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2008年, 依给。衣拿提思在佛罗里达州建造了一座舒适高档的印度人的养老院。
依给。衣拿提思出生在印度。他二十多年前就到了美国,但他还是心心念念地觉着他是印度人,他总觉着他到了耄耋之年,会叶落归根,回到印度退休养老终年。
可是二十多年在美国的生涯, 和与之俱来的既成事实是他的儿女孙儿都在美国,叶叶蔓蔓都在这片土地上。印度人很重视大家庭的生活,这些牵牵挂挂使他回不了印度了,他的心被撕成两半。
一天,一个电光闪石般的念头击中了他,“为什么不能在佛罗里达州造一所有印度文化特色的养老院呢? ”
衣拿提思要造一家有印度文化特色养老院:它看上去就象回到了印度那样---矮矮的房子,宽敞的院子,有许多树影婆娑的棕榈树。饭食菜单上要有咖哩,米饭,和自家酿造的酸奶,娱乐上要有宝莱坞(Bollywood)电影。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印度大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很多印度大众看着那儿的电影长大。当然,在这所有印度文化特色养老院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印度人,说着同样的语言,顶礼膜拜同样的宗教文化,唱着同样的悦耳歌曲。
衣拿提思在2008年的八月份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附近的太威若思城开工。他开工一个月后,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了全美,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受到了重创。衣拿提思心想,完了,完了,他的养老村要胎死腹中了。那时,他的两卧室的公寓,卖价是十三万美元,而街对过有四卧室的独立屋价格竟降到十万美元。哪知道他满心欢喜地发现,就在佛罗里达州闹房灾最严重的那个年份,他的养老村的整整一排房子竟被一抢而空。
许多印度人很有经济头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论价钱的贵贱,抢着住到衣拿提思建造的养老村来呢?这个养老村,有院墙,有大门。住在这儿的人感到安全,感到他们的邻居非常友好,邻居们对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化可以心领神会,他们无比快乐。世界上有多少钱能买来无比快乐?
衣拿提思说他自己在美国生活工作二十几年了,他都不愿意去餐馆的开车窗口去买一杯咖啡,因为服务生听不懂他的口音,会一遍又一遍地问,越问服务生的声音越不耐烦,“你要什么?你要什么?” 他这边越回答声音越胆怯,最后还是不去为妙。
住在衣拿提思养老院的老人说,“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会使你身心疲惫。”
衣拿提思养老院的故事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播放后,网上招来了不少评论。有人说这种有单民族倾向的设施是种族歧视。也有人说这种养老院和种族歧视毫不相干,他们说,“乡村俱乐部用高收费的方式,聚集了一批白人富豪,在那儿,他们说的很多话,外人不懂,谁又说他们是种族歧视了?他们不是合理合法地在美国各地存在着吗 ”。
衣拿提思用谦虚到尘埃里的态度来回答人们的疑问,“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和孙辈住在这里。养老院和退休村是人们住在这儿,等着上天国的地方。”就像沙猛鱼游回到河的上游等待终年一样。此时此刻,人类最深藏的本能呈现,他们想回到自己的同类身边。陪伴在同类身边,可以忘掉死亡的迫近。亚利桑那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格林保格认为衣拿提思的思路很对。 他说,“面对死亡,基督徒觉着其他的基督徒更亲近, 意大利人更喜欢意大利人。就连对其他德国人永远抱着若即若离态度的德国人,在面对死亡时,也会觉着德国人亲近”。心理学教授格林保格甚至说,“假如你在殡仪馆附近采访德国人,你会发现更多的国家主义者。”
不管衣拿提思用什么方法避开了麻烦,回答了人们的疑问,他能使住在那个养老院的人快乐生活,他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
(几年前,我在上班途中听汽车收音机时,听到了这个故事。后来想找这篇文章,想找这个养老院的地址,找了很久,没找到。2015年感恩节时,我女儿帮我找到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有失而复得的快乐感觉。现在把它用中文写出,和大家分享。)
其实当我读了你早些时候送来的原文后,很自然就有些感想。我始终没有弄明白这个印度人建的社区是针对什么年龄段的人的。当然住在这样的社区里,吃着家乡的美食,听着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种族同胞一起,一切都那么熟悉,惬意。但是文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Retirement communities are places where people go waiting to die." 我的感觉是,如果不是重病或者因为太老而行动不便的话,谁都不是仅仅是等死啊!
所以我是非常向往有这么一种中国人的退休社区,有着中国人的美食,说着中国话,喝着中国茶,闲时说说话,玩玩牌,需要时互相帮助。虽然年纪不轻,但仍充满活力,而不是早早地等死。
我猜想你现在向往的退休社区也应该是特别注重这种夕阳无限好的感觉。除了舒适的生活,还有愉悦的心境。
所以这样的社区才是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