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病天知

纪录人在他乡的经历,纪录自我超越的历程。。。。。
正文

感谢老婆!是她阻止了我做啃老一族

(2008-12-22 08:51:06) 下一个

从苹果网上偶读到关于啃老族的一段文章,突然想到了自己最近的一些思想变化,发现的却啃老似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思维模式。先将文章抄录如下,随后讲讲自己的想法。

“最近十余年,啃老族一词在中国的都市中流行。许多处于青壮年阶段的人,无论是否参加工作、有无收入、收入水平高低,都要继续依靠父母养活。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 逐渐成年,中国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而中国将在十多年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这并非危言耸 听,现实表明,啃老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啃老是一个与家庭不能分割的概念。中国很多父母在观念上有一个 误区,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早年没有得到的东西便想让自己的孩子全部拥有。而这类小孩往往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缺乏独立意识,适应 社会的能力较差,也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在个体社会化的阶段,他们在精神上始终没有断奶,没有完成社会化中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形成过程。精 神上始终处于襁褓之中。      

  另外,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带来的物质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严重不协调,使得许多人变成了文化上的边际人,诸如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炫耀消费等成为青年一代中常见的现象,城市青壮年通常会因为经济生活难以自我满足而啃老

   啃老虽然发生在个体身上,但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让父母为自己购房是一批城市青壮年啃老的一种重要形式。笔者认为,房奴啃老只是事情的表 面,房价啃老才是事情的实质。房价压力的另一方面还有消费心理的因素。房奴们不顾自己的经济水平,非要买属于自己的房,总想着买套比他人更大更好 的房,这有时甚至成为对个人尊严感觉到不满足时的一种补偿。为此,中国普通市民在结婚买房、买高档家具、婚宴上几乎花尽了自己甚至包括父母的一生的积蓄。 当然,还有就业、社会保障缺失的压力等等。

  毫无疑问,由于啃老大军一天天的扩大,中国已经形成啃老亚文化。笔者希望通过公共政策、社会 政策、社会意识引导的连动机制之建立,改变这一状况。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言恰当地表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关系, 即匹夫强则家庭强,家庭强则国家强。”

     近段时间和友人聊天,友人讲到:现在房价跌了许多,而人民币涨了许多,应该是买房子的好时机。随后和老婆商量,感觉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特别是老婆的工作越来越稳定,而自己的学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时我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我们回国向各自的家里筹集一笔钱,还自己人的钱压力还是小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啊,并且好像感觉似乎父母也为自己准备了一笔钱。老婆当时不是很感冒我的提法。随后的几天,老婆告诉了我她的想法,她说既然自己能够做到抵押贷款就不要和家里说,首先他们会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非常大的事情挂在心上,无谓的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其次,我们自己出来之后,一直都是自己解决生存问题,哪怕是读博的费用,现实是我们能够自己搞定,为什么到了房子要惊动他们呢?当时大赞老婆。其实向父母开口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自己感觉一直没有为他们做太多的事情,即使有笔钱,那也是让他们感到有保障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己怎可能釜底抽薪;当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用了家族的钱肯定比借银行的钱更好,多付的利息将来也是一家人享用的阿。经老婆的提醒感到一些东西不能完全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彼此心理的负担都是无形的价值和成本,并且是不可重塑的东西,而金钱却是聚聚散散的。

     今日又读到这篇啃老的文章,感到自己最初的想法也是一种典型的啃老。把自己经济的压力转嫁给父母,变成他们的心理压力,可耻啊,特别是自己和国内的同龄人相比,自己还是有能力完成的,而国内很多人的状态是不得不去啃老(当然最终还是他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同样应该鄙视)。

     感谢老婆啊,没有让自己做一个错误的决定,一个让自己为了短期利益而将来后悔的决定。感谢老婆啊,让自己没有犯一个许多同龄人正在犯的错误,而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升华。感谢老婆啊,选择了自己努力创造生活,而不是安逸的享受别人的,哪怕是亲人的恩惠。

    感谢老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