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华领天下:北京正在打造全国导弹预警系统

(2016-09-25 08:24:35) 下一个

 

华领天下:北京正在打造全国导弹预警系统

外媒最近报道,中国正在进行一项巨大的秘密工程。这么说吧,中国有东风导弹部队,有导弹旅。其他国家就不会发展吗?
  
  美国确实是收到美俄导弹条约的限制,20多年来都没有再发展中程弹道导弹。而且也压制韩国,日本和台湾不准发展中程弹道导弹。但是,一切都是有可能改变的。
  
  这些国家和地区如果想研发和生产中程弹道导弹也是很快的事情。如不进行预先准备,一旦有一天,我们发现,在我国周边都是弹道导弹了,怎么办?更何况印度已经在大力发展弹道导弹。
  
  特别是印度核潜艇在孟加拉湾就可以让潜射弹道导弹几乎覆盖全中国主要地区。另外,环绕我国的美军和美军盟友基地是第二个问题。
  
  从韩国,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直到新加坡,可能的金兰湾,再到印度。到处都是美军基地和美军的盟友。我们也需要监测其举动,特别是获取电子情报。
  
  包括,战机起降次数和时间,监测研究雷达信号和无线电通信系统,还有监控海上军舰的活动…………都是需要掌握的事情,知已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他们解放军的导弹才能长眼睛
  
  因此,中国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计划,建立全国导弹预警系统。现在从最北部的黑龙江一直到南部的浙江和福建都发现了大型阵列雷达系统。
  
  高度达到8层楼以上的巨型导弹预警雷达,可以对最远3000公里距离进行探测。而且。这些巨型雷达还在进行联网,通过各种接收站,传输站和控制中心。因此,只要一个雷达发现目标,就等于全国即刻发现目标。组织反导系统进行拦截和快速锁定发射地点。
  
  据中国媒体2月28日报道,记者从2月26日召开的2016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北京)推介会上了解到,位于贵州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今年9月完工并开始早期科学观测,整体调试将于2016年5月开始。目前,FAST已开始临时观测和产生测试数据。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贵州省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谢晓尧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FAST每日产生数据在5TB左右,这些海量的数据要保留10年以上,因此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要求非常大。
  
  谢晓尧透露,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贵州师范大学共建的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已建成并开始运行,已经接收到FAST现场传来的第一批观测测试数据,数据分析处理工作正在开展,研究分析结果将反馈工程现场,指导FAST参数矫正、定标。
  
  FAST的主要目标是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据了解,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建成后FAST将在未来2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FAST的主要目标是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在开展从宇宙起源到星际物质结构的探讨、对暗弱脉冲星及其他暗弱射电源的搜索、高效率开展对地外理性生命的搜索等方面实现科学和技术的重大突破。
  
  近日,国内知名军事论坛上出现了一组疑似国产陆基相控阵战略预警雷达的图片,从这组图片来看,该型雷达体积相当庞大,高度大概和12层楼相当,外观与美国“铺路爪”战略预警雷达比较类似。
  
  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在现代战略预警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导弹预警系统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甚至决定着整个导弹防御系统的成败。
  
  在导弹防御系统中,战略预警雷达可独自或者根据预警卫星提供的信息,确定来袭导弹的威胁,包括发射点、弹着点、空间位置和速度信息等;并进一步指示防御系统根据战略预警雷达提供的飞行弹道数据进行导弹拦截。美国和俄罗斯是当前全球较早建立了地基战略预警雷达系统的国家,两国的地基战略预警雷达都是各自导弹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全世界能够自行研制相控阵战略预警雷达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美国早在1956年和1957年就分别开始研制用于弹道导弹预警的单脉冲AN/FPS-49雷达和脉冲多普勒AN/FPS-50雷达,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装备使用。
  
  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就开始发展弹道导弹的早期探测系统。1963—1964年间,前苏联开始建设其首批预警雷达,首个预警系统由两部“德涅斯特-M”雷达(西方统称为“鸡笼”,是空间监视“德涅斯特”雷达的改进型)组成。
  
  中国也在上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成功了“7010”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这些雷达的共同点就是:都采用了电子扫描天线阵面,平均发射功率都达到了数百千瓦,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探测距离也均超过了3000公里、最远可达到6000公里以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