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27)
2012 (283)
2013 (279)
2015 (102)
2017 (123)
2018 (150)
一曲浅哦轻唤,
万魄千魂回转。
久落在红尘,
归去路遥远!
休叹,休叹,
仙乐飘飘为伴。
听着这一曲‘600 年’,看着三哥发过来的、家乡第一场雪的照片,突然很想念妈妈做的粘豆包了。
于是,就自己动手做起来了。没有大黄米面,就用糯米粉吧。一袋水磨糯米面,又加了两杯甜糯米粉;加了几勺菜油,冷水和面,和好的面要干些,所以,不要加多水,更劲道。
在家乡有句老话,就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呵呵,其实,在以前,它是东北人家,冬天的主食呢。所以,包豆包也是一项很重的活计,尤其,是家里人口多的,要包几天的。
记忆中,妈妈做的豆包总是最好吃的。她要用两个很大的泥盆发面,若是黄米面太粘,就要加一点细筛子筛过的、细细的玉米面。在发的过程中,她还要把面‘揣’几次(就是把上面的面,揉到下面去,使面的受热均匀)。豆包做的好吃与否,发面是关键 ,发过了,就有酸味,很难吃;不到时间,也不好,若是发的好,面是甜甜的,所以,很需要耐心和经验。
发面好像要两天左右,这期间,还要做豆馅:煮豆子(豇豆、芸豆、红豆等)。妈妈不惜力气,一定要把豆子煮的很干,所以,做豆馅就很累,因为,那样的馅弄碎不容易,而且把它们攥成团时,也费很多的力气。
写到这里时,我自己笑了,因为,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年大学寒假,我同三嫂在家,妈妈有事要出去一天,走前告诉我们把豆馅做好,等她回来发面,还特意嘱咐几次,不要加水太多。可是,我们煮出来的豆子,真的水多了,三嫂边‘攥豆馅’,边说:“妈回来,会生气吧?”,我想了想说:“没事儿,把攥好的豆馅冻上,就看不出来水多少了”,没想到,妈妈一进门,三岁的大外甥女,就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就笑了,那亲切的笑容好似就在眼前,可现在只能在梦中 一见了 。。。
准备豆馅的同时,妈妈要把夏天积蓄、晒干的玉米叶,洗干净,再煮软、剪成小块。然后,要在包好的豆包下面,贴上一块玉米叶。之后,把包好的豆包一个个摆到锅里后,然后要蒸些时候, 因为,它们一个个挨着,而且又粘,不容易熟透。时间到了时,再用小竹板沾着凉水,一个个的拿出来,凉了,就可以吃了。多余的要冻起来,每次吃的时候,只要热一下,就可以了,方便很多了。
看这过程,是不是很累人的活?所以,真的不能‘拿豆包不当干粮的’哈~
可我做的就省事多了,红芸豆煮冰糖做馅;锅里放了粽子叶,然后喷了一点油,每个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拿出来时,虽然有些变形,但去掉了很多费事的步骤,呵呵,懒人吧~~
感叹一下,同是女人,妈妈那一代,就吃了那么多的苦,挨了那么多的累。。。
煮了小肘,凉了后佐了红油吃:
做了红烧带鱼:
胡吃海喝了一个多月的小外甥女,终于又回来了,第二天就看着冰箱点菜了,我说:想吃啥,就做啥,必须滴,呵呵~~
煎猪扒、煎带子、土豆泥~