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苏联,希特勒的行为艺术
格局错乱。
从希特勒初始的战争行为来讲,是为一战的失败报仇雪恨。作为情绪性发泄攻击英法而得以称霸西欧大陆也算获利匪浅。害处是,彻底葬送了称霸全部欧陆的格局。虽然英法军队被赶出了西欧大陆,但是同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人的战争从来没有结束。占领西欧大陆对后来的战争好像没有什么实质帮助,粮食,军需,燃料,兵源都搞不来。
化友为敌。
攻击英法,为自己树立敌人;杀犹太人,自断军费来源;向美国宣战,自断物资来源。奴役乌克兰,自毁粮仓。
交友不慎。
跟着日本人向美国宣战,被害惨了。帮意大利攻击希腊,导致进攻苏联拖后了数周。隆美尔军团的北非之行莫明其妙。
两面作战。
在没有解除英国武装的时候发动代号为
"巴巴罗萨"的全面侵苏计划,自造东西两面作战。以小搏大。
希特勒动用
550万人,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进攻苏联貌似弱势的等量军队。苏军到底有多少人没有准确统计,从阵亡人数可以看出一二。来自百度的小抄可以看出苏军的规模:血腥的东线战役持续了整整
4年,因为这场战争而死的人数可能永远无法准确计算。苏联军队的总阵亡人数大约为850万至1,500万,经常被举出的数字则高达2,000万人。德军的阵亡人数也很难准确计算,最高的数字为430万名德军和900,000名其他轴心国部队。苏联人口是德国的一倍,苏军越打越多。德军加上后备兵源不到
1000万。拿什么去对抗苏军的大反攻?从装备来讲,希特勒不是同苏联拼装备,而是同英美拼装备。苏联从西方盟国那里得到了充足的武器装备和战争物资。闪电战的幽默
坦克集团冲锋一下杀出几百里地。步兵跟进是靠两条腿走的,
闪电战是一种战略偷袭行为,只在战争初期对付毫无准备的敌军有效,战争后期就基本失灵了。
60万辆卡车运兵车上不了路因为苏联根本没有路。坦克快速突破以后要长时间等待步兵占领。我们的目标是自由
这句歌词出现在德军的歌曲里。
德军为希特勒独裁统治进攻苏联的途中,高唱自由。军队没有冬装
百思不得其解。德国的冬天也很冷呀。德军无论留守还是回国,都要穿冬装呀。就算拿下了莫斯科,也抢不到德军军服呀,最多搞到苏军冬装,难道让德军穿苏军冬装?当年拿破仑已经被冻过一次了,希特勒又来一次。
蛇吞象
本来进攻苏联是因为对英战争消耗过多,需要补充粮食和石油,只要拿下乌克兰和高加索,出兵
3路中的南路军就够了,何苦扩大战事全面打击,最后付战场变成了主战场。以传说中德军的战斗力,他的优势在于平原阵地战。没有必要自己扎到泥潭里。或者德军没有那么强悍,以往的胜利都是靠偷袭,闪电战,突然袭击。一旦对手(英国)扛住了第一波打击,小德就阳萎了。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