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

“蟋蟀哥周游列国记”是自己写的旅游“报告”。里面是蟋蟀旅游过的二十几个国家的游记,介绍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
正文

梦幻挪威-Norge

(2004-11-04 04:52:40) 下一个

 

从芬兰最北部奔西北方向,蟋蟀进入了挪威地界。挪威之旅将是从最北到最南,挪威也是蟋蟀这次北欧之行的高潮阶段。在挪威将来到世界最北的城市-北角去观赏北极特有的景色,也会沿着美丽的挪威海,穿过景色宜人的海湾去领略她的壮丽。

挪威的国旗也是典型的“北欧十字旗”只是十字的比例不一样而已,红色衬底显得特别鲜明。考古显示,挪威的首批居住者是在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就来到了这里,大约是一万两千年前。当冰川融化后,挪威海的海湾里欢腾跳跃着各种鱼类,海豹和鲸。在考古挖掘中人们发现,就在北角附近曾经生活着一群猎人,他们还留下了石制的长矛头和工具。到了公元前8000年时,整个欧洲的气候终于变暖,冰川渐渐融化,驯鹿成为了北欧人赖以生存的动物,驯鹿迁徙到哪里人们就跟随到哪里。

到了维京人时期,挪威地区在九世纪时期形成了许多小王国。罗马帝国扩张时期,挪威成为了一个“封闭区”。在大约公元后200年时,斯堪的纳维亚人有了自己的语言,它们是由24个字母组成的,从各方面来看,这种语言受很深的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

由于王国间的冲突导致了维京人的迁徙,从8世纪末开始这种迁徙持续了200多年,说是迁徙而实际上就是四处掠夺。到了公元890年,Harald Hargagre将挪威统一成了一个王国,自己成为了第一个挪威国王。几乎是同一时期,冰岛被挪威殖民了,爱尔兰也在挪威王权之下度日。但是到了1319年,挪威的独立王朝以与瑞典的共同王朝而告终。1349年,来自欧洲大陆的瘟疫传到了挪威,瘟疫带走了挪威三分之一的人口,许多地方又从繁荣变荒漠。之后,挪威和瑞典被丹麦统一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卡尔马联盟。挪威在以后400年中受丹麦统治,挪威史称:“四百年之黑夜”。1814年5月17日,挪威人迈出了走出黑暗的第一步,挪威宣布脱离瑞典统治,这是因为拿破仑战争时期签订的基尔和平条约中挪威被纳入了进来。后来经过短暂的战争,挪威又与瑞典联盟。到了1905年,挪威人才真正摆脱了瑞典统治,作为挪威民族独立了!

在爱尔兰874年的文献中,国王Ivar在都柏林成为了所有爱尔兰挪威人和不列颠的国王。那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挪威人”的字样,挪威人的意思为:来自北方的人。在19世纪和20世纪期间,血管里流着维京人血液的挪威人再一次掀起了迁徙高潮,许多挪威人纷纷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园,那里不是当年他们祖先找到的诺曼底,而是美利坚合众国。因为当时挪威是欧洲最穷的国家,多少年来这个国家被丹麦和瑞典剥削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了。然而当挪威人在北海发现了海上油田后,挪威立即成为了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下面就跟着蟋蟀去看看今天的挪威吧:)

 

 

在挪威的第一天,蟋蟀的目的地便是北角。但是首先在下榻一个渔村,这个渔村将是蟋蟀的饭店。从芬兰一出来便是上下起伏的小路,蟋蟀在车上感觉就象在骑马,那忽上忽下的感觉好像是回到了旧金山,不同的是这里两边是无尽的自然风光。途中休息时,蟋蟀跑到海湾处,这里的水清澈见底。蟋蟀从水里捞出一只水母,它软软的透明的,一动不动让我随意摆弄。

