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毛泽东之二:飞扬的文采
老武
毛泽东除了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外, 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作家和书法家。毛泽东一生著述很多,他的文章五卷有余,诗词有近百首。
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的一生写下了不少的诗词,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共收集到67首以《毛泽东诗词集》一书出版发行。毛泽东的诗词风格乐观、浪漫、豪放,如同他本人的性格一般, 读起来朗朗上口。 他的诗词有很多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其中有些诗词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有的诗词和经典的句子不但大陆的中国人都能背诵,连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的台湾岛上也有不少人会背。
(一)
毛泽东在共产党政权的建立之前共留下诗词32首,其中绝大多数出自大革命时期和红军时期,被人们喜爱和广为流传的诗词大多数也出自这个时期。 他在大革命时期写的《沁园春。长沙》中的一段,抒发了他当时的政治抱负。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在红军时期的诗词以军旅生活为主,不少诗词中有脍炙人口的诗句, 如《清平乐。蒋桂战争》中的
-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又如 《采桑子。重阳》中的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香。
再如《清平乐。会昌》中的
- 东方喻晓,莫道君行早。
-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红军达到陕北后, 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 和《沁园春。雪》里的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词句为人们广为传颂。
在红军达到陕北毛在共产党内的地位巩固后,他的诗兴好像也没有从前那么高涨了,在长达八年的抗战期间, 他除了一首《挽戴安澜将军》外,再没作过任何诗词。在随后长达4年的国共内战中毛泽东仅留下4首诗词, 其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比较有影响力,全文如下:
- 钟山风雨其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共写了35首诗词,其内容比较广, 有的是答友人的,如和柳亚子、和郭沫若、答李淑一;有的是观景的,如《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有的是为人题的词,如 《七绝。为女民兵提照》、《七律。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这些诗词的艺术造诣总的来说没有早期的高,但也不乏脍炙人口的篇章和词句,如《浪淘沙。北戴河》写的很有气势, 全文如下: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何边?
-
-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的《七律。冬云》颇有英雄气势, 在文革中也被广大的红卫兵小将们用来鼓舞士气,全文如下:
-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
-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梅花喜欢漫天舞,冻死苍蝇未足奇。
毛泽东的《七律。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不但对风景的描写生动,而且富于哲理:
-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石飞度仍从容。
-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这个时期的其他诗词中有不少惊人的句子, 如 《满江红。和郭沫若》里的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七绝。为女民兵提照》中的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和《七律。登庐山》中的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是文革中中国人广为应用的词句。
毛泽东在文革以后就再也没有留下诗篇,他在1965写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可谓一大败笔,其中的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让人感到诗人在骂街,有失大雅。
(三)
毛泽东的诗词总是乐观向上的,许多悲凉的事在他的笔下也是浪漫的。 他的《七律。长征》把苦不堪言的万里长征描述成了浪漫的旅行。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一种凄凉的美被人们千古传颂,毛和的词则给人另一种感受。下面将这两首诗全文抄录.
- 七律·长征 1935年2月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文章
毛泽东一生写了不少文章,在他生前已出版了四卷《毛泽东选集》,死后又有第五卷问世。与他的古典诗词不同的是,他的文章全部是用白话文写成的,他的文章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论说文,没有见到抒情的散文。 毛的文章语句流畅,遣词也恰到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起大作家鲁迅、郭沫若等人的文章更好读。毛选四卷中的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在文革中被选出来作为全国人民必读的文章, 叫作“老三篇”; 此“老三篇” 再加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又被称为”老五篇“。值得一提的是, 在文革年代,人们无书可读,所以在读“毛选”的同时, 更喜欢读下面的注释,从那里学到了不少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另外,军队还从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材料中精选出言简意赅的段落和句子编辑的《毛主席语录》, 在文革中由林彪题字公开向海内外出版发行, 称之为“红宝书”,国内人人必读。 虽然“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有些夸张,但因为语录是从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记录中选出的而言, 此话不是没有道理。
毛泽东的著作除了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外,还给世人留下了生活的真谛,丰富了中国的语言, 如他的“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毛泽东的文章一般说理比较注重摆事实,讲道理; 但他在解放战争末期批评美国的几篇文章,语言犀利,连讽刺带挖苦;将美国在中国开办大学斥之为文化侵略显示了他精湛的辩论艺术,但也能从另一方面看出他的强词夺理。毛泽东尽管自己反对党八股,却开创了一种新的批判文章的文风。 解放后,毛泽东亲自写文章批胡风,在中南海贴《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对政敌进行攻击, 其用语又比评美国的白皮书更上了一层楼。其后,张春桥和姚文元将毛这种文风发扬光大,至今那种八股式的官样文章不时在中共的媒体上出现。
毛泽东的书法
毛泽东的手迹全部用毛笔写成,他的字既像龙飞凤舞,又像狗刨,放荡中不失美丽,自成草书的一个流派。 下面列举几个他的手迹:
图一 为人民服务
图二 卜算子。咏梅
图三 为女民兵题照
图四 长征
毛泽东的学问
毛泽东酷爱读书,熟读24史,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也非常喜欢在书上作批注。 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期间,有机会不用花钱买书就能读到大量的书,这也是他一生的最好的读书时间。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如在红军时期,红军每到一处,打倒土豪、地主后毛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抢书。在红军长征途中,他也舍不得把《资治通鉴》扔掉。红军到达陕北后,一些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整天在窑洞里无所事事地打扑克牌,毛泽东却在读书。但毛读的书限于中国的古代书籍,对科学书籍和西方的书其本上没有涉及, 就连正统的马列著作读的也不多, 这与王明等留苏派们用俄语背诵马列原著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为毛对正统的马、恩、列、斯著作读得少,也就因祸得福避免了犯教条主义错误。另一方面,由于他古代书籍读得太多了,不知不觉地满脑子的封建、帝王思想和谋术,以至于在掌权后走向专制。
毛泽东作学问还是非常严谨的,对诗词不但反复修改,还请人提出修改意见, 非常谦虚,没有那种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霸王气。毛泽东做学问遵循自己一贯倡导的“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的原则,如在回陈毅的书信中,坦承自己不懂五言律诗,所以无法改他的诗; 毛还认为他自己写的七言律诗也没有一篇让他满意。应该说,如果毛泽东是一个职业的学者,他一定非常敬业,非常有成就,令人尊敬。
毛泽东对农业也有一定的理论, 他的“农业八字宪法”系统地总结了务农的其本要素和要点,如“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他还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如果他在大跃进中及早地否定“亩产万斤”的虚假报告,说不定有人再送他一个“伟大的农业理论家”的称号。
确实如此, 我也只能点到为止。这种文中至今尚存,共产党64的社论,西藏暴乱的口气,新疆骚乱的口气, 完全如出一辙。 因此, 如果我的文章“也谈拉萨暴乱”, 只需将标题和地名、人名改动一下即可实用与新疆骚乱。
读着特烦而倒胃口。在党内的一些发言更是如此。由他带来
的痞子文风在中国如今已近基本散尽了,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