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母亲的那一幕(4):传奇 》
若敏
人世间,本没有永远的不分离。就像晨昏的交替,四季的轮回,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两周,我会不时地回忆着曾经的美好,细数着相伴的时刻,母亲,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在过往的岁月里,是最温暖的依靠,最情深的偎依。感恩母亲一直在我的璀璨年华里陪伴,耳濡目染母亲的善良和睿智,感悟生活,省思内心。母亲对金钱和名利都看得很淡,她说,“这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纠结。”言传身教的母亲,常常教导我,许下的诺言,要踏实地去做,如果有能力,就去帮助别人。没有能力,也绝不要勉强自己,快乐地活好每一天更重要,无论走到哪里,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照亮别人,温暖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是感恩和珍惜,关心家人和善待朋友。无论经历过多少美或不美的岁月,母亲一直是从容淡定,不急不徐,以最真实的自己,创造出最好的生活样式。我何其幸运,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1936年9月23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后随父母迁居于印度尼西亚。据母亲说,大舅伯权于1951年回国读书,后来考进北京医学院,他写信告知生活在印尼的弟弟妹妹们,新中国气象万千,为了建设新中国,应该回国读高中上大学。
于是,母亲于1953年回国在南京四女中读书,结识了不少闺蜜,并成为一生的挚友,母亲曾多次提到闺蜜王亚祥阿姨,王阿姨的父母对待母亲如亲女儿一般,疼爱有加,在南京生活的九年里,王阿姨的家,也就是母亲的家,常常可以吃到美味佳肴。一起从印尼回国的王美宋阿姨,后来去了羽毛球队,嫁给了著名教练陈福寿,后来,母亲每次去北京,都要与王美宋阿姨小聚一次。从新加坡回国的侨生沈伟民阿姨,在中学与母亲形影不离,她们的合影最多,沈阿姨大学毕业后,响应支边的号召,主动申请去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所工作,把青春献给了边疆。母亲退休后,在昆明世博会那一年,专门去云南看望沈阿姨。还有黄冠兰阿姨,每次去上海,都住在黄阿姨家里,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那一年,王亚祥和黄冠兰阿姨陪着母亲,一起在世博会游玩。这些阿姨们一直与母亲有联系,母亲身体好的时候,每次回国都会与他们相聚。
随后,在南京读大学时,又结识了几位非常要好的闺蜜。黎志文阿姨是最好的朋友,她们曾一起被选到北京做讲解员,黎阿姨的家在南京,也常常带妈妈回去,享受家庭般的温暖。母亲与黎阿姨非常有缘分,文革时,黎阿姨全家到了大连,到中山广场的人民银行打听母亲的下落,母亲正好在此,接黎阿姨回家吃顿饭。1972年,我们全家搬迁至武汉,与在武汉工学院工作的陶伯伯和黎阿姨再次相逢,虽然一个在汉口,一个在武昌,两家还是经常走动。直到陶伯伯和黎阿姨移民美国。
母亲1994年到美国以后,接到黎阿姨的邀请,我们全家在感恩节飞到加州旧金山与他们相聚。2003年,陶伯伯与黎阿姨飞到亚特兰大。2005年母亲又飞到加州与他们小住一段。母亲生病的这些年,黎阿姨和陶伯伯经常在电话里鼓励母亲勇敢地面对疾病。我常常为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所感动。
父母的爱情,充满了传奇色彩。1953年,母亲回国时是一位美丽快乐的女生,虽然离开了印尼的家,可是她有很多的闺蜜好朋友。她的照片曾经被放大,放在南京新街口照相馆的橱窗里。据说,父亲看到照片就被母亲灿烂的笑容所打动,当母亲的大学与父亲的军校召开联合舞会的时候,父亲见到真人,一见钟情,展开了密集的追求。当时,母亲的几位好友也都与军校生谈起了恋爱。
当两人正坠入爱河的时候,父亲的领导找他谈话了,不外乎是母亲是印尼归侨,全家都在海外,你是从事机密工作的,不能与有海外关系的人结婚等等。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炸响在两个相爱的人中间。父亲面临着痛苦的抉择,要么离开部队,要么离开母亲。而这两个选择都是他不愿意面对的。看到心爱的人痛苦,母亲的心也在痛,她马上写信给在印尼的外公。
