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就没进过图书馆。到10小学5-5年级还是初中的时候,我姐带我去国子监的北京图书馆。那时候北京图书馆有两个,一个北京市的,一个是国家图书馆。
第一次去图书馆,那里特别安静,庭院是旧的宫殿,里面安安静静坐着很多人。我跟到了另一个世界是的,睁着俩眼睛真羡慕这地方。那一次图书馆的印象跟了我好几天,然后就再也没去过,比较不方便,没时间。
考大学时,我爸跟买东西是的,在报考单子里给我挑学校,根本不考虑我的学习情况,我也没头没脑地跟我爸走。开了个头,就被打回去了。出师不利,我就念英文去了。那时候英文时髦,我妈的朋友在外贸进出口公司工作,每天都是洋新闻,我妈也是羡慕。
找工作的时候,说不着急,还是嘀咕。有天我妈说给你找了北京图书馆的工作,我马上浮现出当年图书馆的场面,马上追问:哪个图书馆?北京市的?还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我妈说国家图书馆。我心里说:一定是搞错了,北京市图书馆我已经非常满意了,不可能是国家图书馆。
后来我拿着录取信进了文津街7号,国家图书馆,那心情啊真是比蜜甜。文津街是清朝的亲王府,古香古色的,中央庑殿青砖黄色琉璃瓦,屋檐上立着鸟兽,高台阶地基,汉白玉的栏板,雕着蟠龙,平台上两只铜制仙鹤婷婷玉立。我从心里笑到脸上,我做梦都没想到到这里工作。从那以后,我每天出没在我理想的环境里,走出大殿,脸上都泛着荣耀。
87年赶上新馆搬迁,我们搬到紫竹院了。鸟枪换炮,我们的工作面积一下子大了好多倍。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看书,学习英语,看传记,看历史,每天泡在书堆儿里,楼上楼下窜。我一直有个心思,不能浪费时间,眼睛看累了,脑子看疲了。我几乎看遍了所有的英文新书,名人传记。我的心开始放飞,不甘于寂寞的清水衙门。图书馆虽是清水衙门,并不是一片平静的地方。这的人个个都有背景,大的通中央,小的七大姑八大姨儿都在这工作,沾亲带故。想要出人头地,凭我这形单影只,只能一辈子卧薪尝胆了。
审时度势,看清了自己,我走了。离开论资排辈,污垢横流的衙门,我去外资公司讨生活。当初在图书馆,我的工资每月130多块,刚去外资公司,每月拿1000多块,虽然觉得还不忿,可不知道其他人的工资,也没法讨价。干了几年,才知道资本家真坏,给我这么少钱。我跟外企人一样,工作走走换换,工资一路漫长。
2001年,我去了伦敦,终于一步步走进我的理想。有一天我去大英图书馆看书,我说我想看敦煌的书,看完了,我说我还得再看,那女的说:你做研究吗?我疑惑地看着她,说是。她也疑惑地回看了我一眼,给了我一张一个月的借书卡。一个月之内,我可以到那个东方阅览室看书。我心想看书还得是研究型的才能进来啊?看了我们北京图书馆(已经改名国家图书馆)还是厚道。
再后来,我们单位送我去学习资料管理master,我不愿去,我可不愿再回到图书馆了。领导找我谈话,我当时刚生完小孩,又工作又带孩子挺累的。单位说你学资料管理,学费报销,给学习时间。 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屈服吧。老公工作忙,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就是再折腾,也折腾不出个花儿来。还不如就在这单位混吧,全力支持他,把孩子带好。
就这样又回到了老本行。2008年我们全家搬到新加坡,我也从伦敦的办公室搬到新加坡的办公室。如今快8年了,我还在图书馆混着。这工作是越干越顺手,no challenge。我年轻一定不会干这个,但岁数大了,真是个待着的好地方,最主要是轻车熟路,不动脑子。
我对我儿子说:想都别想当图书管理员。别说男的,女的,有点朝气都不来这。但是,我真喜欢在图书馆里看书。我依旧每几个星期去新加坡图书馆借书。看书让我愉悦,在图书馆里让我安静。不以图书馆为职业,以图书为兴趣才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