海湾的景致容易让人产生偏偏联想。对着那一望无尽大海,看着壮丽的山脉,如果曹孟德在世不知道是否会再来一篇观海。我们的车静静地在悠长的小道上行驶着,四处一片空旷杳无人烟,车身时而一转便又是另一番景象。北部沿海山脉非常特殊,大多为“千层岩”。于是这里出现了几家岩石加工厂,他们把那些比较厚的岩石板加工后卖出。这让我想起高中时代和另一位同学的那次“十省大逃窜”,那会儿蟋蟀高一,不满16岁。利用暑假和班里同学两人一起,每人身带100元竟行走了10个省。从成都到河南,去北京,往青岛,过大连抵沈阳,又折回上海去苏杭,西去武汉回重庆,最终回到成都。那会儿每日风餐露宿,有时会骗吃骗喝;有时也会在商场里偷酸奶瓶子,西瓜,蟹肉;也被联防当成盲流在路上追赶,那时候真是所谓的冒险。转回话题,记得在崂山时第一次见到那种整个山好像是石头垒起来的,四川有很多高山,有以秀驰名的,也有以幽著称的,更有雄伟的冰川雪山,然而象崂山那样的景象却找不到。这次在挪威北部看到这种连绵不断的千层岩,也让蟋蟀大为感叹了一番。

 

大自然杰作:北极光

几小时以后,蟋蟀便来到北角边的一个小渔村。小渔村如今已经没有渔民了,这里改成了为游客提供住宿的最佳地了。一来可以让游客体验一下野外住宿的感觉,二来可以深入到真正的北欧日常生活中去。这里没有喇叭声,没有红绿灯和商店。这里就是简简单单,静静地一个偏远渔村。蟋蟀的房间是在海上架起来的木房里,设施很简单,感觉却非常好。记得在美国时也住过一个小村,当时感觉很稀奇,但是那无论如何不及这里。我提着行李正要开门,邻居屋里出来一个小伙子。我见他身着德国士兵毛衣,便问他是否是德国人。小伙子笑着回答说是,再看他下身打扮,一双过膝的胶皮靴子,明显是个渔民打扮。我问他来这里是钓鱼吗。他乐着回答道:“是啊,这里是钓鱼的最好去处了。” 说完就放下绑在木柱上的缆绳,驾着小艇出海了。蟋蟀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艇心中似乎要想些什么,这时同行的德国伙伴大声催我:“Ximing, komm schon!”

北角

在用晚餐前蟋蟀顶着挪威北部的大海风行走在海边。挪威渔民的房屋很有特色,都是木制的,房屋被漆成漂亮的颜色。在屋边都有个大木架子,那是用来晒渔网的。屋前不远处就拴着自家的小船,这里几乎看不到人,偶尔倒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驯鹿在觅食。晚餐主人准备的异常丰盛,最让蟋蟀开胃的是驼鹿肠和北角土豆汤,鱼是自然有的。不过来北欧的日子里天天餐桌上都有鱼,因此鱼也就不是那么值得重视了,除非上几道糖醋脆皮鱼,酸辣鱼或者豆瓣鱼:) 餐厅布置的很有特色,中间吊着一只木船,两边是水彩画,墙上挂着渔网,渔网上有各种鱼,蟋蟀看着网上一只巨蟹垂涎许久。酒过三巡,才过五味后已经8点了,这时候大家才抹抹嘴准备上路。可能你会问,哪里有晚上八点还有活动的?要知道这里是北欧最北的地方,到了夏天这里彻夜通明,去北角当然要选择在晚上了。于是,大家匆匆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行李箱将所有能穿上的都带上...

 

 

在北纬71度以北的地区,从11月18日到来年的一月24日太阳都是处在地平线以下位置,也就是说没有白天。但这时北极的天空中会出现惊人的北极光,梦幻般的北极光形状各异,有的象缤纷的瀑布倾泻大地,有的宛如九曲十八弯点缀着夜空,也有的象一条有生命的光束脱着长长的尾巴在夜空中遨游。其景观之壮丽,实为人所叹为而观止。