此时,外公正好带领一个印尼华侨观光团回国,作为团长的他,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外公与总理谈到母亲恋爱受阻之事,并将母亲写的信件交给了总理。没想到,几周后总理亲自作了批示,部队马上通知父亲让他交结婚报告,就这样总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父母其实非常幸运,因为母亲的几位侨生好友,都不得不与军校的恋人分手。幸亏他们结婚了,要不就没有我了,我常常在心底里感谢他们的姻缘。
1959年5月1日与父亲在南京结婚。在南京工作过几年。1962年随父亲调动,到大连工作。1972年又随父亲搬迁至武汉工作。1994年退休后,赴美国与女儿一家团聚,协助抚养两个外孙,共享天伦之乐。
我有几位闺蜜,都特别喜欢我母亲,中学闺蜜黄向回忆道:“今天特别想聊聊我童年记忆中的陈阿姨,送上我对她的思念。我是在1974年认识的陈阿姨,因为我与若敏是同学,又住同一栋楼,所以就认识了她的妈妈。她与其他人的妈妈特别的不一样,有几件事情让我对她印象深刻。
第一次到若敏家做客,她妈妈就非常的热情,给我们炒了花饭,用盘子盛好了端上来,我惊讶极了,后来才知道陈阿姨是印尼华侨,有很多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其实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的印尼炒饭。
后来我们经常在路上遇见,每次看到我,她都把我当做一个大人一样的对待,亲热的嘘寒问暖,让我受宠若惊,因为在我的周围,没有哪个大人会这么重视和尊重我,所以我经常对若敏说,你妈妈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好的妈妈!长大后我发现她对谁都很好,竭尽全力帮助周围的人 ,朋友众多。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陈阿姨的穿着打扮,尖尖的藕荷色小跟鞋,精致的包包,梳的一丝不苟的头发,雅致的衣服,配上她热情的笑脸,真的是童年灰暗生活中靓丽的风景线。
小时候我们小伙伴曾经在一起喜欢说别人的坏话,但若敏从来不说,她只说别人的好,我当时很好奇,她怎么可以做的这么好,而我们做不到?长大后我也做了母亲,才知道,如果一个母亲情绪稳定的对待孩子,经常夸奖他,而不是粗暴的对待他,那么孩子也会用善意对待他周围的人。
陈阿姨是一个智慧的母亲,培养的两孩子都很优秀。他们的家庭都非常的幸福,都是母亲陈阿姨给他们带来的福气。
前几天,我看了若敏写给妈妈的《告别母亲》的一首诗,深受感动,她们母女之间深厚的感情,让母亲的生命在怀念中延续。感谢陈阿姨让我从小就看到了好母亲的榜样,感谢她曾经给我的温暖和爱。”
非常感谢黄向的回忆,记忆里母亲永远是温柔微笑地平等待人,如她常常教导我们的,把最好的给别人。
自2014年母亲由于静脉血栓导致摔跤骨折住院后,又做了脊椎骨折修复手术,在医院经历了四个月的康复治疗。当时,我还在公司全职上班,为了让母亲吃到可口的饭菜,我每天下班后,开车单程40分钟去送饭,等到医院8点关门后再回来。有一次回来的路上太困了,我竟然睡着了,差一点出了车祸。后来,为了照顾母亲,我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全职工作,每天花时间陪伴她进行康复训练和为她烹饪可口的饭菜,这成为我的另一份工作。
2016年9月,母亲中风后再次住进康复医院,我几乎每天都过去看望和陪伴她,为她送去饭菜。2017年6月的脑溢血后,她只能吃糊糊,不能吃正常食物。我依然每天去给她喂水喂饭,陪她聊天。医院的护士护工对我说,“从来没有一个子女如你一样,每天过来陪伴。我们都很感动。”对我而言,这些年的陪伴,也是我的幸福时光,听她回忆往事,聊聊天,感觉无比的亲密,现在想起,无比珍贵。
母亲生平照片演示是令人心碎的时刻,每一张照片,都让我拾起温婉的记忆,里面有豆蔻年华的美丽少女,也有母亲从印尼回国前,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合影,十个兄弟姐妹,真是一个大家庭。
与父亲的结婚照,如电影明星一般。母亲抱着我在大连的星海公园门前,那时,我才1岁。最让人难忘的1968年的合影,那时,我正在换牙,摄影师让我笑一笑,我只好抿着嘴笑。还有父亲又发了新军装,我们全家在凉台上的合影。来到美国,相拥着两个外孙,他们都很爱一手把他们带大的阿妈。她如一缕阳光,照耀和温暖着身边的亲朋好友。她一直是忙碌着的,为儿女,为孙辈。在她身体好的时候,我们全家的旅行一直有她陪伴,每年的脚步不停。
我们与母亲一起去过很多地方,尼亚加拉大瀑布,加拿大的多伦多、千岛湖、渥太华和蒙特利尔,旧金山去斯坦福大学、金门大桥,还去了大峡谷和赌城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圣地亚哥。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德州的休斯顿。1997年搬到亚特兰大以后,三次圣诞节的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黄石公园,拱桥公园,盐湖城和重返大峡谷,北卡的海滩,南卡的海岛,希尔顿小岛、大烟山国家公园等等。
