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在脑子里转了有一阵子了,一直没时间落笔。今天看到这些cob house, 那些可爱的小房子又触动了我的内心,于是有了这段文字。
原来的题目是从陋室到豪宅,加上今天的告别豪宅,也算是我的40年人生的一个小轮回。
一。陋室
父母经常和我提起他们刚结婚住的8平米的小平房,进了屋,就是炉台,炉台连着炕。
后来的我家是三间楼房,43平米。有自来水和暖气。当时也觉得是一大升级了。可能会有人记得,那时的所谓三房,真的是三房:就三个房间,没有什么客厅饭厅之说。厨房小的两个人转不开身。而厕所就只能容纳一人,后来又自装了淋浴喷头。我在这个家度过了我的十年青少时期。十七岁我离家去上大学。
再后来到了广东特区,购置了三房两厅商品房。这次是有房有厅,都是瓷砖地面。按当时的标准又进了一大步。哪知和后来的“豪宅”相比,又成了“陋室”。
二。豪宅
还记得老公打电话要买现在的房子的时候,我人还在夏威夷。我的本能反应是反对,力劝老公“keep your feet warm but make sure you keep your head cool.". 当时的反对意见是6000尺,8个洗手间的房子大的太离谱。我无法想象住这么大的地方。可能心底里还有要继续游牧的想法而不想被一个大房子所拴住。总而言之,老公把我说服了。还记得他的惯用“伎俩”:苦肉计。声称这个房子离办公室只有2英里(原来的也只有8英里),这能减少多少的stress啊等等等等。
这之后是卖家(一周就卖了)。搬家(搬到一个公寓楼)。重新装修新家(本来计划两三个月的工程,折腾了九个月)。整个装修工程都是老公经手管理。我则到夏威夷待产。孩子出生四个月后,我们搬进了“新家”。
老公不断地安抚我说,过段时间,你就不觉得大了。你会习惯的。
别说,住久了,还真不觉得大了,因为很多地方用不到。正式的起居室和正式的餐厅几乎都不用。尽管如此,每天还是上上下下跑很多路:卧房在楼上,洗衣房在楼上;厨房和家庭起居室在楼下。而请人打扫卫生一周两次(后来改一次),每次都要8个小时才能打扫完3/4的地方。而有段时间则改成每周4天,每天半天。尽管如此,还很难保持整齐。面积大了,铺陈开来的空间也大了,要打扫整理的空间也大。弄的我也很stressful。吸尘器的噪音和外人的存在都让我无法放松。
更大的stress还在后面。装修只是房子本身。而室内装饰还没完成。原来的家具都是质量很高的产品。很多还是为原来的家特别定制的。而新家的布局和风格又不同,家具等还得换。这期间象走马灯一样请了不少室内设计师,最后都差强人意。浪费了金钱,更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我并不喜欢所在的城市,一有机会就逃离。前三年,我每次在这个家停留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周。也因此,整个室内装饰持续了5年,到今天完成了90%。
在这个价位的房子左右环顾四邻,各家的内部装饰在细节上都非常讲究。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难免不受keep up with the Jones的影响。看看architectural digest就知道了。这本杂志是keep up with the jones 的最好参考资料。另外还有投资的概念。如果将来要卖房子的话,房子的室内装饰好坏对房子本身的价值可以影响到10-30%的房价 。这是另一个keep up with the jones的佐证。这其实是各个价位房产的未来客户群的期待值。比如尽管formal living or formal dining使用率很低,但是有无直接影响房子的价值。所以,房产,尤其是“豪宅”的设计,建造和室内装饰并不完全由业主决定。除非你不考虑房产的价值。举个例子,即使西式厨房不适合中餐,你也不好把它拆掉,全面改造。否则将来卖房,就会大大限制你的市场价值。
俗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 而you are where you live也描述的八九不离十。有了两个孩子后,尤其选择了homeschooling,让我对房子的空间利用,家具的实用性,和生活效率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话实说,有孩子,尤其是小孩子的家庭,很难把家保持的象杂志封面一样的。而对homeschooling来说,家不是大人孩子晚上才回来的地方,而是一天都要使用的地方。
另一个方面,原来就对voluntary simplicity生活方式很认同的我,越来越对“豪宅”疏远。风格重于实用,在我看来越来越感觉pretentious。和我的人生信条也越拉越远。
What I want is a home not a house: a home with warmth, closeness, practicality, functionality and minimum maintenance. It is a place where we can focus on living rather than taking care of houses.
而看到这些可爱的cob house,我意识到我想要的还有:organic, earthen, natural and breathable.
三。告别豪宅, Embrace insignificance
晚上怀抱我的两个孩子温热柔软的身体,我心里忍不住想起那个可怜的被肢解的孩子,常听说的被拐卖的孩子,还有非洲吃不饱饭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孩子。做了母亲后,我的心就和天下所有的母亲的心连起来了。我能深切地感受她们不幸的失子之痛,还有不能喂饱自己孩子的无奈。我常常感谢上天让我每晚能揽着我的两个进入甜蜜梦乡无忧无虑的孩子。这一刻,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
This is what life is all about: family, health, love, joy and happiness.
也曾有望子成龙的想法。而今发现自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普通人。在我的羽翼下的这十几年,我希望自己和他们用心享受生活所提供的貌似平淡却处处精彩的每一时刻。等到他们长大离巢,他们继续live a life,而不是make a living。
Embracing the insignificance of self will bring out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t of life.
”豪宅“不再适合我的生活。
拥有过,喜悦过,也是放弃之时。
贴几张网上搜来的cob house。这周末要参加一个cob house tour.
补充:
谢谢阅读和回帖。来者是客。
文字水平有限,现在中文和英文都是半瓶子。也没时间码字,就怎么快怎么来。见谅。
不是说要搬到这种cob house去。只想说明,房子和鞋子一样,有时候外表光鲜,但是穿过后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现在买鞋,还可以当场试,或者买回家在地毯上穿几个小时,如果不合适还可以退。可买房子,就只有住过一段时间才知道。投资也不小。
现在房市也是追求面积,房子越建越大,实用性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选择了一定价位和社区,就是想要小房子也很难找。
有的人天生就喜欢房子,也懂得打理,也愿意在房子上下功夫。那房子就提供了一个舞台和爱好。不过我自己的话更愿意把时间用在孩子和旅行上。所以,今后从简,面积减小,维护工作简化。家居追求实用,并比较适合孩子的。
去santa fe的时候,第一眼就爱上了adobe建筑风格。想来想去,大概是喜欢不拘一格的曲线,非常柔和可爱。cob house也是如此。
对了,这些cob house,很多建在intentional community,因为大家共用公共设施,所以房子都很小。
至于,“豪宅”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本来也加了引号。找到适合自己的房子,家,生活的重点等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