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牛妈家后,有好几天的时间,俺都沉浸在对牛妈事迹的回味中,遗憾自家孩子不够大,没赶上领略牛妈,牛爸解题,答疑的风采。同时又觉对牛妈了解不够,若还有机会,那我还有一堆的问题等在那儿。
大约是Party过后一周左右,牛妈忽然打来一个电话。
一是说,上次去她家,俺装包子的大盘子忘在她家了。瞧瞧俺这记性。
二是问,她家孩子用过的一些书,俺有没有兴趣要?
“当然,当然要,求之不得喔。”俺立马表示。
当下约好了时间。
那是俺第二次访问牛妈家。
中饭时分。
俺发面,调馅折腾几个钟头,又蒸了一笼白白胖胖的大包子,带去牛妈家。
俺做不了牛妈指导教师的差事,但蒸包子,俺敢夸口,比南方人出身的牛妈做的好。
坐在牛妈因为搬家,大包小箱堆积得无处下脚的客厅里。我们俩,左手包子右手茶,扯着些共同关心的家长里短,互相熟悉的人物八卦。俺还是不死心的要把话题往牛娃们身上拉。
俺当时第一个关心的就是钱。
你想啊,当时斯坦福一年学费加生活费,杂费要小五万(现在已是五万出头了)有首流传在加州的顺口溜不是这样念叨的吗?
“小子你有才又有钱,那就去斯坦福吧
小子你有才没有钱,那就去伯克利吧“
三个孩子齐聚斯坦福,每年的花费,牛爸的工资不用交税,直接发给斯坦福怕都是不够的吧?
听完我直言不打拐弯的疑问,牛妈笑了。要知道,问出这样的问题,俺心里是有些惴惴的。在美国,问人家庭经济,你把自己当什么人了?国税局的?
牛妈大约是看在俺那白白胖胖的大包子份儿上,一五一十地开始解答俺的疑问。
牛妈讲话大意是这样的。
在美国,对于名校来讲,只有考不取,没有上不起。
名校(在这里特指八所常春藤外加斯坦福和MIT等私立学校)设立的奖学金,那不叫奖学金,应该叫助学金比较合适。
名校发给学生钱,是need-- based的,不是merit-- based 的。
换句话说,是完全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来得,不是根据学业成绩来的。能入学的孩子们都是各个地方来的姣姣者,谁比谁差啊。
只要你在这些学校里学习成绩没有烂到读不下去了,这钱就一直是发给你的。
再者说了,读这些学校的,富家子弟多于中低收入,大部分学生是不申请奖学金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不但不申请,年年还会捐资给学校。
回到牛娃话题上,牛爸一人工作,工资在***至***之间。
如果工资低于**(阿辉注:就斯坦福而言,2009年是八万美金)那么你一分钱都不需付,吃,住,买书,来回机票。外加零用,学校包圆了。
依牛爸的工资水平高于**那条线,只需交工资的10%给大娃上学用,但大娃拿了总统奖,和其他地方奖学金若干,所以这10%也基本上省下了。
牛二娃上学,因家里已有一个学生在读,能负担得还是上面那个10%
牛三娃上学,还是上面那个10%。
也就是说,牛家三个孩子读书,每年总共只支付牛爸工资的10%
天下就是有这样的好事啊。
牛妈看看有些吃惊的俺,继续说,若是牛家三个娃娃就读普通州立大学的话,反而要付更多啊。
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另一个问题,便又不带拐弯地问将出来:“这是不是也是你辞职不工作的另一个原因呢?”
“应该是有这个考虑的吧。”牛妈毫不含糊地继续答。
“我算过一笔帐,我若是去工作,那基本上就是搬运工了,这边发了,那边交。落不下几个子儿不说,也没有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更不会有精力去折腾学校的那些活动,说不定还把娃娃们给耽误了。”
“那你家娃娃们自学的若干AP课,怕也有你的功劳吧?”终于的俺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指点,讲解是有的,学习还要靠他们自觉。”牛妈如是说。
当时觉得这是平平淡淡一句话,直到俺家小阿辉开始修Ap课,才开始体会自学AP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跟读的朋友中,如果家有修AP课的高中生,当能够有与我一样的体会。
牛娃们自学五六门AP,并在全国统考中考出好成绩,是多么了不起的一回事。
牛妈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对牛妈俺是佩服的。有时候会想,要是阿辉作了瑞典国王的话,一定给牛妈颁个“牛妈萝卜儿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