记得2006年去意大利和英国,年过70的母亲,还健步如飞,行走在罗马的大街小巷,徘徊在伦敦的博物馆。我们去黄石公园,大峡谷和拱桥国家公园,翻山越岭,她都不落下。在梵蒂冈,登顶的阶梯很长,她没有歇一下,就走到最顶上。
她喜欢坐游轮,尤其是身体不好的时候,走路变得很难。我们带着她坐过4次游轮。最后一次旅行,是2015年与哥嫂一起,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去了迪斯尼乐园,坐了加勒比海游轮。不论是春暖花开,还是夏花浪漫,秋果累累,冬雪绵绵,母亲在照片里一直都是微笑着,她喜欢旅游,喜欢看着外面的世界。
母亲珍爱生命的热情,在我的心中种满了花朵。至今,我最喜欢的事情,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见,母亲对我的影响极深。
母亲生长在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1994年赴美探亲后,开始参加教会活动,感受到主的召唤,神的教诲,2005年12月在Johnson Ferry Baptist Church受洗,成为基督徒。母亲多次在中美两国穿梭奔波,直到2010年以后,在美国定居。
她在教堂里受洗的照片让人震撼,一身白衣,宛如天使在微笑着。展示的照片里,看不到人生中的挫折坎坷,病痛折磨。看到的是对人生满满地爱。她对爱和美的坚持,让生命得到最优美的体现。在彩虹中心,她喜欢玩宾果游戏,由于对数字敏感,她常常很自豪地告诉我,她赢了几回。有一张照片,就是正在玩游戏的瞬间。
母亲在病重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抱怨人生,她一直告诉我,她很知足,也很感恩,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享受到该享受的一切,已经准备好与在天国的父母,我的父亲相见。我惊讶她的镇定和从容,睿智和安宁。50多年来,与母亲的相伴,母亲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 。
“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荏苒,举头仰首之间,母亲已经走到了光阴的对岸。时光里的母亲,出现在似曾相识的年代,我们多想留在这些回忆里,可是过往,又岂可重来。12分钟的短片,我的泪水一直都哗啦啦地流着。远远地守望着母亲,静静地陪伴着最后一刻,这种思念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改变,是心的感知,是难以割舍的牵绊。
短片后,包振东弟兄读经:约翰福音11:25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徐保罗牧师以《人生的跨越》为题,谈论了如何看待生死。“陈若琼女士用爱照亮了身边的亲友,如此灿烂美好的人生,在2017年冬天戛然而止,令人叹息。面临生死离别,会刺痛我们的心,不想面对死亡。但陈若琼女士,在天家里,已经获得永生。”
诗班唱了一首母亲最喜欢的一首《轻轻听 (Listen Quietly)》
“轻轻听,我要轻轻听, 我要侧耳听主声音。”
母亲在病床上,常常唱着这首歌,此情此景,一下子把我带入母亲在医院的最后时光。
诗班献上《奇异恩典 ( Amazing Grace )
最后,徐保罗牧师进行祝祷。在柯丽敏姐妹弹奏的殿乐伴奏下,追思礼拜结束。
我们全家人站在前面,接受来宾们的悼念和安慰。我们与来宾握手拥抱。
母亲,终于远去了,希望母亲在天堂喜乐和平安。
一边打字一边颤抖,悲痛的心在起起伏伏,朦胧的双眼被不停涌出的泪水模糊。每一行字都渗透了我哀伤的泪滴。
母亲,永别了!
让我的诗歌《告别母亲》作为系列文章的结尾:
《告别母亲》
若敏
堆积着我的思念
多想再握着您的手
多想让您再看我一眼
丝丝银发
秀丽的容颜
不敢相信
您已经安眠
雪花纷飞
氤氲着心中的执念
母女情深
弹奏着今生情缘的和弦
回忆
随着照片落入冬天
花样年华
映衬着优雅的时光荏苒
生命的盛宴
天上人间
隔着悠长悠长的想念
好像很近
又好像渐渐走远
再次感谢所有为母亲悼念的人们,感谢亲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徐牧师和教会弟兄姐妹们包振东、晓忠、复合、美兰等的奉献,感谢追思会筹备组最有效的工作,乔州同济医学院校友会的校友们,感谢彩虹中心、中文学校的校长和理事长们(陈新新、孙丽、李珏)、青青农场的全体团员,感谢雨林、红叶、知足、玲、紫砚、伊娃、彩虹、彦文、识途、大酷、浮子、雪涛、潇湘游子、青禾、岳京生等朋友的相助,再谢谢!
(感谢摄影师紫砚和大酷,摄像识途,短片制作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