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眼睛要有神
所谓有神,是指目光明亮,视物清楚,精采内含,眼睛转动灵活,人们常常用“水汪汪”来形容。目光炯炯有神,说明人体视觉器官与大脑皮质等的生理功能良好。俗话说:“眼是心灵的窗户”,即中医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眼睛的视觉好坏,不仅反映心脏的功能是否良好,而且祖国医学认为,眼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皆有关,因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这说明眼睛是脏腑精气汇集之地,脏腑虚衰,必影响于眼;相反,眼睛有病,也反映了脏腑病变。如《灵枢?论疾诊尺篇》里说:“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意思是,目眦赤为心火,白睛赤为肺火,黄为中焦湿热,目珠肿为肝火,胞睑红肿或湿烂是脾胃湿热,全目赤肿是肝经风热,目胞色暗晦为肾虚。
二是面色宜红润
《素问?脉要精微论》里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意思是面色是人体五脏气血的外荣。气血旺盛,则面色荣润;若气血衰减,则色泽枯槁。也正因为病色的出现,是内在脏腑病变的反映,因而它和病因、证候联系起来,可以观察多种病变。《灵枢?五色篇》总结为:“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这是古人通过临床体验作出的结论,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不仅如此,中医学还认为,面部青色,主风,主寒,主惊风;面部黄色,主湿;面部白色主虚。鉴别面色是否正常,主要应依据面部是否失去润泽的光彩而枯槁;肤色的深度是否较之平素明显变化而暴露。《素问?五脏生成论》里说:“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意思是人的病色虽已暴露,但尚有明润光泽的生气,说明脏腑虽病,而胃气未伤,故预后较好。具体的理解是:凡色见青如翠羽、红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猪脂、黑如乌鸦羽毛的都是有生气的色泽。相反,若见到反映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真脏色,则说明预后不良,如《素问?五脏生成篇》里说:“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血丕)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这是病色显露,而又枯槁无华的色泽,表示无胃气、脏真之气枯竭,故这类青如枯草、黄如枳实、黑如煤灰、红如凝血、白如枯骨的面色都是死症之色。由上可见,经常察看自己的面色如何,能够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有无疾病,以及病情轻重。
三是呼吸应微徐
所谓微徐,是指人的呼吸要从容不迫,不疾不徐。众所周知,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因为这样二氧化碳就排不出去,人体急需的新鲜氧气又吸不进来。《难经》认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这说明呼吸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密切相关,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代医学认为,呼吸困难常见于肥胖、贫血、各种肺疾患者及心脏病患者。若突然呼吸困难,可能是异物堵塞气管的表现,也可能是粘痰栓塞引起的急性大叶肺不张所致。这时需要紧急体位引流或支气管镜吸引痰液。当老年人患心脏病,特别是左心衰竭时,对呼吸困难往往习以为常,然而确乎是个重要症状,特别是夜间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常需紧急处理。许多老年病人为了使睡眠好些,不知不觉地把枕头抬高了,这往往是呼吸困难的一个征兆。
四是语言要洪亮
《素问?五脏生成篇》里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说明肺主气,而声由气发,故声音洪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若语言低微,气短,说明肺气病变。若发不出音来,称为“失音”,有虚实之分。见于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又伤于饮食等,多属实证;见于内伤,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多属虚证。
五是情绪常稳定
所谓情绪稳定,是指七情和调,又叫和喜怒。《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和喜怒而安居处,如是则……长生久视。”久视,久活也。命能长久的首要一条是和喜怒,这是因为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外界的情志刺激和蛊惑,要善于通过调节自己的感情,如和喜怒、去忧悲、节思虑、防惊恐等方法,排除各种杂念,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对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平素若精神恬静,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作用就能保持正常状态,从而发挥对整体的主导作用,自能内外协调,疾病就不可发生。
