间主食还包括八宝饭、什锦炒饭、玉米粥、米糕、面包等等。
副食也很丰富,有黑椒牛柳、红烩猪排、叉烧鸡肉、什锦蔬菜等。与前几次相比,我们能吃到更多蔬菜了,如红椒裙带菜、牛蒡胡萝卜等,可以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我们还第一次在太空吃到了贡菜。
[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臧鹏解说:我们考虑了不同地域航天员的饮食需求,有针对性地准备航天食品,比如南方的一种特色蔬菜——贡菜。据我所知,贡菜是第一次进入太空。]
这次我在太空过50岁生日,他们还给了我一个惊喜,准备了两个罐头装的奶酪蛋糕。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让我和陈冬感到很温暖。
除了一日三餐,我们还有许多点心和夜宵来补充能量。这些主要是即食型肉类、饼干面包等烘焙食品、糖果乳制品等小零食,品种非常多。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钟绎如小朋友在新华社客户端上提问,在太空怎么喝水,在太空住这么久带的水够喝吗?我想告诉他,在太空要用吸管喝水,防止水珠飘起来。我们不仅带够了水,还带了各种饮料。更了不起的是,这次在太空中,我们还能自己泡茶喝,这在前几次飞行中是没有的,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也很少这样做。
[臧鹏解说:这次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
茶叶包分为红茶和绿茶两种。每个茶包两克,装在特制的包装袋中,注水后完成复水,然后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每个茶包可以泡四五次,我和陈冬基本天天都要泡茶喝。
[臧鹏解说:茶包在制作的时候便放进饮料袋中,使用的时候将水注入——但这是凉水——然后连茶包一起放入加热器中。根据个人喜好,加热到一定温度。复水是重新吸回水分,即干燥脱水的逆过程。但因为太空没有热对流,需要用电热板夹住食品加热。]
饮品还有各类果汁和菜汤。这次汤的种类更多了,有紫菜汤、菠菜汤、裙带菜汤、西红柿蛋花汤、野菌芙蓉汤等。另外,还有防止产生油腻感的去腻茶和暖胃的“温胃饮”等功能食品。
前几次调味品以咸辣为主,这次我们甜酸咸辣样样都有。甜味的就是蜂蜜,装在管里,需要抹在面包上时再挤出来。工作人员还把我老家山西的陈醋用小袋子分装好,带上了太空,这是我第一次在太空吃到家乡的醋。调味品的种类也非常多,有豆瓣酱、麻辣酱、甜辣酱、香辣酱等。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我们的太空之旅已经过半,后续发现有趣的东西,再和你们分享。
昨天一条关于太空的新闻走红了,是关于中国宇航员在太空泡茶喝的!对你没听错,在太空泡茶,并且还有红茶和绿茶两种口味哟!
小时候,我们都知道宇航员在天上是很辛苦的,只能吃牙膏状的食物,或一口一个裹着一层膜的压缩食品。虽然有营养,但却极其难吃。就算天天吃汉堡不会腻的欧美宇航员也受不了。
根据周小平了解,至今欧美包括俄罗斯的宇航员都依然还是吃这单调乏味的食品。而每次回到地球修整检查完毕之后,就会疯狂地扑进餐厅大吃一通,再喝点咖啡奶茶过过瘾。
(欧洲太空食品。感觉像一堆药)
这么多年过去了,欧洲的宇航员们都习惯了,他们认为太空生活就应该是如此的,也很难改变。毕竟在失重环境下吃东西,还是很困难,甚至是很危险的一件事。(食物碎屑飞溅,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然而事实证明!不是上天以后就只能忍受难吃的食品,而是因为当年中国人还没上天!!现在中国航天技术全球一流,中国人上天了,食品当然就不会继续那么难吃了!!!中国人上天了,不仅带区了科学实验,还带去了美味大餐!多达一百种!
仅昨天一天,中国的宇航员早餐有粳米粥、椰蓉面包、五香鹌鹑蛋、酱香芥菜等可选,中午则有8种,包括什锦炒饭、肉丝炒面、土豆牛肉、紫菜蛋花汤等;而晚上同样有8种,有绿豆炒面、牛肉米粉、虾仁鸡蛋、什锦罐头等;不仅如此,还有零食和加餐食品有5种可选,包括麻辣猪肉、蟹黄蚕豆、香辣豆干……并且食谱是五天一循环,一次上天所带就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功能食品等6大类近100种。
毕竟作为一个同一口味的菜多吃两顿就会腻味的高端种族,我们的太空食品当然不能只是牙膏或营养球!
(中国太空食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关于中国的航天美食图片一传到网上,欧美的网友和宇航员立刻就炸锅了,看到了许多吐槽。
有外国网友表示:“记得去年我们那个宇航员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就形容说自己感觉像是吃了6个月的牙膏和砖块,还喝了半年的尿(注:水循环系统),结果你现在告诉我,中国人不仅能在太空吃大餐,还喝上茶了?”
(别理我,我想静静……)
还有外国网友表示:“有一天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太空吃火锅都不奇怪,但恐怕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依然我们只能吃牙膏!”
更有外国网友吐槽说:“如果有一天空间站解决了重力的问题,那一定是中国人解决的,因为他们炒菜时要甩锅!不要怀疑,我去过中国,他们至少有几十种烹饪方式。”
(甩锅算什么,我们还有火爆炒锅)
景海鹏还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我们不仅吃得丰富,甚至还可以“挑食”,在一个食品周期之内,可以同类替换。还有大量地方菜也开始送上太空。比如这次的宇航员陈冬是河南人,这次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河南烩面。他还说除了红烩猪排、叉烧鸡肉等肉类外,如今能吃到更多蔬菜了,如红椒裙带菜、牛蒡胡萝卜等,甚至还吃到了贡菜。(四川泡菜表示不开心)
但膳食研究中心认为,最终中国的八大菜系都会被送上太空的。毕竟,这些都是宝贵的传统文化。
还有外国网友在论坛表示,这就是以为人本的精神。中国人从一开始,就很在意为航天员提供和地面相近的食品,尽管一开始有些偏差,但它们的确是中餐,相比吃了将近四十年的牙膏的美俄来说,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显得如此不同。
尽管最开始的时候,中国人是用密封的管子去装他们的中餐。但不久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近地轨道上的中国航天员已经可以开始优先地泡茶嚼豆干啃鸡爪子了。当他们在轨道上享用这些美食的时候,美俄的航天员仍却依然在吃着和砖块一样的压缩食品。
我还听说中国人喜欢吃新鲜的食品,在中国城里到处都是需要点杀的餐馆,而不像我们只能吃懂得硬邦邦的动物园尸体。因此就算有一天他们想出了办法在太空里利用水循环系统养鱼来吃,我也丝毫不会感到震惊。这也许还能促使中国人开发出比现在要好得多的生态微循环系统以及水循环系统。毕竟,需求才是第一生产力。
现在我们是时候告诉NASA,他们不再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航天机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