北角是欧洲最北的点,这里全年中一半时间是被冰雪覆盖。1553年,一位英国船长要找一条北上通往中国的航线,当他发现北角时被这里的风光所迷住了。他将这里取名为北角,水手们也是第一次看到鲸鱼,鲸鱼也第一次看到航船,好奇的鲸鱼排成队护送着帆船,那种景象被水手们传了出去,于是此后便引来无数的观光客。第一批观光客为伦敦Cook旅行社组织的24人观光团,如今北角成为了每年上百万人的目的地。1907年泰国国王也来到这里,在北角大厅里人们可以看到那些历史的场面。当一位法国传教士第一次来到这里时,他称北角为世界的尽头。当时这里的条件不象现在这么好,要上北角得乘船而来,并从山下攀登而上。1553年,Chancellors Passage和瑞典-挪威国王奥斯卡二世一起爬上了北角。

 

 

每年的5月11日到6月31日,在北角人们可以观赏到“午夜太阳”。蟋蟀是八月间来的,虽然在午夜没有看到太阳,海的另一边却也是苍白一片。在北角崖边的地球仪标志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里是来自世界各国游客的聚合点。泰国王国来访时受到当地船员的相助,为表示感谢泰王在一个石头上刻了字样。后来人们以这块石头为中心修建了北角厅。北角厅很大,里面有博物馆,圣约翰小教堂,咖啡馆,餐馆,邮局,纪念品商店,最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院。电影院中放映的是北角一年四季的景色,说是四季,其实就两季。五个大屏幕组成了一个半环形屏幕,影片没有语言只有音乐和动物的叫声。蟋蟀时而乘上直升飞机穿越在峡谷之中,时而一头扎入海中探寻海底的秘密,各种海洋生物,植物,各种鸟类和鲜花把北角打扮的绚丽多彩。当黑暗中惊现北极光时,更令人赞叹不已。一位德国夫妇事后告诉我说,他们看了两遍,这也是蟋蟀看到的最美丽的自然风光电影。

北角崖上寒风凛冽,蟋蟀的脸冻得发紫。这还是八月天,难以想象在寒冬季节这里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从我们的小渔村到北角大约50公里,我们要穿过很多山洞最后去位于Mageroya岛的北角要穿过一条海底隧道。以前这里没有海底隧道,游客和旅行车只能渡海而过。这条隧道是挪威王室出资修建,当然过隧道要交费,这里在旺季每天迎来上万的游客,修建隧道当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在北角厅外还有一个雕塑群,其中大地的孩子最有名。

观看过北角后,第二天一早告别渔村又踏上南下之路。挪威的版图就像一只倒挂的蝌蚪,从北到南有1750多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超过70%,西部的海岸线竟有两万一千公里,而人口只有区区四百万。挪威岛屿众多,素有“万岛之国”的美誉。接下来的旅途中蟋蟀将沿着挪威海的海湾一直到挪威最南端。挪威的海湾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湾,几乎整个挪威西部都被大海“咬”成了锯齿形状,有的深入内路两百公里,在挪威海湾乘船航行是世上最浪漫的海上旅行。一路上蟋蟀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欣赏无尽的美景也参观了许多博物馆,了解了许多挪威人祖先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历史。

 

 

比较让蟋蟀喜欢的是挪威的餐馆和酒吧,都是木制的。装饰的很儿童化,屋中也能随出可见姿态万千的动物标本,犹如身在大自然中。就算壁炉里没有火苗,木屋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时候蟋蟀总是要上一份热汤和一份烤鹿肉,也是这时候蟋蟀成了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南下的路上要经常乘坐渡轮过海湾,每次在渡船上蟋蟀都不愿进入船舱,而是在甲板上静静地享受着眼前的一切。看着渐渐远去的码头,望着两岸的山峦。偶尔会有一两只渔船与你擦肩而过,稍后一切又恢复了宁静,只有强劲的海风把船尾的国旗吹的呼啦啦作响。

 

过了一个海湾又要过另一个海湾,等船时蟋蟀总喜欢到处转转。或是走到海边看看有没有运气拾到几个漂亮的石头;或是走近渔家,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有的渔家在自己的小木屋外晒了干鱼,这种干鱼我后来在集市上买来吃过,并无味道。是以前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祖先作为储存的粮食这样做的,口感很象我们的鱼干片,但就是没有盐味。蟋蟀有一次看见一个渔民家门外掉着一只鸟,鸟毛没有拔,不知是不是和四川的“风鸡”一个做法,如果是那味道一定美斋。驯鹿在北欧有很多,因此有的渔家也用鹿角作房屋装饰,甚至当花盆架。