六是腰腿灵便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未老腰先病。腰腿灵便,步履从容,则证明筋肉经络、四肢关节皆很强壮,有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抗老防病。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惫矣”。即是说,若肾气充足,则筋骨健壮、腰腿灵便、活动自如;若胃虚者,腰酸腿痛、步履艰难,严重者,可致弯腰驼背。
七是二便正常
亦有人云:“前门松,后门紧。”前门松,指的是小便正常而通畅,没有阻碍,控泌有常,说明泌尿系统正常无病。后门紧,是说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特殊性疾病。《素问?五脏别论》里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大便由此排出。五脏使,是说魄门的生理功能与五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为五脏所使役。具体地说,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其常度。水谷不得久藏,是说经过肠胃消化吸收后剩下的糟粕在此既不能不藏,又不能藏得太久,不藏是指大便泻泄,久藏是指大便秘结,无论是大便秘结,还是泻泄,均反映了脏腑功能失常。
八是牙齿坚固
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所以牙齿坚固,反映肾气、肾精充足。若肾精虚衰,则牙齿脱落或枯槁不荣。若属血虚,则齿色白而不泽;若阳明热盛而津液受伤,则齿干燥如石。
九要不胖不瘦
因为体胖与体瘦皆为病态。中医学认为,胖人多气虚,多痰湿,易患中风,消渴病;而瘦人多火,易患劳嗽。现代医学认为,过胖可增加机体额外负担,因其耗氧量比正常人增加了30%~40%,大量的脂肪组织在腹腔内沉积,使横膈抬高,使心脏和肺脏的活动范围均受到限制,所以肥胖者往往有胸前区压迫感,呼吸短促。过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机体营养不足,或者是消耗太大,储存太少;另一方面,过瘦常常是某些疾病带来的后果,如糖尿病等。
十应脉象缓匀
缓,和缓;匀,均匀。此指人的脉象要从容和缓,不疾不徐。因为气血在脉道内运行,所以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气血的运行。《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可见,通过评脉,能够发现是病者,还是健康人。
常见的病脉如下:
浮脉:按之不足,浮于指下,如水漂木感,主病在表。
沉脉:按之有余,主病在里。
迟脉:脉象去来极慢,一息三至,主寒。
数脉:脉来促急,一息六至,主热。
滑脉:脉象圆滑流利,如珠走盘,主痰,主孕,兼主风热、食滞。 涩脉:脉象往来艰滞,如刀刮竹,主血少、伤精、气滞、情志郁结。
虚脉:脉象浮大迟弱,空虚无力、主气血两虚。
实脉:脉象长大坚满,举按有力,主邪有余,为邪正博激,面见脉体壅满之象。
洪脉:脉象既大且数,来盛去衰,主阳热盛。
微脉:脉象极细极软,若有若无,主气血衰微。
细脉,脉象沉细而软,状如发丝,主气血两衰。
濡脉:脉象细软、轻虚,主诸虚,主湿。
弱脉:脉象沉细迟软,应指无力,主阳虚、真气衰弱,主气血不足。
弦脉:脉象端直以长,举之应指,按之不移,挺然指下,主痛,主饮,主肝风。
芤脉:脉象浮大而软,如指着葱,按之中空,主亡血失精、阴虚发热。
促脉:脉象数而时止,立即复来,止无定数,主郁火独亢,或为实积,或暴怒气逆。
结脉:脉来迟缓而见歇止,歇止无定,主阴寒凝积或血气衰弱、精力不继。
代脉:脉来缓而中止,止有定数,衰弱无力,主脏气衰微,属危重之候。
散脉:脉象轻举浮散,按之中聚,来去不明,漫无根底,主肾败,元气离散,多属死候。
十一是头发润泽
祖国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而肝藏血,所以头发是否润泽,反映肝的藏血功能。同时,头发的好坏,又赖肾的精气盛衰,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其华在发”。因此,头发的生长、脱落、黑白润泽,又反映了肾气的情况。
十二是双耳聪敏
耳主管听觉。《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说明耳的听觉与肾有内在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这说明人体各部发生病变时,皆能通过经络而反映于耳部,耳与全身组织器官有密切关系。
十三是记忆良好
《灵枢?海论》里说:“脑为髓之海。”髓海充盈,则精力充沛,记忆力强与分析理解力好。反之,肾气虚弱,髓海不足,则记忆力减退,分析判断力差,是衰老之象。
十四是食欲正常
由于“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饮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则是健康的反映。
若食欲减退,在新病多为伤食,或者外感发热;久病多属脾胃虚弱,或肾阳不足;若食欲亢进,消谷善饥,属胃火亢盛;饥而不食,多为胃阴不足;病中能食,是胃气未伤,预后较好。 以上十四条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亦可以说这是健康人的生理特征。有病还是无病,可根据这十四条标准来衡量,若有一条或是几条不好,则应及时进行调理,调理无效,应找医生迅速诊治,千万不要延误了病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