经过了长途跋涉,今天蟋蟀来到了挪威最美丽的城市,她就是北方的巴黎 - 特罗姆苏(Tromso)。特罗姆苏就像是在明镜上建立的城市,市中心建立在海湾中的岛屿上,两边被大桥连接。这里的海水异常平静,就像一块天然的明镜,而在明镜上的城市更是绚丽多姿。城市并不大,房屋以木制为主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在市中心有集市,也有许多博物馆,有木制教堂,各种商店。在这里人们能找到挪威国王的塑像也能找到挪威著名北极探险家Roald Amundsen的雕像。

 

特罗姆苏不仅是以美丽浪漫而得北方巴黎之名的,而的确这个城市的布局是按照法国巴黎来设计的。这座美丽的城市是挪威北部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也被誉为挪威北部的首都。特罗姆苏是在19世纪繁荣起来的,当时那些捕杀驯鹿,海豹和北极熊的猎手来到这里后特罗姆苏便慢慢成为了商业城市。此外这里也成为了北极探险者通往北极探险的出口,特别是Roald Amundsen这个响亮的名字使得这个城市至今依然令人神往。蟋蟀从市中心徒步走过大桥来到城市的另一端,在大桥尽头坐落着一个教堂 - 冰海大教堂。这是一个设计特异的教堂,到了晚上从侧面看教堂就如同是一座冰雕,景象十分壮观。

走过大桥,这边是居民区。居民区建立在一片小山丘上,这里的民居各式各样,颜色也各有不同。周围是绿树花丛,偶尔能见到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花园。从小山丘望海湾景色迷人,又哪能是巴黎所能及。在民居的后面有个锁道站,这条索道蟋蟀在对岸就看到了,故此不惜步行而来以观整个北方巴黎之美。开缆车的是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手里虽然没有鸡和鸭,但身上确实是背了一个胖娃娃。因为蟋蟀知道挪威这方面的法律所以不以为奇,在北欧国家中男子是有义务带孩子的,并且把带孩子的天数都规定好了,虽然天数没有自己妻子多,但是北欧的男人们必须无条件地完成自己的义务。现在蟋蟀面前这位“眼镜”小爸爸正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蟋蟀觉得有趣,再经过他同意后拍摄了这张照片。

 

 

草操诗中有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确,不到高处是无法尽收美景的。蟋蟀乘坐缆车登上了特罗姆苏的最高处,在山上不仅可以观赏整个城市的美景而且还可以采摘许多野梅以饱口福。山顶上有各类的野梅和菌类,一片绿色海洋,其景色颇似苏格兰的高地风光。

远处的船驶来,将平静的海面划开两条长长的波纹,船儿慢慢由小变大。山顶上也有萨姆人的帐篷,你可以进去买一盅鹿肉汤喝,这样更能抵挡寒冷。蟋蟀在山顶上停留了两个多小时,尽兴之后下山而回。这次蟋蟀狡猾了,坐上了公共汽车,不一会儿功夫就回到了市中心。在市中心的集市上,蟋蟀找到了北欧特产:驼鹿香肠。于是买了数根带回家慢慢享用。下午时分,肚子一阵乱叫,于是找了家牛排店。当然是点了牛排,看着配着的油烤土豆想起了在瑞典的日子,瑞典人吃土豆不削皮,硬生生给你端来一大盘子带皮的煮土豆,德国吃了说:没有德国土豆好。我吃着却觉得虽然没有德国土豆含的淀粉多,但挺清香。饭罢,蟋蟀告别了特罗姆苏继续南下。

离开特罗姆苏,蟋蟀将去当天落脚的饭店。今天的饭店很特别,又要进入瑞典,在一个滑雪胜地过夜。刚一下车,饭店门外的狗就欢蹦乱跳起来,蟋蟀上去搂着它,狗儿使劲摇着尾巴往我身上扑,同时它还侧过脸注意观察有没有人给它照相。饭店是提供给滑雪爱好者的,饭店很大但卫生间比较小,为了节约空间淋浴设备被安装在卫生间的活动门上,如果想淋浴的话必须把淋浴门拉出来,淋浴门还有个大圆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房间住两个人,两个人同时都在卫生间,一个人蹲马桶另一个人洗澡的话,那个蹲马桶的人正好可以看到对方的屁屁^__________^

第二天用过早餐,蟋蟀继续南巡。在路上一个眼尖的游客发现了一个泉眼,于是大家叫司机停车纷纷提着空瓶子来取清泉。当天一路都是彩虹相伴,出瑞典后将再乘渡轮过海湾。在挪威除了有冰原,冰川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态环境,那就是苔原。在南下的路上,当蟋蟀再次经过北极圈时来到了一个苏军战俘纪念地,二战时期挪威是纳粹占领区,当时有很多苏军战俘在此修筑铁路,很多战俘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而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长眠在此。战后,挪威政府在这里为他们修建了纪念地。

一天过得很快,饱览了各处风光后来到了MO i Rana。这里是挪威铁路之父的故乡,因为挪威特有的地理环境不适合修筑铁路,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没有考虑要修建铁路。后来在铁路之父的不断努力下,挪威终于有了第一条铁路,而挪威的铁路史是和Mo i Rana分不开的。蟋蟀当夜落脚的饭店也处处体现出铁路的味道,地毯是铁轨图案,就连餐厅也是火车车厢的样子,甚至在窗户上还有行李架,老式的皮箱也在行李架上,真是别有风味。房间是全木装饰,最喜欢的是那种摇椅,在摇椅上摇晃几分钟马上一身的疲劳皆除。

 

在挪威观光,除了乘坐游艇在海湾游戈外最舒服的莫过于漫步自然之中了。在挪威的日子里蟋蟀经常走在无人的小径上,一路上能遇见湍急的溪流也能看到静静地湖水,不由得想起了少林寺中的那首歌: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这里没有羊儿跑,却到处可以看到鹿儿跳。有时见那如画的风景,会坐下来独自望着远处的山水发会儿呆。大自然真有魅力,它竟能如此感染人,让你跟它一起进入蝉的境界,蟋蟀仿佛听见了自然的萧声。这种感觉曾在美国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有过。

脑海里还满是世外桃源时,这日又来到了挪威著名城市特隆海姆(Trondheim),特隆海姆位于一个半岛之上,她被三面的河流和一面海湾所包围。这个人口仅为15万的城市是挪威第三大城市,也是挪威南北的重要枢纽。这座美丽的城市是公元997年由挪威的维京国王奥拉夫(Olav Tryggvason)所建,接着她便成为了挪威的首都。由于城市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因此特隆海姆马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特隆海姆有两个最值得观赏的景点,那就是尼达罗斯大教堂(Nidaros)和大主教宫殿。尼达罗斯大教堂是北欧少有的中世纪时期的经典建筑,它是挪威的精神灵魂,是挪威皇室婚嫁仪式的场所,也是人们朝圣之地。在1681年的大火之后,城市得到了彻底的重建,城市重建的设计师是卢森堡军事工程师卡斯帕(Caspar de Cicignon)。挪威人应该感谢这位工程师,是他的设计风格把特隆海姆这座城市变的那么高雅,欢快却不失宁静。特隆海姆是一座“农民首都”,她的周围尽是肥沃的土地和农家舍院,那些挪威田园派风格的建筑使得这个地区具有独特的韵味。

行间蟋蟀参观了真正的斯堪的纳维亚木教堂。北欧的木教堂是北欧最古老的教堂,教堂以木头为建筑材料,修建时竟不用一根铁钉。在中世纪时整个北欧有大约1万多个木教堂,但由于这种教堂很难在小火灾中幸存,因而历史没有给它们留下太多的影子。现在蟋蟀参观的是12世纪时修建的木教堂,教堂内部不允许照相,但是蟋蟀为了广大群众着想还是狠心按下了快门,于是大家可以看到木教堂内部的容貌

 

function forumSelected() { var forumId = $("#forumId").val(); if(forumId == null || '' == forumId) { alert('请选择论坛.'); } else { }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